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准大骨减压术和常规骨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采用标准大骨减压术与常规骨开颅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3.33%,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后不同时间段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标准大骨减压术与常规骨开颅术,其标准大骨减压术具有良好的预后,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关键词标准大骨减压;常规骨开颅术;重型颅脑损伤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6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皮和胸大肌皮在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诊断并接受治疗的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患者92例,根据我院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在治疗口腔癌手术后颌面部缺损时,对照组采用的是胸大肌皮修复,研究组采用的是前臂皮修复,并对比两组患者外形恢复状况、皮成活率及并发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外形恢复状况及并发症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皮成活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的皮成活率为95.65%,两组患者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口腔癌手术后颌面部缺损修复时,采取前臂皮和胸大肌皮的临床治疗方式都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有助于患者康复。所以,前臂皮胸大肌皮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都值得被广泛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前臂皮瓣 胸大肌皮瓣 口腔癌手术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穿支皮与腹部带蒂皮治疗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50例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穿支皮治疗,参照组采用腹部带蒂皮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且试验组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穿支皮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既能显著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还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穿支皮瓣 腹部带蒂皮瓣 手外伤 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的矩形推移皮加单侧V-Y推移皮组合和逆行岛状皮修复手指末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8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手指末端缺损患者5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参照组实施逆行岛状皮修复,研究组实施改良的矩形推移皮加单侧V-Y推移皮,对比2组修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辨别觉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皮成活率及指端运动灵活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修复优良率96.55%高于参照组79.3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5%低于参照组10.34%。结论 改良的矩形推移皮加单侧V-Y推移皮组合与逆行岛状皮均具有较高的皮成活率及指端运动灵活度,且有较高的安全性,但组合修复修复效果及辨别觉更佳。

  • 标签: 改良的矩形推移皮瓣 单侧V-Y推移皮瓣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手指末端缺损
  • 简介:指端缺损是指伸肌腱止点以远,涉及指腹、甲床、指骨的损伤.1935年,Tranquilli-Lealli首先用掌侧V-Y推进皮行指端小范围缺损修复.1947年Kutler用双侧V-Y推进皮修复同样的缺损,两者原理及适应证相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999年1月~2003年1月用此两种治疗方法的体会作一分析.

  • 标签: 指端缺损 2003年1月 推进皮瓣修复 1947年 1999年 指伸肌腱
  • 简介:我院从2001年~2002年应用腹部皮治疗前臂及手部外伤后皮肤缺损合并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及晚期手功能重建40例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前臂外伤 腹部皮瓣 治疗 手部外伤
  • 简介:手指单纯皮肤缺损在临床非常多见,修复方法较多。我科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7月用旗帜状皮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共50例,全部成活,经6~12个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指皮肤缺损 皮瓣修复 术后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手部虎口挛缩的理想方法.方法自1994年3月~2002年2月,对收治的96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手部虎口挛缩患者,根据皮肤、皮下组织、肌腱、骨骼具体伤情,分别施行不同的皮修复及功能重建术,术后随访并比较各自功能恢复情况.结果91例获满意松解,皮外形及虎口功能良好,治愈率达94.8%;另5例因第一腕掌关节严重毁损,虎口外形修复,但功能欠佳.结论针对不同程度的虎口挛缩,采用不同皮修复及肌、骨骼动力重建,是治疗虎口挛缩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皮瓣 虎口 挛缩 修复
  • 简介:目的单纯假体植入隆鼻只能增加鼻梁高度,很难改善鼻尖上翘,探讨采用鼻尖鼻小柱推进行鼻尖延长术的效果。方法57例鼻梁低平伴鼻尖上翘患者,采用鼻外切口开放式入路,鼻尖鼻小柱向鼻尖推进使皮肤软组织松解,采用自体耳廓软骨鼻尖移植和人工复合型材料植入,进行鼻尖延长整形。结果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鼻尖平均延长5.2mm,术后效果满意。经过6~12个月的随访,发现瘢痕隐蔽,鼻外形美观,鼻、面关系协调,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鼻尖鼻小柱推进可有效延长鼻尖,是改善鼻梁低平伴鼻尖上翘的良好方法。

  • 标签: 鼻尖 上翘 鼻尖鼻小柱瓣 鼻尖延长 耳廓软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手外科治疗中应用微型皮的相关问题。方法:研究年限区间2018年9月-2020年9月,择取样本共40例,均为指掌损伤行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均分为研究组(微型皮治疗)、对照组(基础性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手外科指掌损伤患者行微型皮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标签: 微型皮瓣 手外科 疗效
  • 简介:二尖反流的治疗方法包括二尖置换术与二尖修复成形术,由于二尖置换术需要抗凝,存在血栓栓塞、溶血、感染等不足,而二尖修复成形术能完整地保留自体二尖及其下结构。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且患者近、远期疗效均优于二尖置换术,故二尖修复成形术成为治疗二尖反流的首选方案,且近年来手术比例有上升趋势。现对此综述如下。

  • 标签: 二尖瓣置换术 修复成形术 二尖瓣反流 治疗方法 左心室功能 血栓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骨开颅术和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骨开颅术的手术方案,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大骨减压术的手术方案,对两组患者术后第 7天颅内压降低幅度、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 7天颅内压降低幅度更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预后良好率更高,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临床对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方案,宜选择标准大骨减压术,其对患者颅内高压有显著降低作用,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常规骨瓣开颅术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标准大骨减压术与常规去骨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方法:从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抽选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接受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去骨减压术治疗。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颅内压、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术后48h实验组患者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一个月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去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间背皮、游离足背皮治疗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疗效,并通过治疗效果分析,得出有效试验结论。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的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资料64例,将这64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分配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均为32例,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骨间背皮的治疗方式进行身体康复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给予游离足背皮治疗的方式进行身体康复治疗。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皮成活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受限程度,记录有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结果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出观察组患者无论是皮成活情况上,还是在日常生活受限程度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游离足背皮治疗的方式照料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能够起到迅速恢复患者患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的情况,比采用骨间背皮治疗的方式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因此,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游离足背皮治疗的方式治疗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

  • 标签: 骨间背皮瓣 游离足背皮瓣 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
  • 简介:目的研究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蒂部各成分对皮血运的影响。方法16只豚鼠,应用活体超大面积隐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切取后美兰灌注法,平均动脉压灌注10分钟,观测染色面积和着色度,根据正交设计原理对蒂部成分进行了五因素、二水平L16^215正交实验和分析。结果隐神经伴行动脉、静脉及其交互作用对染色面积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皮肤、深筋膜、皮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网的2~5部分对染色面积的影响无显著意义。结论隐神经伴行血管及其皮支是该皮的营养血管,皮肤、深筋膜、皮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内的2~5部分对皮血运的影响无显著意义,

  • 标签: 隐神经 血管蒂 血运 岛状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 深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