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对西藏等高原地区经济建设的投入以及青藏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平原地区工作人员进入高原地区开展工作。随着海拔的上升,空气中含氧量、温度、湿度都会降低,加之高原的强紫外线,会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带来巨大困扰。当人们从低海拔地区到达高海拔地区,受低氧环境的影响,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会发生一系列的功能变化来适应高原低氧环境,高原习服的概念因此提出。高原低氧环境对于机体的危害极其广泛,会对人体的生理健康和精神状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工作人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开展工作身体会有所损伤,但是通过高原习服训练,能够使人们快速适应低氧环境,进而避免各种高原反应和高原病对人体的危害。

  • 标签: 高原地区 习服训练 健康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MRI诊断高原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11例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综合征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RI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结果  11例患者经诊断发现异常信号,其信号为多发性,双侧顶枕叶白质区受累及8例,基底节区受累及2例,额叶受累及1例,病变的分布有对称性特点。异常信号位置包括枕叶、额叶、顶叶、基底节等部位,信号在FLAIR序列以及T2WI上显示高信号,而在T1WI上则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等信号还出现在DWI序列中。8例高信号见于ADC图,等信号共出现3例。增强扫描中有2例患者未出现病变增强表现,有7例患者脑静脉及静脉窦于MRV中显示通畅。7例患者复诊MRI图像显示脑白质病灶基本吸收,未出现患者死亡病例。结论 MRI诊断高原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综合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患者病变部位及情况,提高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并且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转归情况进行观察,提高治疗评估的准确性,有应用价值。

  • 标签: MRI 高原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综合征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盆腔Castleman病(Castlemandisease,CD)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我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并跟踪随访,术后6个月未复发,报道如下。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盆腔肿瘤
  • 简介:目的:报道1例恶性疟疾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救治成功体会,并文献复习。方法:赴非洲施工的男性中国公民,回国3d后出现寒战、高热,伴有全身皮肤、黏膜出血点、紫癜,并进展为淤斑、牙龈出血,呕吐咖啡渣样胃内容物、红黑色大便。体检:T40.5℃,P110次/min,R22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急性病容,意识清晰,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紫癜及淤斑,牙龈出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项强直(-)。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穆善耄拊右簟8谷恚?压痛,肝脏肋下3cm,脾脏肋下5cm。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2d后出现明显头痛、意识障碍、少尿。血常规提示贫血和渐进性血小板下降。尿常规发现尿蛋白和红、白细胞。心电图正常,腹部B超发现肝、脾稍增大。粪常规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及出、凝血功能异常。血片发现红细胞内恶性疟环状体,考虑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入院诊断:脑型恶性疟疾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亚临床DIC。结果:入院后给予磷酸氯喹片首剂1.0g,第2、3天0.5g,分别口服,体温不能控制。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常规止血剂控制消化道出血的同时,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双氢青蒿素片:首剂160mg,6h后160mg,以后每日80mg,连续口服7d。第4天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到正常体温。同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止血治疗后,血小板上升,控制DIC。但消化道出血仍不能完全控制,作电子肠镜提示肠黏膜息肉出血,给予息肉高频电凝切除。行保护肝、肾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后出院。随诊体温持续正常。结论:早期确立诊断、早期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和强化支持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恶性疟疾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疟疾 恶性 血小板减少症 出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 1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总结乳腺错构瘤的诊疗方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 1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采取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方式对乳腺错构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此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错构瘤。文献综述分析提示,此类疾病较为罕见,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术前误诊率较高。乳腺错构瘤经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故多主张手术切除( 1)。结论 乳腺错构瘤诊断明确后,应手术治疗。本病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术后极少复发( 1)。

    关键词:乳腺错构瘤;诊断;治疗;预后 引言 乳腺错构瘤是少见的良性病变,由乳腺腺体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根据乳房组织参与的主要类型,曾被命名为脂肪纤维腺瘤、腺纤维脂肪瘤和纤维腺脂肪瘤等( 2) 。现将2019年 11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诊治的 1例乳腺错构瘤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报道并做文献分析。 1、一般资料 1.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 58岁,以“体检发现右乳肿物 4年“为主诉入院。 4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有黄豆粒大小肿物,未予重视及治疗,近来肿物增大明显,遂于延边妇保院门诊就诊,查乳腺彩超示:双侧乳腺增生,右乳结节( BI-RADS 2),右乳中等回声 ---考虑脂肪瘤。后为系统诊治目的到本院,专科情况:双乳对称,双侧乳房皮肤表面无静脉曲张,无红肿,无橘皮样改变,无酒窝征。双侧乳头乳晕对称,双侧乳头无内陷,挤压无溢液,皮温正常。右乳外上象限 10点位,距离乳头 5cm处可触及 5*4cm大小质软肿物,界限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佳,无压痛,左乳未触及明显肿物。行右乳肿物切除活检术。 1.2实验室检查结果 活组织检查结果: (肉眼可见 )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6*5*1.2cm大小质软肿物,成脂肪样,有包膜。术中病理诊断为右乳脂肪瘤。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乳腺错构瘤(腺脂肪瘤)。 2讨论 2.1乳腺错构瘤多为大于 35岁的女性发病 (3)。乳腺错构瘤由杂乱排列的乳腺组织组成,具有明显的边界,通常具有可压缩性( 1) 。一般认为,乳腺错构瘤的发病机制是发育异常所致,并非真正的肿瘤。该病发展缓慢,瘤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即有减慢或自行停止的可能,但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可出现肿物迅速增大。该病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疼痛、乳头溢液和间断性胀痛,一般为单发,多位于乳晕后或乳房边缘区,尤以外上象限多见(4) 。曾有乳腺错构瘤进展为浸润性小叶癌的个案(5) 。

    2.2影像学特征 本病根据脂肪、腺体、纤维组织所占 比例不同,影像学表现各异,临床易误诊,常与脂肪瘤、纤维腺瘤、乳腺腺病、叶状肿瘤等混淆( 6) 。 2.3辅助检查 钼靶( X线)对乳腺错构瘤的诊断有一定难度。乳腺 MRI诊断准确度相比 B超、钼靶高,提示乳腺 MRI检查是较好的术前检查手段,但价格昂贵,临床并未普及。 乳腺彩超彩超 超声表现为乳腺组织内界限较清楚的椭圆形 或类圆形肿物,有较完整包膜,内部回声由肿块内所含细 胞成分比例不同表现各异,血供常不丰富,超声总体提示 良性病变,但对诊断错构瘤准确性不高。本组病例术前均 未正确诊断,说明超声对错构瘤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原因 是该瘤图像的多样性 (6) 。

  • 标签:
  • 简介:腹股沟是躯干与下肢相连接的区域,其中,髂外血管由此穿过进入下肢并移行为股血管。这一结构使其周围存在一些薄弱的部位,使得在股血管周围有腹外疝形成的可能。其中较为常见的即股疝(股血管内侧),较少见的有Hesselbach's疝(股血管外侧)、Teale疝(股血管前方)、Serafini's疝(股血管后方)以及Laugier's疝(较股血管更偏内侧)。近来,我院收治Laugier's疝1例,就此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报告。

  • 标签: 文献复习 腹外疝 血管周围 股血管 髂外血管 腹股沟
  • 简介:病例摘要患者,女,49岁,住院号1051159,因"发现盆腔包块10+年,腹胀1+月"于2012年09月21日入院。患者自诉10+年前于常规妇检时发现盆腔包块,体积不大,月经无明显改变,10+年来无特殊不适。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就诊于"贵州省纳雍县人民医院",行盆腔CT平扫提示中下腹部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4.0×14.0×9.3cm)。入院查体生命征平稳。心脏无特殊,右下肺呼吸音稍低,全腹膨隆,包块上界平脐,移动性浊音(-)。专科情况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无接触性出血,无举摆痛。子宫常大,前位,盆腹腔内扪及一平脐实性包块,直径大小约15cm,质韧,边界尚清,活动尚可。双侧附件扪诊不清。患者入院查胸片提示1、右侧胸腔中量积液2、肠淤积?盆腔CT增强提示1、腹腔内巨大占位,考虑子宫肌瘤可能性大,不排除卵巢来源可能2、盆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提示糖类抗原ca125>600.0U/ml。患者因述胸闷、气短,且胸片提示右侧胸腔中量积液,于2012年09月23日行胸腔引流穿刺,引出胸腔积液呈淡血性,先后两次将胸腔积液送脱落细胞学检查均未见恶性细胞,查胸水生化、胸水抗酸染色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12年09月28日在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盆腔包块及左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淡血性腹水,取30ml送脱落细胞检查,吸尽腹水约200ml。探查盆、腹腔被一直径约20cm大小实性、质韧包块占据,包块呈类圆形,探查包块来源于左侧附件。完整切除左侧肿瘤及附件送冰冻,子宫及右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冰冻病理回示"左侧附件及盆腔肿瘤组织"平滑肌瘤。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按术前谈话及患者意愿行“筋膜外全子宫+右附件切除术”。术后患者胸闷、气短、腹胀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复查胸片提示未见明显胸腔积液。术后常规病理结果回示(2012-11207)"左侧附件及盆腔肿瘤组织"平滑肌瘤,部分区域富于细胞。(2012-11247)1、子宫腺肌症,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2、慢性宫颈炎伴纳氏囊肿形成,部分上皮及腺体鳞化,部分被覆鳞状上皮内见挖空样细胞,符合CINI改变。3、"右附件"卵巢见副中肾管囊肿形成,输卵管未见显著。术后12天患者康复出院。出院诊断左卵巢平滑肌瘤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17例患者采集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G^-杆菌(56.7%)高于G^+球菌(43.3%);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分布在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4.3%,G^-杆菌对常用的抗G^-杆菌药物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xin性,但头孢类抗生素对其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高原地区与低海拔地区相比,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并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医院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小儿高原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71例小儿高原性心脏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定义接受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在此基础上采用倍他乐克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观察组总有效率86.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数据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右室射血分数、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乐克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小儿高原性心脏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倍他乐克 卡托普利 小儿 高原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建立梯度洗脱HPLC法对高原康胶囊主成分归属及有关物质检查。方法采用AthenaC18-WP(5μm,4.6×250mm)色谱柱,0.05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1.0ml.min-1;柱温:30℃。结果样品主成分归属及有关物质检查获得满意的结果。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高原康胶囊主成分归属及有关物质检查。

  • 标签: 高原康胶囊 主成分归属 有关物质 梯度洗脱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高原居民红细胞生理指标变化与冠心病(CHD)间的相关性。方法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CHD的140例高原患者行造影检查,确诊67例(试验组),取同期体检健康的70例志愿者(空白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受检者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差异,以及D一二聚体(D-Dimer)、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胆红素(BIL)、脂蛋白(HDL)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表明,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年龄、D-Dimer、RDW及LDL-C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诱发高原居民CHD的因素很多,应加强防控。

  • 标签: 高原居住人群 红细胞生理指标冠心病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世居平原男性青年高原习服各时程淋巴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和自噬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27例世居平原武警新兵急进高原,分别在移居高原3、7、90d检测淋巴细胞线粒体DNA(mtDNA)中8-oxodG含量、mtDNA拷贝数、PGC-1α、Tfam、Bnip3和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与平原阶段比较,移居高原3d和7d,mtDNA拷贝数、8-oxodG含量、PGC-1α、Tram、BniP3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0.01);移居高原90d,mtDNA拷贝数、PGC-1α和Tfam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Bnip3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O.01)。与移居高原7d比较,移居高原90d,mtDNA拷贝数、8-oxodG含量、PGC-1α和Tfam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O.05~0.01),Bnip3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原低氧习服初期,淋巴细胞线粒体重构主要依赖于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加以提高线粒体数量;而在高原习服后期主要依赖于线粒体白噬增加以提高线粒体质量。

  • 标签: 高原习服 线粒体生物合成 线粒体数量 线粒体自噬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高原低氧可以引起急性胃黏膜损伤,发生多与高原低氧引起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加强有关,而缺血缺氧是其主要原因1。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激活因子,在多种缺氧状态诱导的相关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国内外HIF-1α与高原低氧致急性胃黏膜损伤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HIF-1&alpha 高原低氧 急性胃黏膜损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药物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对当前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进行分析。方法:对在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进行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治疗的150名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来对其治疗时采用的药物进行统计,综合多种其他因素来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为患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状况,并对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150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因较为多样,一些患者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获得了冠心病以及心衰等并发症,其中部分人员药物依从性较差,不能够坚持遵守医嘱进行药物的服用,整体治疗水平难以得到保障。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药物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保障患者的正常生活,但是需要患者具有足够的药物依从性,需要坚持服药保障自身健康状况。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病 药物治疗 依从性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干预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干预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就诊60例,奇偶数分配,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试验组行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作用分析。结果:试验组血压水平于管理后较对照组有更为显著下降(P<0.05),依从性比较,试验组依从性相比对照组干预后有更为明显提高(P<0.05)。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干预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可使患血压水平维持稳定,提高其依从性。

  • 标签: 高原地区 高血压 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原地区甲型流感流行的气候因素和人口特征。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数据,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气候因素和人口特征与甲型流感流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气候因素和人口特征对高原地区甲型流感的流行具有显著影响。结论:高原地区甲型流感的流行受到气候因素和人口特征的双重影响,只有加强科学研究和加强防控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甲型流感这一全球性挑战。

  • 标签: 高原地区 甲型流感 气候因素 人口特征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军队对峙任务中认知灵活性对高原官兵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军事对峙任务前90名官兵和任务期间120名官兵进行调查,采用认知灵活性问卷和应急反应问卷完成,对比问卷内容。结果:统计不同阶段官兵应激反应总分,任务前高于任务期,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认知灵活性地选择、控制和总分后发现,任务前与任务期无差异(P>0.05)。认知灵活性选择、控制、总分均与心理应激的各个因子密切相关。心理应激受到受教育程度和认知灵活性总分的影响。结论:高原官兵执行军事对峙任务前其心理应激水平与执行期间相比较高,这一水平的下降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密切,在官兵执行任务期间可采用适用的心理应激方法促进其认知灵活性,从而提高官兵的适应能力。

  • 标签: 军事对峙任务 中高原官兵 认知灵活性 心理应激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