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择的对象均为行手术治疗的眼科白内障患者,来自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病例对象,从中抽选了76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成各为38例的个性组、常规组,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模式操作,个性组在该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就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个性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施手术治疗的眼科白内障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管理,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的提高,推荐使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管理 眼科 白内障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以及安全护理管理执行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精神病患者若干,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化护理)和实验组(安全管理护理)两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不良行为发生:实验组不良行为发生4例(4.12%),对照组不良行为发生12例(12.37%),(p<0.05)。结论:安全管理措施可提升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安全护理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消毒供应室管理的79件医疗用品为研究对象。2020年1月起,消毒供应室管理方式由常规护理管理转变为前瞻性护理管理。对比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前后一年内,79起医疗用品管理不合格护理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消毒供应室护士(11人)对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后,消毒供应室管理不合格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人员对管理的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中,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前瞻性护理管理 常规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收口护理应用风险管理结合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共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措施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结合个体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伤口感染率及纠纷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联合个体化护理对于慢性伤口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标签: 慢性伤口 风险管理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采取信息化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我们医院接收的的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细节化护理干预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细节化护理干预 重度颅脑损伤 有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及细节思维管理理论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心内科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5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实验对象共计120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细节思维管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护理认可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6.67%及25.00%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93.33%及76.67%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护理认可度,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细节思维管理理论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降低心内科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提高患者护理认可度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心内科 常规护理管理 细节思维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视化管理在儿科病区护理安全质量控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实施视觉管理前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的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情况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实施视觉管理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情况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目视化管理方法,实行各项护理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抢救车内药物、物品管理的定置化,冰箱、治疗室、库房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护士站实施5S管理,病区药品进行基数管理,病区仪器设备放置定位化,将要求让全科护士看得见,推动自主管理。结果:实施目视化管理后,儿科病区抢救物品和药品完整率由90%提高100%,病区环境管理得分百分率由86%提高到96%;仪器设备质量管理得分百分率由88.89%提高到97.7%;护理安全用药管理从83.95%提高到94.65%,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74.6%提高到95%。结论:目视管理使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培育护士自主治理能力,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安全质量。

  • 标签: 目视化管理 儿科护理 安全质量 控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6S管理模式在护理人员医用织物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人员利用 6S模式对医用织物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以感控管理质量和护患满意度为标准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运用 6S管理模式对医用织物进行管理,实施后感控质量考核在环境布局、织物存放、织物回收转运和记录等方面的扣分情况,显著低于实施前,同时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将 6S 管理模式应用在病区医用织物管理中,调动科室感控小组和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拓宽管理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从环境、物品、设施、护理人员素养等方面完善管理机制,推进感控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进程。

  • 标签: 6S管理模式 病区护理人员 医用织物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80例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 n=4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 n=40)接受 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安全问题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安全问题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 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指导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 PDCA循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1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间医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根据是否采取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进行分组,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评估后,给予常规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模式。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管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预测评分、医嘱执行评分、管理程序应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能够明显减低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DCA管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一般管理,观察组实施PDCA管理,比较两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肺功能、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采用的PDCA管理的肺功能、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采用PDCA管理,可以有效的改善肺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推广使用。

  • 标签: PDCA管理 支气管肺炎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 2018年 2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 623例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 313例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 310例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老年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0. 64%,患者投诉率为 0. 96%,均低于对照组 (3. 23%, 3. 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结论 :在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工作中实行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投诉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老年住院患者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 2019 年7月~ 2020 年2月医院精神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期间的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自行设《医护人员质量管理调查问卷》,主要对病情掌握、陪护知晓防范两个项目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的意外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对病情掌握评分、陪护知晓防范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病情的掌握评分、陪护知晓防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房采取风险管理,能明显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老年住院患者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60例入选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疼痛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后VAS评分明显更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创伤骨科中的患者采用疼痛管理能有限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出院,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疼痛管理 创伤骨科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居家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干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痊愈精神分裂症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出院后两组均给予精神药物治疗。干预组实施出院后居家护理康复指导,包括定期电话和上门随访。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宣教,每个月门诊复查和电话咨询。在出院时及第6、12个月末两组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定,并统计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1年后,干预组的ADL总分、BPRS总分、MRS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的复发率(21.67%)低于对照组(33.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施居家护理干预可巩固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老年精神科 疾病特点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于妇产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10月 至 2018年 10月 本院治疗的 106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53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 ,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 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73.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 9.4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24.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妇产科医院感染防控中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 ,能提高护理满意率 ,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医院 感染防控 护理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加强门诊护理人员感控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确保患者满意。方法分别于2018 年、2019 年两个年度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择各205 例,2018 年就诊的病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19 年就诊的病例为研究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比2 组的医院感染率和满意度。结果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来看,研究组为0.98%,对照组为4.88%,差异显著(P

  • 标签: 门诊护理管理 医院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新生儿病房积极降噪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 : 本次样本选取于我院在 2018 年 5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新生儿 , 将在新生儿病房采取降噪护理管理对比实验。选取实验样本数据为 : 实施前 (2018 年 5 月至 8 月 ) 和实施后 (2018 年 9 月至 12 月 ) 的新生儿患者各 60 例 ,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 新生儿病房在实施降噪管理后 , 噪音明显低于以前 , 且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实 施前 ( 牛奶摄入量、睡眠时间、体重 ) 。 结论 : 对新生儿病房实施管理降噪护理 , 不仅能减少噪声污染 , 还能增加新生儿每日牛奶摄入量、每日睡眠时间和体重等。

  • 标签: 噪声 新生儿 病房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