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7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1个月、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各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后,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在我科开展早期康复之前、之后收集数据进行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大都合并慢性疾病和骨质疏松,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均有慢性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骨质疏松或外科大手术史中的一种或两种),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GQOL-74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0%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结论针对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对其增加了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为观察组,其余32例均行标准切口手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一直是关节置换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疼痛、功能丧失等,不仅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而且还要将所有假体取出。20世纪70年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率高达11%。尽管近年来通过加强对患者的选择、手术室环境的改善、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这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的下降,但假体周围感染仍然是关节置换术后继假体松动之后的第二大并发症。专科报导初次全跨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约为0.6%。而关节翻修手术后的感染率则显著增高,据报道胯关节翻修术后为3.2%1。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方法与无菌性松动的治疗方法有很大不同。因此,术前区分假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周围感染意义非常重要。

  • 标签: 人工胯关节置换术 假体 感染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僵硬膝关节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僵硬膝关节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P<0.05);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住院时间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僵硬膝关节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僵硬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留观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髓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并比较两组的麻醉疗效。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以及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压情况相比全麻醉要存在优势。结论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均可以满足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髋关节置换术中应当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在起效时间上、效果稳定性上以及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上都存在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利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通过全麻和腰硬进行联合麻醉,对患者所获得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比较。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6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例数将小组进行划分,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由30例患者所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全麻和腰硬进行联合麻醉,将两组患者获得的麻醉效果展开严格比较,严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心率(次/min)为65.98±8.13,收缩压(mm/Hg)为99.10±3.24,舒张压(mm/Hg)为67.34±5.38,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心率(次/min)为90.26±9.65,收缩压(mm/Hg)为(120.68±4.38),舒张压(mm/Hg)为80.06±8.57,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产生疼痛情况,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情况,而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疼痛情况,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情况,还有3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情况,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利用全身麻醉与腰硬麻醉进行联合麻醉,可以获得显著的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腰硬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方法选取从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与护理组(1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预防护理,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护理组中未发生DTV,对照组DTV发生率为26.67%,护理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40.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采取预防护理能减少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患者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粉碎骨折行关节置换的综合年龄因素。综合年龄是指实际出生年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方法对所有髋部粉碎骨折病人进行心理年龄测试,和生理年龄评估。综合年龄=实际身份证年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3,心理年龄是用测试的方法让病人自已选择说出测试时的自觉年龄;生理年龄是我们综合病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及生植系统。共八个大系统分别进行评分。各系统评分按疾病的,无,轻,中,重。4个级别打分,分别在原有实际年龄的基础上加,0,1,3,5分。结果全部入选髋部粉碎骨折病人78例,结果比实际年龄大的56例,接近实际年龄的19例,比实际年龄小的3例。结论应用综合年龄多数病人要比实际年龄大,少数病人比实际年龄小,约四分之一的病人与实际年龄相符。我们按综合年龄结果,决定手术术式,在实际临床工作更符合病人的情况。即综合年龄在76岁以上的髋部粉碎骨折选用关节置换。综合年龄在76~80岁的选择全髋置换,综合年龄在81岁以上的选用股骨头置换。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8例,每组患者39例,将接受常规护理的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护理干预的3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接受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康复效果明显好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影响显著,不仅有效的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28例患者,采取全面、积极且有针对性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观察术后DVT发生情况。结果所选取的28例患者中,1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1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2例出现DVT,其余均无DVT的发生。结论针对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开展积极、全面、系统化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较好的预防DVT。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率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行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42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落实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评价两组手术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期间输血量、输液量及耗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3.81%,P<0.05。结论针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落实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可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输血量和输液量,且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价值较高。

  • 标签: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2018年7在我院医治的72~94岁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患者(110例)当分析的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乙,每组55例。此次研究甲组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乙组是人工粗隆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总结并发症、手术情况、负重时间。结果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大于乙组,甲组出血量小于乙组,甲组的负重时间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手术时间大于乙组,甲组术后引流量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5。结论在高龄股骨粗隆间患者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优于内固定术,可尽早下地先走活动,安全性高,且预后良好。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粗隆半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取的80例半髋关节置换置换术的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骨科护理形式,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增加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67.5%)明显低于实验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手术后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系统化康复护理 半髋关节置换术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患者,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经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可有效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优质护理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性输血,观察组给予限制性输血。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输血率、人均输血量、人均手术时间、人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脑梗死、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肺炎)、预后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输血率、人均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恢复情况明显改善(P<0.05),人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减少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并且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气化痰通络方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0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补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各项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T、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对抗血栓形成,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补气化痰通络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康复的影响。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护理的曾经进行过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基础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每组各34例。其中基础护理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需要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基础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康复的影响较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预防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两组患者均行全关节置换术措施,对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其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术经系统性护理干预后DVT发生率高。结论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得到有效预防。

  • 标签: 护理干预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