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的特殊清洗、消毒及保养方法进行整体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行腔镜手术的12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行腔镜手术的1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进行特殊的清洗、消毒及保养,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及保养,对比两组内镜消毒合格率和医源性感染率。结果研究组内镜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医源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进行特殊有效的清洗、消毒及保养,有利于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的质量,有效地延长内镜器械的使用寿命,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促使手术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 标签: 手术室 内镜器械 辅助设备 清洗 消毒 保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用SET悬吊系统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站立平衡能力训练的效果。方法将30例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除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之外,还采用SET悬吊系统加强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四周,观察患者患者站立平衡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采用Fugl-meyer(FMA)平衡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来评定。结果训练四周后进行效果评定。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得分较治疗前均上升,实验组更高于对照组;FMA平衡量表评分两组均明显提高,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恢复期利用SET悬吊系统加强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站立平衡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站立平衡能力 SET悬吊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微课形式对护生综合能力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某护理学院2014级护理专业81名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人)和实验组(41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结合微课模式授课,两组学生均由同一老师同步授课,学期末采用相同理论试卷同时对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护生进行考核,并进行实践能力测试,另外还向每位学生方法调查问卷以评估学生其他各项能力。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4人不及格,与实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总分在60-80分之间人数远多于实验组,而80分以上人数实验组远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护生对调查问卷各项内容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均多余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微课形式可以提高护生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其他各项综合能力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翻转课堂 微课 综合能力 护生 调查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提高老年期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作用。方法将3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行为干预措施,内容包括记忆训练,行为矫正、文体活动训练,定向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内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病人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于2、4、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评定干预前、后数据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进行6个月的干预后,患者的指标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经过行为干预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有效延缓痴呆的进程。

  • 标签: 行为干预 老年痴呆 生活自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习生主动参与护理带教工作对护生能力培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此处改为2015年)年6月—2015(2016年)年6月实习护士100名,将其分为观察组50名和对照组50名,观察组使用实习生主动参与护理带教工作的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带教方式,对两组的能力培养效果及满意度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护生能力培养效果比对照组更优,且医院对实习生满意度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习生对护理带教工作主动参与能有效提高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还提高了实习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使其专业能力提升更快、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实习生 护理带教工作 护生能力 培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管道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通过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对患者实行调查。结果维护依从性、运动、导管信心、异常情况应对、日常生活、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的管理评分分别为(23.29±2.9)分、(16.71±2.52)分、(29.82±3.53)分、(17.95±3.18)分、(30.41±5.32)分、(24.44±3.53)分、(8.86±3.45)分。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管道自我管理能力较低,为此需护理人员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进行处理,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管理能力

  • 标签: 乳腺癌化疗 PICC管道 自我管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对灾害护理的认知情况和能力现状,为高校开展系统的灾害护理相关课程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对武汉市600名高校医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医学生灾害护理知识最大来源为网络途径;医学生对灾害护理内容了解及具备的技能均有欠缺,普遍需要进行灾害护理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培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学生进行灾害护理学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校与社会相关部门应通过不同途径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使灾害护理教育逐渐得到普及。

  • 标签: 医学生 灾害教育 灾害救护 灾害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上肢瘫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脑梗死患者采用单纯康复护理,观察组脑梗死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康复训练。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以及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与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上肢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健康恢复。

  • 标签: 针灸康复护理 脑梗死 上肢瘫痪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层级管理对其工作压力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本市的5所医院中随机选取120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儿科护士实行层级护理管理,分为5个层级,处于不同层级的护士负责不同的护理工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护理任务,组成责任制小组进行护理工作。分别于实行层级管理前后对儿科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压力进行评估,工作能力的测评运用科室自制量表,包括科研能力、技能操作、专业知识等项目,工作压力采用国内常用的护士压力量表进行测试,分析比较实行层级护理管理前后的测试结果。结果实行层级护理管理之前对儿科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评定,优秀的仅有4人,良好的65人,合格率为57.5%,对于工作压力的评定结果,有很大压力的占31.7%,有较大压力的为40.1%,有一般压力的为28.2%,没有压力的为0%。实行层级护理管理之后的对儿科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评定,优秀的有45人,良好的有66人,合格率为92.5%,对工作压力的评定结果,有很大压力的占8.1%,有较大压力的占15.1%,有一般压力的占33.3%,没有压力41.5%。实行层级管理后儿科护士的工作能力明显提高,工作压力明显降低。结论对儿科护士实行层级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对儿科护士的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各大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儿科护士 层级护理管理 工作压力 工作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建医院护理管理者核心能力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建立科学的护理管理培训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某新建医院98名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管理者的核心能力总评分是171.50±22.06分,社会支持评定得分是42.26±6.97分。护理管理者核心能力和社会支持水平因婚姻、学历和职务的不同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建医院护理管理者的核心能力和社会支持为中等水平;主观社会支持是影响其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强主观社会支持,可提高护理管理者的核心能力

  • 标签: 新建医院 核心能力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教育培养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实习生5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护理实习生,观察组护理实习生采用循证护理教育,对照组护理实习生采用常规护理教育,比较两组实习生护理教育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护理教育后在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的比较中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实习生,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在对护理教育的总满意度的比较中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实习生(P<0.05)。结论循证护理教育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循证护理教育 常规护理教育 护理实习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病毒性脑炎患者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对其肢体运动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病毒性脑炎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毒性脑炎患者对应护理方式分别为基础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病毒性脑炎护理总有效率以及FMA(Fugl-Meyer运动能力)评分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病毒性脑炎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病毒性脑炎患者(76.67%)极为明显(P<0.05);观察组病毒性脑炎患者FMA评分高于对照组病毒性脑炎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对于病毒性脑炎患者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恢复发挥的促进效果尤为显著,从而对于病毒性脑炎疾病护理效果的提高以及预后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证。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病毒性脑炎 肢体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我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时起,便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相关制度,但是,多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农村女性生殖健康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仍然没有太大的改观,妇科疾病普遍存在而且年龄越大的妇女疾病越严重;生殖保健意识也无法与城市妇女相比,忽视保健现象极其普遍;避孕药具的发放根本不到位,国家的好制度没有得到根本的落实;教育宣传不到位,许多农村妇女羞于启齿,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健。本文在分析形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的基础上,探析如何提高增强农村女性生殖健康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仅供同行参考。

  • 标签: 农村女性 生殖健康 自我保健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与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先将Snyder编制的自我监控量表施测于266名大学生,其中46名高自我监控和54名低自我监近者参与Eysenck人格测验。结果大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在性格内外向性方面差异不显著,而与其情绪稳定特征存在显著的连带关系,具有情绪稳定个性特征的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大多处于高、中等水平,而具有情绪不稳定个性特征的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多处于低、中等水平。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监控能力 中等 个性特征 情绪稳定 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70例,将有脑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体征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无脑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体征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头颈部的侧支循环通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0例患者中65例(92.86)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有36例(51.43)后交通通脉侧支开放,有18例(25.71)颈外动脉到颈内动脉侧支开放;70例患者中未发现侧支循环的有3例,建立了1个侧支循环通路的有27例,建立了2个侧支循环通路的有32例,建立了3个侧支循环通路的有8例。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的了解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充分,以及侧支循环通路的建立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内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代偿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4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加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MMSE)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MMSE与ADL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痴呆 个性化护理干预 生活自理能力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治疗结束出院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评分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改变自身不良行为,防止疾病进展,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糖尿病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导致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弱的原因,我们提出了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教学目的;构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实践能力考核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构建专业见习、实习的长效机制等加强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策略。

  • 标签: 应用心理学 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提升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住院药房应用自动摆药设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15号前未使用全自动摆药机的15天摆药情况与15号后开始使用全自动摆药机的15天摆药情况进行比对,分析比较两种摆药模式下的工作流程、用时、成本以及效益。结果使用摆药机后,工作流程被大大简化;摆药、核药、分药的总时间由(21.72±3.21)min减少至(11.21±1.31)min(P=0.000);药师及护士每天人工成本由451元减少至361元,大大节省了人力,但每天整体成本有所增加,由451元增至961元(P=0.000)。结论全自动摆药设备在住院药房应用中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摆药质量,减少人力,有在住院药房广泛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自动摆药设备 住院药房 工作模式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