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BL与Seminar相结合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级和2013级延边大学医学部设有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本科生共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名。实验组学生采用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结合Seminar教学模式,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在考试中理论及临床病例分析的平均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表明91.7%以上的学生对CBL与Seminar相结合教学模式表示满意。结论采用CBL与Seminar相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口腔颌面外科教学提出新的思路。

  • 标签: 基于案例的学习 Seminar 口腔颌面外科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腔穿刺术作为一门基本诊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消化内科肝硬化腹水等疾病的诊疗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而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之前,进行该技术的教学培训则尤为必要。

  • 标签: 腹腔穿刺术 医学生 临床,实践 教学,培训
  • 简介:摘要中国古典诗词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医学生尤其肿瘤外科学研究生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和领悟,可以提高人文关怀意识,提升自我,营造和谐医患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医院所需要的人才。

  • 标签: 古典诗词 肿瘤外科 研究生 医学人文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9期
  • 机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破解了传统中药常山的抗疟机理,在此基础上有望开发出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疟药。这项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7期
  • 机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邓红雨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JVirol》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间质蛋白ORF33在细胞核内就可以结合到病毒颗粒上的生物学现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以医学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时期医学专科学生的特点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如何有效管理医学专科学生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医学专科生 学生管理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法”在妇产科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07级妇产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78人中随机抽取30人为实验组,30人为对照组,两组间入学成绩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采取“参与式教学法”,对照组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基础知识考试成绩、临床妇产科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与式教学法”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上以及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 标签: 妇产科学 教学改革 参与式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BL)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8级外科学教学班中某两个班级,分别为A班和B班,其中B班学生行传统教学模式联合终结性评价,A班行PBL教学法联合形成性评价,分别在期末对两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A组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6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学生病案分析、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三项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外科学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联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为临床提供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外科学教学 形成性评价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生命科学的发展经历的漫长的过程和演变,一个个里程碑式的发现和发展将生命科学的发展一次次推向新的高度。在社会的发展中,生命科学作为对人类本身最为息息相关的科学遭遇了来自科学本身、社会伦理道德以及社会现实需要等多方面的挑战。回顾生命科学发展的源头,科学的发展永远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需求服务的。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医学科学具有自身非常显著的特点。在未来的医学科学发展中,具有科研和临床工作两方面素质的医学研究生承担了重大的历史使命。

  • 标签: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技术 医学研究生 医学科学研究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期
  • 机构:印度尼西亚爱尔郎加大学一名教授研制出新型男性避孕药,该药有效性达99%,且几乎无任何副作用。这种药丸提取自一种印度尼西亚的灌木,通过影响精液中酶的活性达到避孕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内科学临床理论教学中的优越性。方法对24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通过PBL(基于问题学习)进行内科学理论授课,并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比较在优越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程度等方面均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结论PBL教学法是当今内科学理论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基于问题学习 临床教学 内科学
  • 简介:摘要目前,卫生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工作还存在基础不扎实,岗位设置不完善,用人形式虽然实行了聘用制,但用人机制方面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干部能上能下、职务能高能低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尚未形成。针对上述问题,应从政府层面、单位层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人员聘用制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院前急救是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装备、高超的抢救技术、迅速到达现场实施综合救治措施,它是急诊医学的首要环节,是急病获救,减少并发症的基本保证,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对重大伤害、疾病的应急能力以及每个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的品格水准。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与贫穷落后地区,院前急救的模式及水平存在很大差别。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院内急救赢得了时间和条件,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是提高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与环节。

  • 标签: 院前急救 链式流程复苏 科学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提供川芎嗪作为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的科学理论依据,为开展川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整理,总结出川芎嗪作为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相关的科学依据。结果川芎嗪作为川芎有效成分之一的现代科学理论依据充分。结论川芎嗪是川芎的生物活性物质,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

  • 标签: 川芎嗪 川芎有效成分 科学依据
  • 简介:摘要当前,卫生事业改革进入转折性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多措并举。要搞好调研、学习和借鉴先进典型、与卫生院其他工作相结合、不断创新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工作时要随机应变、灵活调控、在调整中推陈出新,从而推进卫生院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新形势 思想政治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在儿科学一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分别对40名学生进行“三明治”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儿科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的考核。结果实验组学生平均理论考试成绩为94.1±6.12分,操作考试成绩为91±4.2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7.2±5.17分和80.1±4.67分,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明治”教学法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儿科医学人才。

  • 标签: &ldquo 三明治&rdquo 教学法 儿科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情景剧用于构建外科学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同班的56名同学,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情景剧综合性实验教学方式,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同学在无菌准备,换药术,心脑肺复苏等合作性操作项目中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同学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同学在认识手术器械和打结两个个人完成的项目考试中的得分没有差别,P>0.05。两组同学对所接受的教学方式的评价存在明显差异,在提高合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有利于理论于实践结合等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均是试验组同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学,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情景剧用于构建外科学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良好,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有利于理论于实践结合,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 标签: 情景剧教学 外科学 综合性实验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我国医师资格考试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是考查行医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临床各专业技能与临床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参加执业医师考试人数明显增加,但总的通过率却在逐年下降。本人作为一名妇产科学教师,在近年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探究,寻找有效、科学的教学模式,来逐渐提高医学生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

  • 标签: 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妇产科学 教学改革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期
  • 机构:近年来3D打印技术急速崛起,英国科学家最近便成功运用此技术,根据患者的医学计算机扫描结果,复制出了人体内癌细胞部位的模型。模型可用液体充填,让医生更详细地观察药剂流动情况,有助评估合适的用药剂量,可更精确地治疗癌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