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健全输血科制度,规范资料记录。方法对我院输血科储环境设施及各种记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3例配发记录中118例不规范。结论规范输血技术操作及资料记录,以确保病人的安全用血。

  • 标签: 配发血 记录 分析
  • 简介:摘要对透病人的营养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可为病人的良好饮食护理提供基础。透病人中不乏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情况,应对其应用问题加强重视,根据其实际的营养情况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护理。

  • 标签: 血透 营养情况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功又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失常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22%,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之间的任何年龄,以青春期和更年期发病率居多,约占80%--90%。其原因大多

  • 标签: 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王清任创立府逐瘀汤。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
  • 简介: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经肝尿酸盐氧化酶(尿酸酶)分解形成尿囊素由尿中排出,其产生过多或排除减少均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人群尿酸水平逐渐升高,高尿酸症的患病率也因此逐年上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尿酸症可能是很多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了解高尿酸症的诊断标准、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及与血管疾病的关系等,对预防和治疗高尿酸症及与其相关的多种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尿酸盐 嘌呤代谢 血尿酸水平 尿酸酶 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在我国患有高尿酸症的人数不断增长,且越来越年轻化。经研究表明,虽然高尿酸症并不总是会进一步发展成痛风,但是,高尿酸对于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病死率的风险是拥有相当独立作用,是一个被忽视的心血管和肾脏病的危险因素。那么,如何才能远离高尿酸症呢,血尿酸水平受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健康状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想要尿酸不高,就得管住嘴、迈开腿,控体重、多饮水。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血常规及末梢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以探寻最佳的血常规检验方法。方法选取94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静脉组与末梢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相比于末梢组,静脉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标准品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相比,静脉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更高,因此,为充分促进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可优先采用静脉血常规的检验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易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需反复接受检的患者,则可采取末梢检验的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血常规及末梢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以探寻最佳的血常规检验方法。方法选取94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静脉组与末梢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相比于末梢组,静脉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标准品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相比,静脉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更高,因此,为充分促进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可优先采用静脉血常规的检验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易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需反复接受检的患者,则可采取末梢检验的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血液检验过程中静脉采集与末梢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于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接收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患者入组研究,分为末梢组和静脉组,采集静脉组患者的静脉,采集末梢组患者的末梢。结果静脉组患者检验结果中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和白细胞水平更为精确。结论护理人员应采集患者的静脉制成血常规检验标本,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形成科学诊断的基础。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血常规及末梢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以探寻最佳的血常规检验方法。方法选取94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静脉组与末梢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相比于末梢组,静脉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标准品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相比,静脉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更高,因此,为充分促进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可优先采用静脉血常规的检验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易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需反复接受检的患者,则可采取末梢检验的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 简介:为了了解晚期日本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巨脾型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后能否纠正脾功能亢进,我们对105例晚巨脾有手术指征和105例因晚脾切除患者分别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对比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的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切除患者 巨脾 患者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和末梢血常规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参加体检的人员共110例,同时采集静脉和末梢血样,用SYSMEXXS-800i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进行重复性及对比实验,比较静脉和末梢的血常规差异。结果经SYSMEXXS-800i血液分析仪对末梢和静脉两组样的测定,结果除MCH一项外,WBC、RBC、HGB、HCT、MCV、MCHC、PLT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静脉取代末梢检测血常规,能有效提高结果准确性,保证仪器的使用寿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分析仪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
  • 作者: 丘秀娟罗开群张婉玲(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清远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9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采集新生儿末梢血代替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达到减轻新生儿痛苦的目的。方法观察组:针刺手指尖采集末梢血进行血气分析;对照组采用穿刺桡动脉进行血气分析,将两组进行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皮下血肿及检验结果的对照。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皮下血肿和淤斑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气分析均值两组经u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集末梢血进行血气分析是新生儿理想的采血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检验与末梢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抽取78名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段在2021年1月到2021年11月期间。78名患者不进行分组,分别采集静脉和末梢进行血常规检验,评价两种血液检验方式的血常规指标。结果:静脉检验的血常规指标高于末梢检验的血常规指标,组间差异显著,数据可以构成统计学分析,P

  • 标签: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指标 视觉模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血常规检验中末梢与静脉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80例,按采血方法分组,末梢组与静脉组各40例,末梢组检验时采集末梢,静脉组检验时采集静脉,对比两组检验效果。结果:静脉组Hb、WBC、RBC、HCT、PLT、MCV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末梢组(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静脉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末梢,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