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及讨论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分析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100例的脑梗死患者,均来自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到我院就医并接受脑梗死的患者。对100例患者进行了均数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提供不同医学护理服务模式对神经功能影响。对照组的患者提供常规方法,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加以早期康复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提供了不同的护理护理方法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效果显佳,P

  • 标签: 神经功能影响 脑梗死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病人康复训练、残疾水平、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病人60例,按入组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峰力矩(PT)和耐力指数(ER)、6min步行距离(6MWT)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针灸 偏瘫 运动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对肝破裂伤病人进行早期超神诊断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接治的50名肝破裂伤患者,予以早期超声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 本文50名患者中,经超声诊断发现真性肝破裂17名(34.0%),中央型肝破裂15名(30.0%),包膜下肝破裂18名(36.0%),右叶破裂29名(58.0%),左叶破裂17名(34.0%),双叶破裂4名(8.0%),单处破裂35名(70.0%),多处破裂15名(30.0%)。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较,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2.0%(46/50),其中有3名患者因破裂口较小无法清晰诊断,另外1名因为为王莫动脉破裂而遮盖了创口,因此漏诊。4名漏诊患者后接受CT诊断明确破裂位置、程度,及时救治后痊愈。结论 早期超声诊断对于肝破裂伤病人病情的确认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临床提供有效治疗参考。适合临床中使用推广。

  • 标签: 肝破裂伤 早期 超声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及实施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3-2021.3期间接诊的8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的40例纳入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40例纳入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综合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病患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我院的脑卒中偏瘫病患共7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的病患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早期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总康复效果。结果 早期干预组治疗后疾病总康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患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能有效改善病患的神经功能和肢体行走功能,提高病患的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童牙颌畸形预防及早期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62例牙颌畸形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牙颌畸形儿童临床资料,其中12例前牙反颌者、11例下颌后缩者、9例前牙拥挤者、8例牙间隙宽者、7例深覆颌者、5例个别牙扭转错位者、10例开颌者。结果:治疗后,患儿牙颌畸形明显改善,并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早期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注重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并在发现牙颌畸形后及时治疗。

  • 标签: 儿童牙颌畸形 预防措施 早期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政策的调整,人们对二孩甚至三孩的民意调查的进行,可以看出婴幼儿的成长越来越重要,未来如何培养新生命,是各领域专家学者探讨的方向。由于婴幼儿阶段本身抵抗力弱,前期的保健对后期身体健康的情况有直接影响,因此近年来医学界对儿童保健报以极大的关注,本文正基于儿童保健的重要性,综述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深度剖析,以期对儿童保健作出有效保障。

  • 标签: 儿童保健 婴幼儿 早期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方法 200例在我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初孕妇, 根据孕妇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100例。对照组孕妇只参加正常孕期课程,不参加盆底肌相关知识课程,研究组孕妇除正常课程外还参加盆底肌相关知识课程。比较两组孕妇在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妇在产后2个月盆底肌力测评3级及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盆底脏器脱垂则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孕期健康教育 产后早期 盆底肌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重点分析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在2019年3月份~2020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接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实施护理标识管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针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采取护理标识管理模式时,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护理效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几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过程中能够呈现出更为良好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因此这种方法在实际的护理管理过程中能够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泌尿外科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西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管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虽然两组均发生了不合理用药事件,但实验组患者仅出现1例剂量不规范,并无配伍禁忌、用药不当事件发生,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低至3.3%,而参照组患者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高达26.7%,两组间对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1例恶心与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远低于参照组患者的33.3%(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西药治疗时,应加强合理使用管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并通过相关培训、指导及管理,减少用药不良事件,从而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保障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继而使患者生命质量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 标签: 西药 合理用药 安全性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儿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患儿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对照组60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结果 研究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对于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事件预防控制有良好的效果,适合护理临床管理中实践应用。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儿科 护理管理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透室安全管理中采用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1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血透治疗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在血透室的安全管理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探究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安全管理方式,探究组患者予以护理标识安全管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状况。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安全管理中采用护理标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安全管理价值显著,应该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 标签: 血透室 安全管理 护理标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消毒供应中心(CSSD)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互联网管理平台相关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分两个时间段进行总灭菌物品资料选择,第一个时间段是2019年全年,此时间段是使用“互联网管理平台”应用之前,总灭菌物品数量是5474件(对照组);第二时间段是2020年全年,此时间段是使用“互联网管理平台”应用之后,总灭菌物品数量是5893件(观察组)。首先探究CSSD的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第二结合“互联网管理平台”将安全管理评分表制定出来,将影响其主要安全的因素选择出来,并将相关的整改举措制定出来,并对整改举措执行前后的风险值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物品灭菌合理率,以及消毒中心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情况,展开比较和分析。结果:在风险值的比较方面,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P

  • 标签: 互联网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追踪管理法在血液净化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收的226例血液净化室患者为例,依据不同管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追踪管理法(113例),对照组:常规管理(113例),观察患者质量管理评分,护理管理安全性评分以及管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质量管理评分,护理管理安全性评分以及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追踪管理法 血液净化室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防治中采用运动疗法和饮食控制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从本社区老年群体中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90例。在运动疗法和饮食控制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该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90例老年人平均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干预,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研究组中采用运动疗法和饮食控制的管理方法;管理后观察老年人的详细情况,如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并记录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发病率及治疗效果,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比较两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其中研究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血脂水平比较中发现干预前(P>0.05),干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最具优势(P<0.05)。比较两组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研究组13.33%(6/45)、83.33%(5/6)比28.88%(13/45)、73.33%(33/45)},数据相比,后者有明显的不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防治中,采用运动疗法和饮食控制的健康管理办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脂和血压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可大力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高血脂 运动疗法 饮食控制 作用
  • 简介:摘要: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生理病理学包括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的堆积和神经纤维的缠结,以及神经炎症和神经变性。运动干预是一种有益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在AD病患者中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MicroRNA是一种短链的非编码RNA,经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MicroRNA参与大脑的正常生理过程,而失调的microRNA与AD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另外运动会影响循环和靶组织以及靶器官中的microRNA的表达。因此,本综述旨在探讨microRNA在AD生理病理中的作用以及microRNA对运动干预AD的可能机制。

  • 标签: 阿尔兹海默病 microRNA 运动
  • 简介:摘要:运动康复对于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要进一步保证运动员在受伤之后的快速康复,就必须加快对于康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针对应用性的运动康复人才。在如今的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 标签: 运动康复 专业人才 培养 策略。
  • 简介:摘要:海马组织(Hippocampus)是脑内主要负责学习与记忆的场所,但其功能会随着衰老而出现减退,出现例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等神经退化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生活。人们认为,运动对脑功能的积极影响是通过大脑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TrkB)、环磷酸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介导的。

  • 标签: 海马 运动 BDNF TrkB CREB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基层医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基层医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本次研究人数共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系统、观察组采取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漏报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 基层医院 安全管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