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对几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进行了录音或录像,利用有声思维法对被研究者的思考过程进行研究,通过文本分析发现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的三大主要功能(注意功能、检测功能和元语言功能)都在其中得到了明确体现,甚至有例子证明输出的注意功能直接激发了新的语言点的学习。

  • 标签: 输出假设理论 大学英语写作 有声思维法
  • 简介:受Krashen“输入假设”理论的影响,目前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强调“可理解性输入”及输入的频率,忽视输出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本文通过一项实证研究发现,输入频率与听力理解量之间并非简单的正比例关系,输入频率只有增加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有效提高听力理解成绩;而输出任务对听力理解成绩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包含输出任务的听力训练模式效果显著好于输出任务的训练模式,由此我们提出一种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听力训练模式。

  • 标签: 听力理解 输入 输出 频率
  • 简介:文章以听写的调查方式考察了初级阶段留学生对所接收到六类汉语被动句的输出情况,据数据分析显示:六类被动句的理解正确率由高到低为受事主语句Ⅲ、宾语前置句、“是……的”句、受事主语句Ⅰ、受事主语句Ⅱ、“被”字句,其中只有“被”字句出现了误解施受关系的情况;六类被动句的输出满意度由高到低为“是……的”句、受事主语句Ⅰ、“被”字句、受事主语句Ⅲ、受事主语句Ⅱ、宾语前置句。此外,凋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留学生输出被动句时更倾向于换用其它句式,以意义正确的非被动句居多,只有“被”字句、“是……的”句更易转换成其它被动句。

  • 标签: 留学生 汉语被动句 输出 理解 转换
  • 简介:<正>“無”的简化字“”,原先是“無”的异体字。探索其来源,是一个饶有趣味的文化史问题,对了解现行的汉字,也不无启发。“”字在先秦曾一度通行过。《说文》“無”字下列有奇字“”作为重文。所谓“奇字”来源于汉代出土的战国经籍文献。见于传世古文献者,如《周易》凡“無”字皆写作“”,《乾卦》“咎”《释文》云:“,音無,《易》内皆作此字。《说文》云:‘奇字無也;通于者,虚无道也。王述说,天屈西北为。’”①清王玉树《说文拈字》

  • 标签: “无” 渊源考 “煞” 奇字 《说文》 女巫
  • 简介:历史上的独孤者为我们竖起了不朽的丰碑。屈原是独行者,面对着同僚的嫉妒、学生的背叛,面对着积怨于南后、失宠于怀王那仕途无望的打击,他唱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黄钟大吕,继而就开始了舟行沉水,汨罗沉吟的求索人生。但那种忧国忧民之情,那种清高遁俗之志,那种向天长啸之叹,使他成了圣者和英雄。西汉苏武,流放19年,在贝加尔湖边牧羊,说要等公羊产羔才得放回,但他“历经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大漠孤烟映衬苍凉团坐的身影,秦关明月勾唤老泪迷蒙的双眼,千里冰湖穿越肝肠寸断的呼唤,红缨节杖支撑气节精神的高悬。“此人虽已没,千载仰高风”!正可移赠当之无愧的先生!

  • 标签: 思想 真水 欲望 贝加尔湖 境界 人格
  • 简介: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力支撑和有效彰显。研究生英语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为学生搭建提高跨文化能力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进行语言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本土文化的输出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软实力。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文化翻译测试以及访谈形式分析地方院校研究生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了解研究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认同感,并分析研究生文化输出能力欠缺的原因,提出研究生英语教学文化输出能力培养的策略。

  • 标签: 文化软实力 研究生英语教学 英语输出能力培养
  • 简介:标式时间背景复句是时间复句中的一种类型,其特点表现为:时间分旬表达纯粹的时间概念且没有特定形式标记;时间分句直接表明正分句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本文描写了这一类复句中时间分句的语表形式,研究了时间分句所提供的时间信息类型,探讨了时间分句表达时间的特点,并就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

  • 标签: 时间复句 时间分句 时间表达
  • 简介:一位老人当年向他的亲家借了一笔钱,后偿还了,但还款时他没有收回借条,因此发生纠纷诉至法院。在法庭上,老人说钱已经还了,但提供不了还钱的证据,而亲家则出示了借条说钱没还。法院最终判决老人败诉。老人不服,申诉上访达七八年,至死不渝。对此,湖北省高级法院副院长吴德桥说,也许事实真相正如老人所述,但法官只能依据当事人提供的有关证据来认定事实和法律关系。也就是说,即使那笔借款已经偿还,法院也不得不判决老人败诉。这个典型案例反映了'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之间的

  • 标签: 湖北 高级法院 吴德桥 法律文书 司法行政 证据制度
  • 简介:根据台湾侨务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泰国与菲律宾当地海外华人数目分别位居全球第二与第七.若以亚洲地区观之,其海外华人数目分别位居亚洲第二与第五,且海外侨民人数亦为数可观(台湾侨委会,2012)。近年来,为了应对泰国与菲律宾各地区的华语文教育需求,举办了各式专业进修课程以协助泰国和菲律宾当地的华语文教育发展。2013年台湾师范大学举办了泰国与菲律宾教师研习班,本文调查并分析泰国与菲律宾华语文教师在教室课堂中可理解输入及输出的策略运用情况.期望对培养相关专业能力之进修课程安排与设计做出建议.

  • 标签: 泰国华文教师 菲律宾华文教师 可理解输入 可理解输出 华语文
  • 简介: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其涉及面之广泛,思考之深刻,启示意义之重大,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本文上篇,论述陶渊明“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内涵。文章分别从五个不同的方面,阐明陶渊明的“弦琴”在唐代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而且人们从中得到诸多深刻的启示:或以之作为穷愁潦倒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隐逸避世、淡泊名利、自适其意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风流蕴藉、潇洒不羁的象徵;或从中体悟老、庄“大音”、“地籁”、“天籁”之境界;或以之阐发佛教“梵音”之妙理;或寓以禅学之要义;或以之阐发儒教“无声之乐”论;或以之为“矫”,乃沽名钓誉,非达者所为。所有这一切,已经构成了“弦琴”的基本内涵。

  • 标签: 陶渊明 唐代 禅学 “无弦琴” 生活方式
  • 简介:文章首先由汉语母语者对3245个学习者输出的V+N宾搭配进行了可接受程度判断,然后统计分析了母语者对学习者输出搭配标注的可接受度数值,发现在学习者输出的搭配中,10.01%是母语者不能接受的搭配,不能接受的搭配集中分布在双音节动词组成的搭配上,比例达83.38%。文章又以词语的等级难度和学习者语言水平作为变量,分析了影响词语搭配可接受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词语的等级难度和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词语搭配的接受程度呈复杂的相关关系,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词语搭配教学应该贯穿教学始终,大规模语料库数据可以作为判断学习者输出搭配的标尺,词语搭配教学不应该过多采用隐性教学的方式。

  • 标签: V+N宾搭配 学习者输出的V+N宾搭配 可接受程度 词语搭配教学
  • 简介:《庄子》思想对中国古代士人有相当大的影响,而对它的解释,则历来聚讼纷纭。诸注家因不同的思想背景,从儒、释等角度对它进行阐述。这种理解的“谬误”,从一个侧面展示出思想史发展的路径。本文试对诸注家关於《养生主》中“为善近名,为恶近刑”一句的解释加以评述,清理诸注家对庄子的改造,寻绎庄子的本意。

  • 标签: 《庄子》 思想史 中国 养生思想
  • 简介:动宾结构的“A不B”型成语〔韩〕金苑一、前言本文专就动宾结构的“A不B”型成语作一考察。所谓动宾结构的“A不B”型成语,是指四字成语中以“A不B”的形态出现的部分,如无孔不入、无恶不作等。“A不B”型成语中,绝大部分的深层结构是“动(B)宾...

  • 标签: 动宾结构 深层结构 四字成语 东海大学 词素 中国文化
  • 简介: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本文下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弦琴”的内涵在唐代之後的继承与发展。前五个方面,是在唐代已有内涵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与发展。“弦琴”由隐逸避世、淡泊名利、抱朴守素、安贫乐道、自适其意的典型象徵,而逐渐衍生出以之为文雅、为高雅乃至为高贵的含义,此其一。从老庄之“道”及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去体悟“弦琴”的内涵,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天真、天全和天趣的人生境界;或将“弦琴”与大自然、与山水清音直接联系,使得“弦琴”成为领略大自然与山水清音的直接象徵,此其二。“弦琴”在佛教禅学理论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成为佛教徒谈禅与妙悟的重要法门之一,此其三。将“弦琴”与儒家“无声之乐”的教化理论相结合,并在现实社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弦琴”又被引入到“心学”的思考之中,成为理学家“心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其四。从“成”与“亏”、“弦”与“琴”、“旷达”与“非旷达”等角度,深入思考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此其五。第六个方面“弦琴”与诗书画理论,第七个方面“弦琴”所蕴含的高尚气节与时代精神,则是在唐代之后产生的新的启示与内涵。

  • 标签: 陶渊明 唐代 “无弦琴” 处世态度 佛教禅学理论 书画理论
  • 简介:定主语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子,从历史来源上看,定主语句来源于感知类动词后的定主语结构,其最根本的特征可归结为场景性。如果从场景性这一根本性特征去观照现代汉语中的“定主语句”现象,就可以很容易解释学者们谈到的定主语句的各种使用特点及限制条件。

  • 标签: 主语 无定 来源 场景性
  • 简介:本文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具体论述现代汉语框架构式“有XY”的概念整合层级及其理据性承继关联,主要涉及“有XY”构式的框架演变,构式的整合程度与层级差异,以及构式的主观化倾向与反预期语用心理。

  • 标签: “有X无Y” 框架构式 整合 理据 主观化
  • 简介:<正>在陕西乾陵耸立着武则天的一通无字碑,碑上未刻一字。有人说武则天自以为功高莫名;有人说是因为中宗李显难定武则天的称谓,还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意欲让后人去品评其功过。从武则天决定还政李唐后,曾到嵩山“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以及中宗其“则天大对皇后”等情况看,无字碑未刻字的原因,应该是武则天希望自己的功过留待

  • 标签: 武则天称帝 毁誉褒贬 无字碑 门阀士族 李唐王朝 中宗
  • 简介:分析题目就是分析常规指向高考考纲的题型,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效果;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归根到底,评价类题型只是高考考点的一个变向表达而已。

  • 标签: 古典诗词 评价题 解题
  • 简介:汉字是世界上独一二的会意文字──安子介先生的汉字声旁观李涛中国语言学错误的汉字观误导汉字实践,正被汉字实践所逐步淘汰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为了指导社会实践而创立的。符合实际的正确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顺利进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脱离实际的错误理论,...

  • 标签: 汉字落后论 中国语言学 安子介 会意文字 汉字观 拼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