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以来的中国—东盟跨境培训政策进行梳理与分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双方跨境培训政策的调整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中国—东盟 跨境培训政策
  • 简介:随着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这一地区。然而,配套的健康保障制度却十分落后,针对跨境地区“人能跨境工作”而“健康保障体系却不能跨境发挥作用”的矛盾,本文以中国、老挝跨境地区为例,指出该地区对健康保障制度的需求及建立跨境健康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从健康保障制度的提供方、需求方及服务方式三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建立健康保障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探讨该制度实施的可行性思路。

  • 标签: 中国 老挝 跨境民族地区 健康保障制度
  • 简介:《诸蕃志》是南宋时期的一部地理名著,作者赵汝适于嘉定至宝庆年间(1208—1227年)任福建路市舶提举时,有感于当时只有《诸蕃图》而无《诸蕃志》,“乃询诸贾胡,俾列其国名,道其风土,与夫道里之联属,山泽之蓄产,译以华言”,撰成《诸蕃志》二卷,卷上“志国”,卷下“志物”。在此书卷上“志国”诸条中常有“番兴贩”或“番转易”的字眼。这些所谓的“番”,在当时是否就是“指中国到海外经商或与外人交易者,犹今言洋商”。倘若如此,那么,《诸蕃志》中常提到的

  • 标签: 诸蕃志 番商 赵汝适 华言 市舶使 蕃商
  • 简介:微区域是全球化、新区域主义与跨境联系综合作用的产物,建构了以次国家层次为基本单元、以跨境联系为基础的区域互动新层次.本文通过剖解区域层次构成,厘清了微区域与区域、次区域等的关系,并将微区域主义区分为跨境经济合作与跨境安全合作两大维度.指出,当前重跨境经济合作、轻跨境安全合作的现状会致使经济合作面临的安全风险及其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进而会导致跨境经济合作与跨境安全负相关.东盟“增长三角”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区域自主与国家安全是“增长三角”产生的安全诱因;综合安全与伙伴关系是“增长三角”发展的主要安全推力;而开放治理与“搭便车”可能成为“增长三角”深化的潜在安全阻力.

  • 标签: 微区域主义 次区域主义 增长三角 跨境安全 印度尼西亚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境烟霾污染成为东南亚地区的公共问题。为了解决跨境烟霾污染,东南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合作行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签署了《东盟跨境烟霾污染协定》。尽管东南亚国家在跨境烟霾治理上付出了种种努力,但由于跨境烟霾问题的特殊性以及东盟既有规范的制约,东南亚国家在跨境烟霾治理方面尚未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跨境烟霾治理成为考验东南亚国家地区公共问题治理能力的一个缩影。

  • 标签: 东盟 烟霾 环境治理 公共问题
  • 简介:跨境安全问题是影响中国与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5个下湄公河国家政治经济合作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关系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水平能否冲破瓶颈的重要条件.现有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湄公河委员会等多边机制对于跨境安全问题捉襟见肘、应对不力.2015年11月中国提出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建立,其合作内容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3个重点领域.因此,该机制的建立为解决次区域内跨界安全问题、深化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中国展现其国际秩序建设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本文先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跨境安全治理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接着探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的跨境安全问题、根源与影响,最后指出通过夯实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的互信基础,构建跨境安全治理的合作平台,发挥中国在跨境安全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发挥次国家政府的能动作用,处理好与域外国家和其他合作机制的竞合关系,开展跨境安全治理的早期收获等路径来发挥澜沧江-湄公河机制的跨境安全治理作用,有效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跨境安全问题.

  • 标签: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 跨境安全 安全治理 澜湄次区域
  • 简介:国家边界的人为划分与边境地区安全的高度关联,使跨境安全治理成为民族国家体系的重要议题之一。在时空关系相对稳定的传统地缘政治格局下,跨境安全治理从未面临严峻挑战,国家边境管控和边境地区一体化相结合的手段往往是较好的跨境安全治理模式。但随着当代技术革命的深入,传统地缘政治高度依赖的时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共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时间流动加速甚至“静止化”,对传统的线性叙事和决策思维产生重大冲击;它还推动传统上静止的空间得以“流动”,从而使地缘政治理论面临前所未有的空间不确定性。正是这一崭新的时空联动关系,使地缘政治由传统的单一形态朝向复合形态发展,并对既有的跨境安全治理思维和模式产生重大冲击;呼吁跨境安全治理朝攻守平衡、收放自如、松紧合理的方向转型。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次,中国都有重要潜力成为这一时代性转型的引领者。

  • 标签: 安全治理 复合地缘政治 时空联动 发展- 安全关联
  • 简介: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在边境地区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不仅可以加强中越两国的经贸合作、造福两国人民,而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跨境经济合作区是一个全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本文深入分析了广西"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前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跨境经济合作区 广西与越南
  • 简介: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开发开放中,广西高等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增进国际间的教育合作,促进跨境教育的发展,提高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为广西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

  • 标签: 高等职业院校 跨境教育 继续教育
  • 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尼种植园经济发展迅速,但出现了周期性森林火灾,造成严重的跨境烟霾污染,给本国及东南亚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作为烟霾污染治理主体的印尼,却存在地方与中央、传统和现代等多重博弈,使环境治理陷人困境.国际组织的参与虽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污染带来转机,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跨境烟霾问题.只有实现环境政治地方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有效联结,才是解决印尼跨境烟霾问题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跨境污染 烟霾 地方治理 全球治理 印尼
  • 简介:随着云南省边境口岸的全面开放,打破了长期以来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边境贸易口岸定期、定时互市后的人口流动限制,促进了境内外人口的流动。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动,推动了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跨境民族教育的多元化。跨境民族教育既体现地缘文化关系,又体现国家边境地区教育的软实力,因此,跨境民族教育成为国家边疆文化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云南 周边国家 跨境民族教育
  • 简介:伊斯兰帝国的建立,是亚洲大陆顶端两大文明中心之间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契机。在西方,在穆罕默德在世及紧接其后的时期里,罗马帝国与远东的直接交通被拜占廷和萨珊王朝之间的不和所遮断。中国自汉朝衰微以后,也经历了一段黑暗的岁月。然而,随着伊斯兰帝国的出现,中东不再是敌对势力的缓冲地带而是走向统一。同时,在其本土产生一个方兴未艾的文化和人口中心,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远东商品的重要市场。

  • 标签: 萨珊王朝 苏门答腊 罗阁 国际贸易发展 缓冲地带 拜占廷
  • 简介:黑龙江省作为对俄传统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大省,对俄跨境电子商务主要经验、做法和遇到的困难具有典型性。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通道不畅和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在全国具有共性。当前,应着力通过培育主体,构建通道,壮大园区和完善支付、服务、人才培育等诸多体系建设来推动双边合作,将对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上升到战略高度,使其成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有力抓手。

  • 标签: 电子商务 俄罗斯 黑龙江省
  • 简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许多学者甚至将东亚经济40年的高速发展归结为东亚文化对企业的驱动力,认为企业文化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台商企业与港商企业、大陆企业一样,其民族文化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 标签: 企业文化 台商 东亚经济 企业内部 港商 大陆
  • 简介:5月10日至28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NGO)委员会2004年例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应联合国经社事务部NGO处邀请,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以下简称交流协会)派代表出席了会议。短短几天的与会,加深了我们对咨地位的认识,也使我们对今后如何用好咨地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感悟。

  • 标签: 联合国 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非政府组织 咨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