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5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比讨论WRF模式不同微物理过程、积云对流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组合对青海省气温、降水及风速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分别选用Eta(Ferrier)和KF时,气温模拟效果较好;Thompson方案、KF方案和ACM2方案的组合对降水模拟普遍较好;边界层方案的选取对风速的模拟较为重要。(2)对比不同季节的模拟效果可以看出,夏季气温、降水模拟效果均较好。(3)最低气温模拟效果均好于最高气温,最高气温偏低明显。(4)小雨预报普遍偏多,中雨预报略偏少,大雨整体预报偏少。

  • 标签: WRF模式 参数化方案 青海
  • 简介:卫星资料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效识别云的宏微观物理参数将有利于人影业务的发展。利用2005—2007年春季青海省东部地区FY-2卫星观测资料,针对不同形态、等级的降水过程,反演该区域降水云的宏微观物理参数,并与降水量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东部FY-2卫星反演的春季降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大多为8~65μm,云顶温度大多为215~240K,云层厚度大都在1500~5200m之间,云水含量大多为10~150g·cm-2,但不同形态、量级降水过程反演的云特征参数值及其与地面降水量的相关性差异较明显。

  • 标签: FY-2 反演 云参数 青海东部
  • 简介:针对WRF模式中各非绝热物理过程,选用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对2009年6月29—30日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做24h降水预报的敏感性试验,并组成18个成员做物理集合预报,分析了实况与模拟的24h降水量及其TS评分和离散度。结果表明,WRF模式的物理集合预报可成功模拟出3个暴雨中心的位置及强度;选用Linetal微物理方案、MRF行星边界层方案和Betts-Miller-Janjic积云对流方案对湖北省西南部地区暴雨中心的位置及强度的模拟最好;3个暴雨中心均对应于离散度的大值中心,在降水较强时段其离散度也较大;不同集合成员在某时段预报的降水量可较好体现该时段的降水概率,而由物理集合预报得到的逐时降水量则可为定时降水预报提供依据。

  • 标签: 暴雨 梅雨峰 物理过程 集合预报.
  • 简介:从陆面水文过程的物理机制出发,引进概率统计分布理论,推导出一种由非均匀土壤含水量及降水气候强迫所形成的次网格尺度非均匀径流率的解析表达式,从而将通常的次网格尺度地表径流的参数化方案(mosaic方法)改进为考虑网格区整体非均匀性的统计-动力参数化方案.文中用仿真模拟资料验证了该方案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并作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 标签: 陆面过程 水文学 次网格尺度 非均匀性分布 概率分布密度 物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