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攀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不断升级优化,其中文化消费已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且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加强西北地文化消费对居民生活的促进优化作用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西北地区 文化消费 消费结构
  • 简介:利用东胜、延安、平凉、西安4站1990年1月--2009年12月每天08时和20时1000~100hPa标准等压面探空资料,选用国际民航组织建议的WAFS积冰指数L作为诊断依据,计算、分析陕西秦岭以北地逐月飞机积冰率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具有丰富的积冰试飞气象资源;在垂直高度上.700hPa及以下高度,飞机积冰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700hPa高度以上,飞机积冰主要发生在夏半年;飞机积冰多发期间,850hPa及以下高度积冰率水平分布表现为南北少、中部多的特点;850hPa高度以上,飞机积冰率呈现出南部多、北部少的特点。

  • 标签: 飞机积冰 积冰资源 积冰指数 积冰发生率
  • 简介:本研究从多维视角出发,指出雪地足球在我国东北地具有很深厚的文化渊源,雪地足球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其不同于常规足球的技战术特点,很有开展前景;同时本文对常见损伤原因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治疗保健方法。

  • 标签: 雪地足球 发展 多维研究
  • 简介:  目前,国务院已原则上同意了发展改革委、振兴东北办编制的《东北地振兴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在公布的批复文件中称,要努力将东北地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 标签: 东北地区振兴 国务院批复 批复东北地区
  • 简介:东北人口危机和经济增速较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是基于宏观数据和定性分析,利用2013年的数据从生育及流动两个角度对东北人口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低生育率、低生育意愿造成的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和人口净流出的累加效应是东北地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科学的人口决策和增强经济吸引力是东北人口问题的解决之道。

  • 标签: 东北地区 生育率 流动人口 人口净流出
  • 简介:摘要:相较于江南地区的建筑形式,东北地的建筑艺术的表达也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可以说建筑的艺术表达形式和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的形式也受到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于东北地而言,其地域气候条件比较寒冷,其建筑文化也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不仅建筑结构开放大气,而且空气的可塑性和复杂性都相较于江南建筑有明显特点。从东北地的建筑艺术形式来分析东北地地域文化,分析寒地建筑文化和东北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东北地区,建筑艺术,艺术表达
  • 简介:摘要针对岩溶地区不良地质情况较多,地质条件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的情况,本文结合岩溶地区实际桩基工程实践,对岩溶地区市政桥梁基础设计进行探讨,最后总结了桩基础施工遇到溶洞的处理方法。

  • 标签: 岩溶地区 桥梁桩基 设计探讨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东北地林业工作的特点,在说明丁香生活习性的前提下,对丁香的培育工作进行了探讨,提供了丁香大面积培育的技术要点,希望可以为推广丁香的培育技术,扩大丁香的应用范围,提升丁香在社会、环境、经济的价值,起到技术准备的作用。

  • 标签: 东北地区 丁香种植 生物特征 园林种植 栽培技术
  • 简介:摘要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需求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对采暖的需求越来越多。居住在西北地的人们,因为其地区的气候特征,供暖需求更大,传统的火炉和火炕已经不能继续满足现在人们的采暖需求。所以现在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在建立新的措施一边改善西北地乡村的取暖模式,采用最新的商品能源取代传统的采暖模式。本文主要研究了西北地乡村住宅的传统采暖模式,以便于更完善的满足当地人的采暖需求,优化乡村住宅的采暖方式,以便于人们能够更好的供暖。

  • 标签: 西北地区 乡村住宅 采暖模式
  • 简介:随着桂北地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茄子作为蔬菜的重要种类之一,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一些老的茄子生产基地,如灵川的大圩镇、龙胜的马提乡、临桂的会仙镇等地方,近10年来均为桂北地的主要茄子生产基地,由于种植地的有限,连作不可避免,连作障碍和土壤带菌而引起的枯萎病、黄萎病和青枯病等土传病害越来越重,常年发病率在20%~30%,重病年在50%~60%,严重地制约了茄子生产的发展。对于枯萎病、

  • 标签: 桂北地区 茄子 嫁接技术 应用 生产基地 蔬菜产业
  • 简介:本文总结了在淮北地辣椒穴盘育苗技术产业化推广应用过程中的经验,从播种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方法及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冬春辣椒栽培优质穴盘苗的培育技术。

  • 标签: 辣椒 冬春茬 穴盘育苗 壮苗
  • 简介:通过对西北地明清时期史料的系统查阅,收集到1500—1910年西北地沙尘天气记录年份137个,最终确定沙尘天气最终数量为250次。分析发现,1500—1910年西北地的沙尘天气呈波动之势,其中17、19世纪沙尘天气频发态势明显;季节以春季为多;空间分布以甘肃河西走廊、陇东、宁夏北部和南部、陕北、关中一带沙尘记载较多,其中以甘肃民勤为最;沙尘天气与气温的反相关明显,与气候干湿变化的关系在河西地区需要进一步研究,在陕西地区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西北地区 沙尘天气 1500—1910年
  • 简介:近年来,淮北市相山风景区通过改良淮北地的土壤环境、选择科学精细的栽培方法、实施成熟高效的繁殖技术,使其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地区引种的一些珍贵牡丹品种获得成功栽培。此外,栽培人员还通过对白粉病、黑斑病及蚧壳虫等病害的积极防治,使这些珍贵牡丹品种生长极佳,株型丰满,花色艳丽,其国色天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 标签: 淮北地区 牡丹 栽培 养护
  • 简介:随着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到来,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相继出现能源、原材料短缺,这为东北地资源依托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 标签: 东北经济 发展策略
  • 简介:目的研究湖北地已知吸血蠓类及地理分布。方法分析已知吸血蠓类的分布及区系成分。结果已知吸血蠓类有库蠓属28种、蠛蠓属7种、细蠓属1种,共计36种。其中属东洋界种类16种,占44.4%;古北界种类11种,占30.6%;广布两界种类9种,占25.0%。结论分析研究后认为,湖北地吸血蠓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 标签: 吸血蠓 蠓科 动物地理 东洋界 古北界
  • 简介:近年来,萨满教信仰活动在中国东北地多有抬头.在东北,虽然萨满教与佛教、基督教等并存,但其功能中还应包括传统的生态策略.北方民族有关自然现象的认识,建立在自然的、正常的生物学基础之上;其相信神灵的存在,则是由于要主动结识、祈求神灵,以战胜自然的缘故.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一方面,其适应环境的企图,与文明社会在性质上并无本质区别;另一方面,其克服自然的方法又与文明社会具有很大的区别,文明社会在科学观念的指引下,面向未来,一步一步克服自然;传统社会则在宗教信仰的引导下,面向过去,在从整体上克服自然的基础上,再一步一步将其消化掉,应当给予传统宗教活动以应有的地位,允许其以自己的方式应对现实中的不确定因素.

  • 标签: 东北地区 北方民族 满族 宗教信仰 萨满教
  • 简介:清代山西商人在西北地发展壮大,他们不仅在西北地的中心城市与主要城市进行商业活动,还活跃在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偏僻县城.为推动西北城市商业化及西北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 标签: 清代 山西商人 行商 西北地区
  • 简介:利用辽西北地14个气象站与水文站1971年-2010年的基础数据,得到降水量距平值、连续无雨日数、河道来水量距平值和相对湿润度,并以这四项指标为基础,利用可变模糊评价法得到辽西北地综合干旱级别特征值,再结合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2Kendall趋势检验与反距离权重法对辽西北地的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北整体旱情呈显著加重趋势,1971年-1980年以轻度干旱为主,旱情较严重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后,1981年-1990年干旱程度最为严重,1980年-2010年是重度干旱高发期,但特大干旱少有发生;辽西北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旱情较为严重,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加重趋势,而中部地区干旱较轻,因此抗旱减灾的重点应集中在该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 标签: 辽西北 综合干旱 可变模糊 时空变化 级别特征值
  • 简介:东北文化整体属于移民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特征,但并未实现向现代理性主义的转变;东北地区域文化具有浓郁的体制文化色彩,求稳怕乱,缺乏市场风险意识和独立创新精神;东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农业本位的弱商文化,不同于东南沿海的以商业经济意识为核心的海洋文化;“尚武”文化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特征,东北人规则意识淡漠,易冲动,少理性。东北区域文化的这种特质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竞争意识,开发创业精神,创造新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地域文化是东北振兴的必然选择。

  • 标签: 东北区域文化 东南沿海区域文化 东北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