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确诊患者的彩超检查资料,比较分析良恶性肿瘤患者二维超声诊断结果,显示血流信号及采集血流参数。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甲状腺良性肿瘤27例中,术前彩超诊断正确26例(符合率为96%),33例恶性肿瘤中,术前彩超诊断正确31例(符合率为93%)。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在超声声像图中肿瘤边界,内部回声,内部结构,有无钙化及包膜,淋巴结有无肿大,血流信号分型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彩超 甲状腺肿瘤 良性 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46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与二维超声做诊断分析,分析其诊断正确率、误诊率与影像学情况。结果46例患者中诊断正确者为40例,占比86.96%,误诊6例,占比13.04%。结论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诊断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有效获取病灶信息,对疾病鉴别有较大帮助,诊断具有一定准确性,适合临床诊断工作开展。

  • 标签: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手术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在手术过程中无瘤操作技术是手术医生及洗手护士应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及水平。无瘤操作技术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中洗手护士的操作技术是重中之重。本研究中洗手护士在手术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并在手术中严格按照无瘤操作技术进行,有效降低了切口种植率,半年复发率及3年内的死亡率,所得数据均低于国内公布的数据,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瘤操作技术 洗手护士 恶性肿瘤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肝恶性肿瘤术后远期复发率及近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肝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照有无输血分为2组,每组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随访90例肝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显示35例患者复发,其中输血组有25例(71.4%)患者复发,无输血组有10例(28.6%)复发,输血组患者术后复发显著高于无输血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围手术期输血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输血组患者肿瘤大小、侵袭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无输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术期输血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围手术期输血可作为判断肝恶性肿瘤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肝恶性肿瘤 输血 围手术期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混淆和人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15年6月来我院治疗且需要进行长期化疗的86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使用PICC导管,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临床观察。结果86例患者中,发生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脱出3例、导管材料过敏2例、导管堵塞2例、拔管14例、放弃治疗1例,平均放置导管时间(112.47±12.3)d,患者进行化疗后,无穿刺点感染和局部渗血等并发症出现。结论使用并正确维护PICC导管可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化疗痛苦。

  • 标签: PICC导管 血液恶性肿瘤 化疗 护理
  • 简介: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NutritionalIndex,PNI),是由Buzby[1]最早提出,日本学者Onodera进行修正后,建立起来的一个营养评估和手术风险预测指标[2],最初旨在进行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评估和手术风险的预测,因其简单、方便、有效,而在日本胃肠外科、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 胃肠道恶性肿瘤 营养评估 风险预测 心外科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药卡培他滨治疗胃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恶性肿瘤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A组采用单药卡培他滨治疗,B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紫杉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平均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临床疗效为27%,B组临床疗效为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生存时间为(8.65±1.25)个月,B组为(12.85±1.47)个月,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结论以卡培他滨单药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比较好,单药治疗适合为KPS评分低于80分的患者治疗,应考虑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培他滨 胃恶性肿瘤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焦虑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104位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心理状况评定。结果男女分组中精神因子分值,男性(4.36±3.20)分,女性(5.57±3.01)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段分组及文化程度分组分值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大于55岁(A组)与35~55岁(B组)组间比较,精神因子分值A组(4.22±3.04)分,B组(5.59±3.05)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文化程度分组,随文化程度增高总分值均值及各因子分值均值降低,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焦虑心理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进行心理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疏导其负性情绪,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肿瘤 焦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简称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病例组,收集同期伴有深静脉血栓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放疗、中心静脉置管和FIB等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病理类型、手术、放疗等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妇科恶性肿瘤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脂、糖尿病、腺癌、手术、放疗可能是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度警惕、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其不良情绪方面有何作用。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0例因恶性肿瘤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其情绪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抑郁、焦虑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 不良情绪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昂丹司琼药剂在临床的使用价值。方法通过查阅书籍和资料获得昂丹司琼的药理作用和药物动力学,通过昂丹司琼在医院患者化疗时,出现呕吐反应后,使用昂丹司琼用于止吐及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结果昂丹司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拮抗药物,对放疗和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结论昂丹司琼是现今临床上使用量大,止吐效果极为明显的药物,而且有使用方便,毒性低,见效快的优点。

  • 标签: 昂丹司琼 止吐药 恶心呕吐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院随访对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735例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结果增进了护患关系,接近护患距离,取得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复诊率。结论出院随访提高了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遵医行为。

  • 标签: 出院随访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遵医行为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生存质量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登记化疗前后生存质量总评分。结果与化疗前比,化疗后的生存质量总评分显著降低(P<0.01)。可显著降低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生存质量因素有高龄、低收入、自费、文化水平高、化疗次数多、抑郁、焦虑和无性生活(P<0.05或P<0.01);与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的因素为妊娠/生育次数、妇科恶性肿瘤种类和化疗种类(P<0.05)。结论化疗严重影响了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在不影响疗效前提,针对影响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生存质量的因素,建议采取积极的人文医疗干预措施改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措施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积极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和对照组(普通护理),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确实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疗过程中的满意程度,有利于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 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