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认知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应用认知早期训练干预护理,分析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参与到本次研究的患者共有100例,所有患者均是来自我院在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应用常规认知障碍健康教育,后者应用认知早期训练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中应用认知早期训练干预护理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认知障碍 认知干预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SWM、VFT、PANSS等评分变化。结果在VSWM、VFT、PANSS等评分上,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各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且P<0.05。结论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改善其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症状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强迫症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9年2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强迫症患者6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达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3例。常规组接受帕罗汀治疗治疗组则是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85%,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57.58%,治疗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强迫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 患者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 。 方法: 选择 某医院 201 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 150 例 作为研究对象 , 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 对照组( 75 例,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观察组( 75 例,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收集分析两组患者 心理焦虑情况 。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HAMA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 HAMA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来说,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措施,均能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际心理 认知行为 广泛性焦虑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中,采用认知行为+家庭治疗的效果。方法:样本选取为2021.1-2023.1接受的65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将样本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n=33)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与家庭治疗共同展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P<0.05)。结论:通过认知行为与家庭治疗,联合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认知行为 家庭治疗 青少年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网络成瘾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分析13例网络成瘾患者患病过程和心理特征,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结果认知行为治疗对促进网络成瘾患者康复疗效显著。结论对网络成瘾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有利于帮助其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促进康复,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网络成瘾
  • 简介:摘要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脑组织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常表现为无症状认知损害。即使采用最佳药物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仍存在较高的卒中和认知损害风险。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再通治疗能降低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卒中发生率,但能否改善认知功能还存在争议。文章对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治疗其及对认知功能影响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 脑缺血 认知障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血管重建术 支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临床治疗老年认知障碍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计120例。观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和安全隐患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对象在干预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总分均有所提升,研究组干预前后为(21.4±1.6)vs(25.6±2.3),对照组干预前后为(21.1±1.7)vs(22.4±1.8),在安全隐患事件方面,研究组数据更胜一筹;结论:中西医临床治疗老年认知障碍效果更佳。

  • 标签: 中西医临床 老年认知障碍 甜梦胶囊
  • 简介: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与创伤经历有关的精神障碍,核心症状包括闯入或重复体验、回避、负性认知和情绪的改变以及过度警觉。认知加工疗法(cognitive processing therapy,CPT)通过阻止回避、释放真实情感、识别和挑战“阻滞点”等核心治疗步骤,可能通过改变小脑、中央执行网络和默认网络等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改善PTSD症状。目前国外已有大量实证研究验证了CPT的疗效,但国内却尚未见推广该疗法。因此,本文拟总结CPT在不同人群的临床应用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以期为CPT的本土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应激障碍,创伤后 认知加工疗法 心理治疗
  • 作者: 阙建宇 陈斯婧 邓佳慧 范滕滕 师乐 陆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心身医学研究室,北京 100191,香港中文大学精神病学系,香港 999077,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物理治疗室,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睡眠医学科,北京 100191
  • 简介:摘要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紊乱类型,不仅会增加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还会影响精神障碍的病程、转归和预后。干预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有利于缓解亚临床型精神心理症状,从而降低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社会功能的损害,进而改善临床预后与转归。本文围绕慢性失眠障碍一线治疗手段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改善失眠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症状,以及在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相关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自杀预防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既往研究发现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不仅能通过改善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来缓解其他精神心理症状,还可通过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来缓解焦虑抑郁症状、降低物质使用障碍和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风险、减少治疗成本和社会功能损害,是干预精神障碍患者失眠症状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基于既往研究证据列出了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障碍患者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推荐使用流程,并围绕临床获得性和患者依从性两大导致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推广受限因素进行阐述,以期为促进其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 标签: 失眠 精神障碍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摘要近几年,社会压力增大,抑郁症患者数量急剧增多,不仅仅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甚至会严重制约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交。为了进一步提升抑郁症治疗效果,要结合量化治疗机制和标准进行统筹化治疗,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量化治疗整体水平。文章中分析了抑郁症认知功能,并对量化治疗的研究进展展开了讨论,综述如下。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功能 量化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焦虑症在精神科、肿瘤科、心血管及神经科等十分常见,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一旦患上了此焦虑性心理障碍,十分痛苦。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然而单独的药物治疗很难凑效。近年笔者从心理治疗的理论治疗技术,治疗死亡焦虑障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相关研究1表明心理治疗对死亡焦虑症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心理治疗 箱庭治疗 死亡归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晕血症的认知-行为集体治疗的方法和初步结果。方法对我院05级、06级护理专业学生中患有血液恐惧症的6名求助者组成一个治疗小组,治疗8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内容包括认知重建、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现场暴露和家庭作业。疗效评定求助者自我评价治疗后自己的变化;应用心理测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治疗前后对照;咨询师的评估。结论认知——行为集体治疗血液恐惧症有很好疗效。

  • 标签: 晕血症 认知行为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05-2014.12本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采取降压、脱水或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14d。观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结果治疗14d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认识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脑苷肌肽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患者焦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名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人数共计30名,实施常规性护理方式结合药物治疗,观察组人数30名,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情况。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及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后,整体负面情绪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阶段来看,针对焦虑症患者来说,通过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情绪指标,未来可在精神科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

  • 标签: 认知行为 药物治疗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认知行为特点,并探讨相应的行为治疗方法。方法2005-2010年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收集92名ADHD患儿,年龄6-13岁,均符合DSM-IV诊断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附加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经过一年(两个疗程)的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经过认知行为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χ2=7.88,0.01<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儿童注意缺陷障碍方面效果显著。

  • 标签: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摘要长期卧床患者易致坠积性肺炎,应引起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并且予以防治。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首先,控制感染,应用抗生素,促进排痰,给予q2—3h翻身、叩背,更换体位;其次,要注意提高基本抵抗力和免疫力;最后,维持足够的营养,日常护理中注意观察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 标签: 长期卧床 坠积性肺炎 认知调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药物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在医院2013年12月到2017年6月期间诊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抽取61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观察组(n=31)采取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n=30)单纯采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障碍、精神状态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治疗后的MMSE评分是(28.45±1.93)分;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后的MMSE评分是(24.82±2.19)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的MMSE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药物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价值显著,患者认知障碍和精神状态均有明显改善。

  • 标签: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失眠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与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给予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给予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观察组各73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82.2%),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结论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提高失眠症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失眠症 认知行为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认知行为对于焦虑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31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疗程为12周,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价,并且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情况进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的评定,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选择问卷调查和生活满意度量表(LSR)进行评定。结果对本研究31例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以后17例患者获得痊愈,显著进步患者5例,还有8例患者进步,1例患者无效。治疗结束以后对患者进行HAMA评分,患者较治疗之前下降,而且患者的社会功能、LSR以及GAF总分和之前明显提升,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认知行为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社会的功能,并且能够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使患者在具体生活过程当中获得较为满意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等不良生活质量,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焦虑症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