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于喉部后连合的良性成人型横纹瘤病例。患者女,60岁,因“声嘶8个月余”就诊。结合病史、门诊喉镜和CT检查,入院诊断为:喉肿物,考虑良性可能,建议手术治疗。入院后在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行喉良性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成人型横纹瘤。出院时患者声嘶较前明显好转,术后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该肿瘤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较为罕见,结合其生长位置的特殊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成人型富于细胞性横纹瘤发生在心脏非常罕见,目前仅有少数个案报道。本文报道1例成人型富于细胞性横纹瘤,诊断时应考虑患者年龄,注意形状一致的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嗜酸性细胞,并充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辅助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γ-丁内酯为无色透明液体,用于生产环丙胺、吡咯烷酮等药品,也用作工业的溶剂、稀释剂、固化剂等,被列为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管控。临床上接触γ-丁内酯较少,对其戒断反应研究也不充分。本文报道1例γ-丁内酯戒断反应患者出现严重横纹溶解,危及生命;经过积极治疗,患者最终康复。总结γ-丁内酯戒断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提示γ-丁内酯可能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

  • 标签: 物质戒断综合征 γ-丁内酯 横纹肌溶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例30岁女性患者因盆腔炎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5g、1次/d)和奥硝唑分散片(0.5g、2次/d)共14d。服药第13天患者出现四肢肌肉酸痛、乏力。停药后四肢酸痛、乏力加重。停药第12天实验室检查示CK939U/L,CK-MB41.3U/L,LDH313U/L,考虑为横纹溶解症。嘱患者大量饮水,并给予碳酸氢钠片(0.5g、3次/d)和辅酶Q10片(10mg、3次/d)口服。2周后复查,患者血清CK96U/L,CK-MB21U/L,LDH287U/L,肌痛、乏力症状消失。3个月后复诊,上述指标均已恢复正常。

  • 标签: 氧氟沙星 奥硝唑 横纹肌溶解
  • 简介:由剧烈运动所致的横纹溶解称为运动性横纹溶解症,以肌痛、乏力、肌肉肿胀、深色尿及血中肌细胞内容物(特别是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的含量增高为临床特征。严重的运动性横纹溶解症可并发急性肾衰竭、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2012年,我院军人病区收治了2例因体能训练导致的横纹溶解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横纹肌溶解 运动 诊断
  • 简介:1例37岁男性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再活动单独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含甘草酸苷120mg)静脉滴注。治疗12d,症状明显改善,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含甘草酸苷150mg,2片/次,3次/d)和水飞蓟素(140mg,3次/d)。服药2周,患者出现下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服药25d,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减低,肌酸激酶(CK)8378U/L,血钾2.2mmol/L。当日停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和水飞蓟素,结合腓肠肌活检,诊断为横纹溶解合并低钾血症。予氯化钾、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螺内酯。治疗10d,肌力恢复至5级,肌张力正常,CK459U/L,血钾5.1mmol/L。3个月后,体格检查示双下肢正常,CK156U/L,血钾4.8mmol/L。

  • 标签: 低钾血症 横纹肌溶解 复方甘草酸苷
  • 作者: 赵金武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9卷
  • 机构: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各种病因所致横纹溶解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横纹溶解症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病因明确的46例临床确诊的横纹溶解症病人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特征。结果:各种病因所致横纹溶解症(RM)二维超声均表现为肌束肿胀,正常羽状结构消失,肌纹理模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病变区内均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糖尿病及药物所致RM多以肩背部及臀部肌肉为主,病变多呈弥漫性肿胀,回声减低,肌纹理模糊,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呈云雾状磨砂玻璃样变。结论:横纹溶解症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横纹肌溶解症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利培酮相关横纹溶解症(RM)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2月),收集利培酮相关RM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情况、用药情况、RM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和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等]及其治疗及转归,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患者16例,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13~76岁;原发疾病为精神分裂症者11例,精神运动性激越、强迫症、伴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综合征、抑郁症状群和疑似精神病症状者各1例。16例患者中,单用利培酮者2例,联用其他药物者14例(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镇静药、抗抑郁药、他汀类、抗胆碱药、环孢素者分别为6、6、5、4、3、1例,联用1、2、3、4种药物者分别为3、7、1、3例);利培酮用药途径为口服者13例,注射者1例,未描述者2例。13例口服利培酮患者有用药剂量描述,其中12例剂量符合说明书要求,1例常规剂量服用5年自行停药后出现严重幻觉顿服利培酮96 mg。除过量顿服利培酮者外,14例有RM发生时间描述,为使用利培酮的4 d~2年,其中10例发生在用药4~15 d。主要临床症状为肌肉疼痛(10例)、急性肝损伤(8例)、急性肾损伤(5例)、肌无力(4例)、发热(3例)、心动过速(3例)、急性筋膜间隙综合征(ACS,3例)。16例患者发生RM时CK水平为4 587~928 961 U/L(中位数27 355 U/L),其中>15 000 U/L者10例(62.5%)。发生RM后,13例停用利培酮,2例继续服用,1例减量服用;8例给予水化治疗,3例给予血液透析治疗,1例给予器官支持治疗,3例发生ACS者行筋膜切开术。所有患者症状消失,CK水平恢复正常,12例患者描述具体时间,症状消失时间2~12个月,CK水平恢复时间7~56 d。结论利培酮相关RM多数发生在使用利培酮4~15 d内,且多与联用其他药物有关;CK水平多呈重度升高,可并发ACS。停用利培酮和/或给予对症治疗可恢复正常。

  • 标签: 利培酮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肌酸激酶
  • 简介:摘要非典型畸胎样/横纹样肿瘤是一种好发于小儿的高度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其组织形态学表现多样,具有向神经上皮、上皮与间叶组织多向分化的特点,典型表现为出现数量不等的横纹样细胞。发生在成人和/或鞍区的病例罕见,对它的临床病理学与生物学行为等特点的认识可能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分析了2例发生于成人的非典型畸胎样/横纹样肿瘤,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

  • 标签:
  • 简介:横纹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指横纹损伤后大量肌细胞内容物进入外周血,如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creatin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等酶类及离子和小分子毒性物质,引起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横纹溶解产生的内容物可直接损伤肾小管和阻塞肾小管,据报道,RM患者中有10%--50%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严重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 标签: 癫痫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在横纹溶解症(RM)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肾内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RM患者的临床特点,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1岁~85岁,平均年龄(37.2±18.4)岁,收集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包括血液净化、激素、抗氧化、碱化尿液)及预后等相关信息,比较连续血液滤过(CVVH)组、血液灌流(HP)组及CVVH+HP组3种不同血液净化模式下,患者的预后、肾功能[肌酐(Crea)]及肌酶学[磷酸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结果3种血液净化模式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率均达80%以上。与治疗前比较,3种模式治疗后CK、MB、AST、ALT、LDH水平均明显下降,CVVH组:[CK(2 247±572)U/L比(44 940±17 494)U/L;MB(465±138)U/L比(3 323±1 329)U/L;AST(318±109)U/L比(837±284)U/L;ALT(201±180)U/L比(315±287)U/L;LDH(725±199)U/L比(2 591±788)U/L]。HP组:[CK(1 265±633)U/L比(40 859±16 239)U/L;MB(339±130)U/L比(2 612±1 012)U/L;AST(200±68)U/L比(666±271)U/L ;ALT(118±82)U/L比(190±173)U/L;LDH(435±159)U/L比(1 741±722)U/L]。CVVH+HP组:[CK(555±120)U/L比(27 749±11 329)U/L ];MB(220±60)U/L比(2 204±1 080)U/L ];AST(245±87)U/L比(1 228±877)U/L;ALT(554±221)U/L比(965±853)U/L];LDH(304±88)U/L比(2 028±786)U/L]。肾功能改善CVVH组:Crea(297±124)μmoL/L比(309±112)μmoL/L ;HP组:Crea(150±87)μmoL/L比(165±95)μmoL/L;CVVH+HP组:Crea(175±103)μmoL/L比(184±6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CVVH+HP组的肌酶学水平下降更明显;但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的病因多样,临床表现以肌肉疼痛、肌无力、肌红蛋白尿最常见,AKI是其常见的合并症,CVVH、HP、CVVH+HP可有效治疗RM及其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例原发性鼻腔鼻窦平滑肌肉(LMS)的临床资料及CT、MRI图像特征。女4例、男2例,年龄范围8~74岁。3例鼻腔LMS均位于鼻腔中后部或后鼻孔区,病灶边缘光滑,膨胀性生长,向后突入鼻咽腔并堵塞对侧后鼻孔区。3例鼻窦LMS病灶中位于上颌窦1例、筛窦1例、后组鼻窦1例,均伴鼻外结构的侵犯。CT示鼻窦LMS骨质吸收破坏更显著。MRI T2WI示鼻腔LMS呈稍高或高信号,鼻窦LMS呈等信号,增强后鼻腔LMS较明显强化,鼻窦LMS显著强化。5例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为(0.91±0.25)×10-3 mm2/s。1例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鼻腔LMS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而鼻窦LMS易与其他恶性肿瘤混淆,确诊需依靠病理。

  • 标签: 鼻肿瘤 平滑肌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甲状腺平滑肌肉的病例,回顾其病史、诊疗经过及临床结局,结合文献讨论甲状腺平滑肌肉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生在诊疗该疾病时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恶性肿瘤 平滑肌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