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磁感应成像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医用成像技术,其研究价值在于结合电阻抗成像技术和超声成像技术的优点,能获得高对比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近十年来,国内的研究者对磁感应成像的实验原理,实验系统研究,正问题研究,逆问题研究四个方面的研究日臻完善,为MAT-MI技术应用于医学诊断做了大量的实验验证和理论完善工作。

  • 标签: 磁感应磁声成像 医用成像技术 正问题 逆问题 医学诊断
  • 简介:摘要高场液相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了解析高分辨率蛋白质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高场液相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与蛋白质标记技术、脉冲技术及谱仪硬件技术等密切相关,而液相核磁共振技术已经突破了蛋白质分子量的限制,甚至可以对几万或几十万分子量的蛋白质进行结构和动力学分析。近年来,关于蛋白质动力学研究一直是蛋白质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各项关于动力学研究的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液相核磁共振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应用于蛋白质多个位点,并同时进行动力学研究的手段。本文主要阐述顺弛豫增强新技术对蛋白质溶液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 标签: 顺磁弛豫增强 核磁共振 蛋白质动态 蛋白质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脑静脉窦血栓疾病采取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5月到 2019年 5月接诊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 94例开展分析,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 47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 CT诊断,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予剩余 47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诊断,将其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接受不同诊断方式的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 两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接受不同诊断技术之后的疾病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中针对脑静脉窦血栓疾病,开展诊断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 核磁诊断 CT诊断 检出率 误诊率 漏诊率
  • 简介:摘要前列腺系统穿刺仍是穿刺的标准方法,随着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mpMRI)及其评分系统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MRI)靶向的前列腺穿刺正在逐渐替代系统穿刺的传统地位。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是临床最常用的MRI评分系统。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的PI-RADS阴性患者前列腺癌阴性率达90.8%(95%CI:88.1%~93.1%),PI-RADS 3分、4分和5分的患者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诊出率分别为20.9%、58.3%和80.7%。这就意味着MRI靶向穿刺在减少无必要穿刺的基础上能更有效检出临床上有意义的前列腺癌。MRI靶向穿刺包括MRI直接引导下穿刺(MRI-TB)、软件为基础的经直肠超声(MRI-TRUS)融合靶向穿刺(FUS-TB)和认知融合靶向穿刺(COG-TB),三种方法均为有效的靶向穿刺方法。MRI靶向前列腺穿刺优于系统穿刺,由于MRI的假阴性、穿刺技术和装别等限制,MRI靶向穿刺仍不能完全替代系统穿刺。因此靶向联合系统穿刺是可见未来的趋势。

  • 标签: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靶向穿刺 前列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诊断中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4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检查与临床病理检查,将病理学诊断的结果与患者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共24例,所占比例为52.17%。其中10例患者肿瘤物低于2cm,14例患者肿瘤物高于2cm。MRI检查结果显示24例乳腺癌,检出率为100%。同时,11例患者肿瘤物低于2cm,13例患者肿瘤物高于2cm,符合率为91.67%。组间差异比较无明显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诊断中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有助于患者的早期疾病治疗,建议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核磁检查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行CT诊断,观察组行诊断,比较两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方面诊断率高,可对患者病情进行明确诊断,为后期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 CT 核磁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采用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样本为我院收治的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为样本选择时段,分析予以检查和X线检查,对两种诊断手段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100.00%)明显较高,漏诊率(20.00%)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存在P<0.05的差异,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采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在临床诊断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 核磁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某医院在2015.1-2016.1期间所收治的47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3.0核磁共振见检查,基于病理检查观察患者乳腺癌诊断负荷率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中患有乳腺癌的患者共计26例,乳腺癌发病率为55.32%,其中10例患者的乳腺肿物在2cm以内,16例患者的乳腺肿物在2cm以上。在核磁共振检查后可知,有24例患者患有乳腺癌,其中有10例患者的乳腺肿物在2cm以内,有14例患者的乳腺肿物在2cm以上,整体诊断符合率为92.31%。结论通过临床诊断可知,核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诊断正确率较高,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核磁共振检查 临床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诊断中核磁共振检查(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47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予以3.0核磁共振检查(MRI),以病理检查为标准,观察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本组47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26例,发病率为55.32%,其中11例肿物<2cm,15例肿物≥2cm;经MRI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24例,其中,9例肿物<2cm(诊断符合率为81.82%),15例肿物≥2cm(诊断符合率为100.00%),整体诊断符合率为92.31%(24/26)。结论将检查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核磁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参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2023.1接受检查的6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多参数[常规平扫、动态增强扫描(DCE)、弥散加权成像(DWI)]MRI 成像检查,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参数 MRI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准确度。结果:病理活检确诊48例前列腺癌,12例良性病变,分别与常规平扫、DCE、DWI 检查方法相比,多参数 MRI成像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均更高(P<0.05),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常规平扫、DCE 检查相比。多参数MRI成像检查的阴性预测值更高(P0.05).与 DWI 相比,多参数MRI成像检查的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参数MRI 成像对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准确度,T2WI联合 DWI及 DCE 参数可为临床诊断此病提供可靠性参考。

  • 标签: 多参数核磁共振成像 常规平扫 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 简介: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是一种以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作为序列基础而改进扫描的对比增强成像技术,具有三维、高空间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特点,可对颅内微静脉系统尤其是深部髓质静脉显像,表现为垂直于侧脑室的小静脉影像。SWI在神经系统,尤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评估非常有价值^[1]。2008年,Tong等^[2]首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儿SWI序列上,发现患侧侧脑室旁大量扩张、增粗并垂直于侧脑室的静脉影,被命名为深髓静脉征(deepmedullaryveinssign,DMVs)。近期相关研究表明,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DMVs可见度增加能用于预测颈内动脉以及颅内大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缺血半暗带的评估、患者转归及预后预测、临床治疗指导等方面,其临床价值进一步被拓宽。同时,DMVs也见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研究,笔者就SWI上显著DMVs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深部髓质静脉 缺血性卒中 缺血半暗带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0例拟诊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磁共振(MR)头颅平扫T_2WI、T_1Wl、T_2FIAIR序列,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200例患者加扫DWI序列和SWI序列,比较各序列显示的微出血的敏感性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50.0%)患者脑实质内有微出血灶,SWI序列共检出病灶589个,T_1WI序列检出89个,病灶检出敏感性为15.1%;T_2WI序列检出161个,敏感性为27.3%;T_2FLAIR共检出病灶201个,敏感性为34.1%,DWI序列检出微出血灶95个,敏感性为16.1%;比较各序列检出病灶的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序列检出病灶的敏感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微出血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密切,脑微出血灶的出现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影响,SWI序列检出微出血敏感性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技术在脑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颅内血管畸形患者MRI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2~81岁,平均47岁。其中脑海绵状血管瘤(伴3例脑静脉发育异常、1例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29例,脑静脉发育异常(伴3例脑海绵状血管瘤)9例,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伴1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动静脉畸形4例。所有病例经手术、DSA和/或MRI(MRA、SWI等)检查确诊,将SWI图像与常规MR序列比较。结果29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MR序列常规扫描发现病灶82个,其中表现为典型血管瘤征象(“铁环征”)为30个。敏感序列发现144个,其中均匀性低信号病灶117个,低信号中含有混杂信号病灶27个;9例脑静脉发育异常中,6例SWI较常规序列发现更多病灶,均可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而常规序列显示欠佳;毛细血管扩张症SWI表现以低信号为主,中心点状稍高信号。4例脑动静脉畸形SWI能发现更多的引流静脉,且更易与动脉区分。结论SWI较常规MRI序列可以检出更多的微小病灶,在脑血管畸形病变的定量诊断方面具有很大优势。SWI应作为诊断脑血管畸形的常规序列应用于临床,结合其他序列对脑血管畸形能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信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成像 脑血管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星形细胞肿瘤敏感加权成像(SWI)半量化与动态对比剂增强MR灌注加权成像(P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星形细胞肿瘤患者的术前SWI及PI检查资料。测量SWI中肿瘤内敏感低信号区(ITSHIA)半量化数据,以及PI中肿瘤内实性部分最大相对脑血流量值(rrCBV瘤内max)和瘤周区最大相对CBV值(rrCBV瘤周max)。应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不同病理分级星形细胞肿瘤间rrCBV瘤内max与rrCBV瘤周max的差异,比较不同级别肿瘤间灌注热点区与ITSHIA形态的对应情况;应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肿瘤间SWI中各半量化指标与PI中rrCBV瘤内max与rrCBV瘤周max的相关性。结果星形细胞肿瘤rrCBV瘤内max值(rs=0.662,P0.05),却低于高级别肿瘤。星形细胞肿瘤的ITSHIA半量化指标与rrCBV瘤内max与rrCBV瘤周max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星形细胞肿瘤内灌注热点区与ITSHIA不完全对应。结论星形细胞肿瘤SWI指标与PI指标密切相关,二者对于术前评估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同样具有较高价值。灌注热点区与ITSHIA并不完全相同,可能与二者显示肿瘤内血管生成的机制不同有关。

  • 标签: 星形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灌注成像 诊断
  • 简介:结合国内外各课题组研究,从27纨A1NMR实验参数和铝形态研究两方面综合评述了液体27A1NMR的发展研究现况。首次明确提出27A1NMR测定中设置合适的预采集延迟时间的作用。将为进一步开展的277A1NMR测定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27Al NMR 实验参数 预采集延迟时间 铝形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对可疑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核磁共振造影诊断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9月收治的可疑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9例患者核磁共振造影检查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检查前后及检查过程中全面精心护理,所有患者确诊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并均获得1次造影成功。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检查,无1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心血管意外及空气栓塞等。结论必须加强对进行磁共振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做好检查前、检查时及检查后等各个层面全面护理工作,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检查并取得成功。

  • 标签: 颅内占位性病变 核磁共振 造影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