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PCL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6例,均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表征,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常规药物和护理的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比对组;在比对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焦虑药物和心理护理干预的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在6周连续服药和心理干预半年后的疗效。结果经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与比对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改善效果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发作心绞痛的次数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可成为不稳定性负面躯体化行为的障碍,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 焦虑 抑郁
  • 简介: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以及人们工作量的增加,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站、坐姿的不规范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椎间盘突出症,其中腰间盘突出疾病是最为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的首症状为腰痛,且缓解腰痛且根治腰间盘突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手术治疗,而术后护理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对腰间盘突出病人术后问题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腰间盘突出病人术后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椎间盘突出  术后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腹股沟疝形成主要是腹部内脏器移位有一定的关系,可以根据腹股沟疝的症状表现分为直疝和斜疝,主要是根据疝环和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划分,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通常属于斜疝类型。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受到年龄和陌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出现的负面情绪状态,会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探究术前术后护理实施必要性和效果探究。

  • 标签: 腹股沟疝 心理护理 术前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08月本院收治的78例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术后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联合干预,可有效促进其更快康复,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个体化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随机抽取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42例则给予个体化护理方案,采用SAS、SDS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护理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心理状态改善更明显;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显著,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可借鉴与大力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冠心病  心理状态  术后治疗
  •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入选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方式差异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比护理结局。结果:实验组康复疗效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P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抽选94例在本院接受骨折手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加以心理、疼痛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心理、疼痛护理的优势显著,能优化护理质量和水平,增强护理的科学性,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其消极情绪,提高患者护理体验,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手术 心理护理 疼痛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4-2022.04于本院行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相较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住院、排便、排气时间更短(P<0.05)。护理后,相较对照组患者情绪(SDS/SAS)评分,观察组患者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采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肿瘤患者术后实施个案管理+多元化睡眠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后,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用个案管理模式结合睡眠护理,评价两组护理结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多元化睡眠管理可平衡患者心理,能够提升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肿瘤 个案管理 睡眠质量 心理状况
  • 简介:目的调查了解空军某部警卫官兵突发事件后心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警卫官兵突发事件后1周内进行心理测评,将不同职别官兵进行分类比较,与中国新兵常模及中国军人常模对比。结果空军某部警卫官兵与死者密切接触者各项因子分值最高,其次为其他战士,最后是干部、士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干部、士官与其他战士比较,各项因子分值均无明显差异;干部、士官与密切接触的战士比较,除强迫分值外,其他因子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中国新兵常模比较,除恐怖、敌对因子外,其余因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除恐怖因子及总分外,其他因子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突发事件后空军某部警卫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与死者密切接触的战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应作为心理健康关注的重点群体。

  • 标签: 警卫官兵 突发事件 心理健康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后护理中实施术后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7月 -2019年 3月,在我院进行颅脑损伤诊治的患者 5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术后护理),每组各 28例,观察其效果。结果:经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行完手术后进行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达到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因此,该方法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 术后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状态、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82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验组予以心理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态(SAS、SDS)、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的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仅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术后2d、术后3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骨折术后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疼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术后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以及疼痛情况造成的影响。方法在来我院就诊的骨折患者中选取30例患者进行实验,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为患者的选取时间。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未实施心理护理的15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施心理护理的1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2组术后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两组间数据差异较大,且p<0.05;对比术后两组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服务态度、护理主动性以及护患沟通能力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术后骨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护患之间友好关系。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折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本院诊治的骨折患者80例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1月,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状态变化情况、疼痛评分情况以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护理,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明显改善,疼痛减轻,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骨折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疼痛 护理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能够使得患者心理状态与疼痛程度得到显著改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折 心理状态 疼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20年9月起展开本研究,截止2022年9月纳入110例骨折患者,信封法将其分为一般组、护理组,均为55例。一般组实施一般性护理,护理组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分析对患者心理状态、疼痛情况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护理组干预后心状态、疼痛评分均低于一般组,护理满意度高于一般组,差异统计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 心理状态 疼痛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