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云南蒙古(自称嘎卓ka55tso31)主要分布在滇南的通海县河西区,聚居在凤山脚下的中村、白阁、下村、交椅湾、陶家嘴等五个村子,人口四千余。由北方南迁云南定居后的七百多年来,云南蒙古与周围的汉、彝、回等民族交错杂居,在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些民族的影响。在语言上,云南蒙古早已转用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语言,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受到汉语较多的影响,形成一种颇具特点的、独立的语言——嘎卓语。本文拟对云南省通海县新蒙大队白阁村的蒙古语言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一下嘎卓语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与彝语支语言的关系。

  • 标签: 云南蒙古族 彝语支语言 形容词 汉语借词 名词 助动词
  • 简介:蒙古的敖包祭祀仪式源远流长,从氏族社会延传至今。学术界关于敖包的起源众说纷纭。笔者运用词源学、考古学、宗教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敖包祭祀渊源、功能、禁忌、种类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敖包的原型来自先祖的石板墓,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敖包祭祀源于祖先祭祀,是古老的萨满教“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敖包的种类逐步增多,并且其功能也发生了演变。

  • 标签: 蒙古族 敖包祭祀 渊源 祖先崇拜
  • 简介:蒙古原始音乐泛指产生于蒙古原始氏族部落时代并有别于13世纪以后蒙古草原游牧音乐风格的蒙古始源音乐艺术;它带有鲜明的山林狩猎文化特征,有其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态特征。蒙古原始音乐主要有三大体裁,即萨满教歌舞、原始狩猎歌曲及古代英雄史诗。本文深入研究梳理了蒙古原始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宗教渊源,以及音乐风格特征、音乐形态特征和音乐文化特征。

  • 标签: 蒙古族 原始音乐 萨满教歌舞 原始狩猎歌曲 英雄史诗 音乐风格
  • 简介:本文论述了蒙古民族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教育制度的演变,得出了“民族发展是民族教育的根本条件,民族教育反过来促进民族的发展,发展民族教育必须依靠民族本身的努力和正确的教育政策”的结论。

  • 标签: 蒙古族 历史作用 教育制度
  • 简介:关于蒙古传统商业思维方式的研究,是蒙古传统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研究的空白,特别涉及交叉领域的研究,难度比较大。但与蒙古传统商业思维方式研究相关的经济学、哲学(思维方式)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经济学领域,研究者先后出版了《蒙古经济发展史》、《蒙古经济思想史》和《蒙古商业发展史》,并发表了一些研究论文。在哲学领域,研究者出版了《蒙古传统理论思维》(蒙古文)、《蒙古传统形象思维》(蒙古文)。另外,笔者就蒙古传统思维方式、法制、经济、文学以及哲学思维方式等方面发表了十余篇论文。上述研究成果为开展蒙古传统商业思维方式研究打下了一定理论基础。

  • 标签: 哲学思维方式 传统商业 蒙古族 传统经济学 经济发展史 研究论文
  • 简介:通过引述近30年来蒙古哲学研究文献,总结蒙古传统思维方式研究的现状,指出蒙古传统思维方式内涵研究的缺失,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当下思维方式研究中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 标签: 蒙古族 思维方式 研究
  • 简介:布里亚特蒙古蒙古-支古老的部落,其先民一直游牧在贝加尔湖周围.布里亚特蒙古头饰作为其民族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风格,形成了与游牧文化相适应的服饰文化.

  • 标签: 头饰调查 妇女头饰 布里亚特蒙古族
  • 简介:《江格尔》是蒙古卫拉特部的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它像著名的《荷马史诗》一样,是一部歌颂英雄人物的叙事长诗,也是一部口头说唱文学作品。这部史诗以英雄江格尔命名。关于'江格尔'一词的来源,历来解释不一,波斯语释为'世界的征服者';突厥语释为'战胜者''孤儿';藏语释为'江格莱'的变体;蒙古语释为'能者'。

  • 标签: 江格尔 《江格尔》 蒙古族
  • 简介:<正>近年来,蒙古多声部音乐引起了广大民族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和兴趣。诸如多声部民歌潮尔嘟、吹管乐器冒顿潮尔即胡笳、喉音艺术呼麦,我国称之为浩莱音潮尔、拉弦乐器——潮尔等。它们均为由持续低音和高音旋律所构成的二重结构。这种特殊的演唱、演奏方法及多声部音乐形式,已成为蒙古民族多声部音乐文化的主要特色。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蒙古声乐多声部艺术——呼麦。在我国,呼麦艺术仅在新疆阿尔泰局部地区流传。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可能

  • 标签: 呼麦 多声部民歌 二重结构 音乐文化 蒙古民族 民族音乐
  • 简介:蒙古素有马背民族之称,自从蒙古成功地驯服了马,便世世代代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放牧、狩猎、传递函件、传送军令、迁徙移牧、千里征战,都离不开马。为了使马适于骑乘、驾驭,蒙古创造发明了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马鞍。蒙古马鞍制作精良,造型多样,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本文是对北方游牧民族传统马鞍具饰品进行研究时,采取采访记录、实地测量、整理文献、图片对比的基本方法,对北方游牧生活所产生的生产和生活用具一马鞍,本文对马鞍的分类、蒙古马鞍的制作工艺及其礼俗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 标签: 蒙古族 马鞍 发展 构造 礼俗
  • 简介:大通县清平乡阿家村和朔北藏族乡阿家堡村的阿姓村民,于1985年经县政府调查认定,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发出的(81)民政字第601号文件精神,同意对上述两个行政村填写汉族成份的阿姓村民更改为蒙古成份.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数据,大通共有3586名蒙古,基本都属于阿姓蒙古.

  • 标签: 大通阿姓 蒙古族由来 阿姓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