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7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63例采取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保留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8%(1/63)远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肿瘤护理的作用以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2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肿瘤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恶性肿瘤病人接受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期间的护理方法,结合导管堵塞的预防情况,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将62例接受PICC置管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1例,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的导管堵塞发生率(2.23%<25.81%,χ2=4.679)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2.23%<25.81%,χ2=4.292)相对更低(P<0.05),而病人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93.55%>25.81%,χ2=4.292)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血液恶性肿瘤病人接受PICC置管期间,需要加强对导管堵塞的预防,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血液恶性肿瘤 PICC 堵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的114例(极)低体重早产儿进行观察,分析选择不同部位置管、建立标准化管道维护流程的效果。结果(极)低体重早产儿PICC置管选择以贵要静脉为主,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小,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达到90.3%;标准管道维护流程是减少并发症的有力保障,同时可减少撕揭敷料时患儿表皮损伤的风险,减轻患儿的痛苦。结论应用PICC置管技术对(极)低体重早产儿进行救治,能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极)低体重早产儿 管道维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化疗患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行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治疗,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为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肺癌化疗患者临床护理,可有效减少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其预后转归,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癌 化疗 临床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实施介入导管溶栓治疗以及静脉溶栓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8年05月收治的1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式的研究;对照组(53例)选择静脉溶栓疗法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53例)选择介入导管溶栓疗法进行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溶栓效果以及患肢消肿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患肢消肿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择介入导管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溶栓效果的提高以及患肢消肿效果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情康复以及生活品质提升。

  • 标签: 介入导管溶栓 外周静脉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定位的相关解剖参数,以指导PICC头端影像学定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334例患者胸部薄层增强CT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患者右主支气管起点、右锁骨内侧头最上缘、气管隆突与心包返折及房腔交界之间的间距(解剖参数绝对值)。测量T6椎体上缘平面至T7椎体上缘平面之间距(L单元高度),将各解剖参数绝对值除以T6单元高度,计算出解剖参数相对值。记录房腔交界和心包返折所对应椎体位置。结果82%(274/334)的患者房腔交界位于T6~7水平、79.3%(265/334)的患者心包返折位于T5-6水平。气管隆突-房腔交界间距、气管隆突-心包返折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房腔交界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心包返折间距、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房腔交界间距及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心包返折间距的绝对值分别为(38.4±8.8)、(21.9±9.2)、(50.7±9.1)、(34.2±9.4)、(110.2±15.9)、(93.7±16.3)mm,相对值分别为(1.85±0.43)、(1.05±0.44)、(2.44±0.45)、(1.64±0.45)、(5.30±0.75)、(4.50±0.7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解剖参数绝对值与患者身高有相关关系(P值均〈0.01);而相对值与身高相关性明显减弱,并且部分解剖参数相对值与身高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气管隆突及右主支气管起点用于PICC头端定位的可靠性相对较好;而心包返折的位置变异较大,利用影像学标志推断心包返折的位置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作者: 宋春霞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团风县人民医院 湖北团风 4388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60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标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实施标准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减轻焦虑抑郁,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标准护理 置管患者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将延续性护理应用到肿瘤患者中,讨论该种干预措施对于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影响,讨论该种护理措施所具备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从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群体中进行筛选,有74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本研究成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患者。对74例患者进行组别划分,随机分组得到了人数相同的常规护理组和优化护理组。延续护理应用在后者。评价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稳定状态,记录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数据结果。在时间总发生率上显著高于接受延续护理的优化护理组(P<0.05)。同时,在导管相关并发症方面,优化护理组患者的相关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在心理健康方面、身体机能方面、社会生活方面以及独立生活方面都获得了更高的评分结果是接受延续护理的患者,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接受了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处理的肿瘤患者来说,延续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避免出现计划之外的拔管事件,降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让导管状态更加稳定,提升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优化预后情况,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值得进行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PICC 肿瘤 延续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 并发症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在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2年10月门诊收治的10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干预)和延续护理组(常规护理+延续护理干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延续护理组非计划性拔管总发生率为10.00%、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方式有效应用后,观察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获得明显改善,可促进肿瘤PICC置管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显著增强。

  • 标签: 外周静脉 PICC 肿瘤 延续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技术在肿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措施将本批次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应用PICC技术,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技术在肿瘤护理之中的效果较为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状况。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技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小儿经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预期带管率的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8例患儿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未经分析,直接操作)和实验组(分析影响因素后进行干预),每组34例。对比拔管原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拔管发生率为8.82%,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堵管、[1]感染和家属要求拔除以及感染拔管等为影响预期带管率的主要因素,需要利用调整体外导管放置位置以及预防感染等方式减少影响因素,确保患儿得到有效治疗。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 导管 预期带管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课题旨在对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在2020年2月-2022年2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置管的患者84例,采取目标性观察法,并以此相关数据作为研究价值体现,做详细阐述。结果 在实施护理干预后,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率明显下降,价值体现存在(P

  • 标签: 护理干预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肿瘤患者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3日—2020年1月10日由我院血管外科会诊的92例放疗科CR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彩超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无症状74例,感染症状9例,血栓症状9例。会诊的主要问题包括:拔管时机及能否续用;是否进行抗栓治疗;是否需要制动等。结果:48例建议直接拔除导管;30例建议继续使用导管;14例建议延迟拔管并暂停使用导管。32例建议行抗凝和(或)抗血小板等的抗栓治疗,另外60例未建议受抗栓治疗。共4例建议行患肢制动,余88例未建议患肢制动或会诊中未提及。所有92例患者遵照会诊意见处理,无症状性或致死性肺栓塞发生,无血栓新发或加重事件等发生。在74例无症状患者中分析显示,是否行抗栓治疗以及患肢是否制动均对该类患者肺栓塞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均χ2=0,P>0.05)。结论:对于有高BMI危险因素的PICC-RVT血液肿瘤患者,应及早控制BMI,提升血栓预防强度;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PICC-RVT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分析血液肿瘤PICC-RVT的有效预测工具。

  • 标签: 血液肿瘤 外周静脉 相关性血栓
  • 简介:摘要:血管通畅是静脉输液顺利完成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新生儿,因为静脉细小而隐匿及壁薄,输液前的穿刺难度较大,反复穿刺还会造成血管损伤。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以中心静脉为终端由静脉穿刺导入的置管术,其突出特点是易操作、创伤小、安全性高、置管时间长,被广泛应用于特殊输液治疗以及化疗等领域。PICC在新生儿中作为长期留置的静脉补液方式用于新生儿支持治疗,可减少新生儿痛苦和减少护士穿刺工作量,但PICC操作具有一定侵入性,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有可能会发生多种不良情况,其中,最为常见的是PICC相关性UEDVT,一旦出现处理难度大。另外,新生儿PICC置管所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与成人相比更多,比如患儿免疫力低、依从性不佳、家属认知程度不足等,皆有可能引起PICC置管并发症增加甚至是置管失败。为此,学者们和护理人员一直致力于优化PICC置管护理管理方案。

  • 标签: 风险管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处置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纳入8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延续性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置管安全,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延续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式集束化护理对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间10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改良式集束化护理),各5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率低于对照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改良式集束化护理效果更好,用于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可减少相关并发症,降低拔管率,提高舒适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式集束化护理 PICC置管 肿瘤 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使用静疗专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静疗专科护理),每组40例。对比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依从性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护理后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使用静疗专科护理能够提升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恢复健康的速度。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 静脉导管治疗 静疗专科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研究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本院进行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PICC管静脉炎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采用PICC管静脉炎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