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服从Weibull分布规律的特点,对机车应用现场收集到的IGBT可靠性数据采用中位秩法进行分析和处理,借助最小二乘法获取Weibull分布模型参数,并通过拟合优度检验,验证了选择Weibull分布为数据分析基础的合理性,最终通过建立的Weibull分布函数模型,获得了IGBT可靠性特征量,为IGBT的可靠性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IGBT Weibull分布 中位秩法 可靠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45株肺炎克雷伯菌资料;用WHONET5.4软件汇总其耐药率,R2.15进行χ2检验及Cox-Stuart趋势检验。结果肺炎克雷伯菌标本来自痰标本最多(69.89%),以呼吸消化科的检出最多(24.95%);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为美罗培南(3.8%);除美洛西林的耐药率有升高趋势外,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仍然是活性最高的药物。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情况无明显变化,但应加强其监测。而通过医院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努力,达到合理、规范的应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率是有可能的。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分布 耐药趋势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其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与处理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电缆接头又称电缆头。电缆铺设好后,为了使其成为一个连接的线路,各段线必须连接为一个整体,这些连接点就称为电缆接头。电缆线路中间部位的电缆接头称为中间接头,而线路两末端的电缆接头称为终端头。

  • 标签: 电缆接头 温度场 传热学
  • 简介:本文在对傈僳族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变化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重点从战争与冲突、寻觅经济资源、宗教因素以及政府政策等四方面深入分析傈僳族人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而揭示其人口地域分布的规律性。希望能够从理论上为实现这一民族人口的空间合理分布及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 标签: 傈僳族 分布 状况 格局
  • 简介:目的调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科室分布与耐药特点,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疗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住院患者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Compact60自动分析仪与纸片扩散法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对其标本类型、科室分布及常用22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获取非重复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753株,痰液标本检出最多,308株,占40.9%;其次尿液137株,占18.2%;分离自年龄〉60岁患者菌株307株,占40.8%;检出率高的科室前2位的是ICU和呼吸内科,分别为126株(16.7%)和103株(13.7%);同期以呼吸系统感染收治入院者144例,分离得肺炎克雷伯菌103株,该菌感染率71.5%。肺炎克雷伯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耐药率分别为66.3%、60.8%和59.4%,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与2.0%;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410株(54.4%),耐碳青霉烯类菌株29株(3.9%);多重耐药(MDR)菌株492株(65.3%)。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其主要分离自痰液、尿液标本,ESBL阳性菌株与MDR菌株检出率均较高,医院需加强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的目标性监测,控制MDR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内的流行。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摘要:智能电网是电力一次与二次系统有机结合的信息物理系统,电力 CPS的迅速发展为电力系统负荷经济分配问题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思路。而分布式控制算法仅仅依靠本地信息与局部通信,在主动配电网广域保护和把控中有很好的控制鲁棒性与灵活的系统拓展性。因此,本文就智能电网经济运行中分布式控制问题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智能电网 经济运行 分布式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以分布式电采暖实际推广小区为例,分析推广的优势,从行为节能、节能减排效益、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三个方面与集中供暖、燃气锅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测算电采暖的单位用热价格,确定分布式电采暖推广的可行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分布式电源应用趋势越来越显著,不过在接入电网的时候却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首先从接口方式和工作模式对分布式电源进行研究,方便分类研究不一样的影响结果,然后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方法,创建配电网特殊模型,用来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安全性分析的标准;最后通过接入后模型的科学研究,计算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对稳态特性和电能保护、质量等方面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从而为配电网规划技术标准的改正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分布式电源 电网安全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中国现在正将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观贯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发展中,因此对于现在分布式光伏并网发展要求就有了更严格的控制。分布式光伏并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太阳能最直接利用的一种电能发电装置,所以通过优化现在分布式光伏并网的问题,可以提升我们国家对于光的利用,从而提升我们经济的效益。

  • 标签: 分布式光伏并网 问题分析 相关建议
  • 简介:摘要云南苗族多居高寒地区,生活习惯喜欢接近自然。劳作牛耕、人驮,男性喜欢狩猎,头发顺发旋梳成锅盖头;苗族女性喜欢载歌载舞,头发顺发旋结在头后方。采用头背式带物,头部在劳动中负荷大,头发在负重中起到衬垫、缓冲等作用。头背式劳作对他们的发旋形成、存在、生长、大小有影响。发旋有显蓍的种族特性,遗传特点明显。气候、海拔、生活习惯、劳动方式,尤且是头负重式劳作对发旋的分布、形成、大小有明显影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相较于传统大电网,微网属于小型可控系统,可以接纳分布式电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具有较强随机性,还要加强微网接入研究。对微网采用的恒功率控制、下垂控制等多种运行控制策略展开分析,能够使微网在独立或并网运行状态下始终保持稳定,从而使区域供电可靠性得到提高。

  • 标签: 微网 分布式电源 运行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肝胆术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到2013年4月的住院患者术后常见感染性标本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肝胆术后感染性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最突出的是肠球菌,包括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1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3%)。结论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肝胆术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优选抗生素;而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可作为革兰阳性球菌的优选抗生素。

  • 标签: 病原菌 感染 耐药
  • 简介:摘要我国人口众多,对于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庞大。为了能合理的分配能源的使用,就需要引进新的能源分布技术。分布式能源能够有效的解决能源使用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同时分布式能源还具有高效、清洁、安全可靠的效果,对于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对于我国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分布式能源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阻碍,对影响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利于提升我国的能源利用率。

  • 标签: 分布式能源 发展 影响因素
  • 简介:影响北宋东京城市蔬菜种植土地分布的主要因素,一是城市基本建设,包括修建宅邸、寺院等,二是禁军军营挤占(尤其是东京城西),三是礼制思想影响,四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综合因素等。文章以北宋都城东京蔬菜土地分布问题为中心,从农业史、社会史和城市环境史结合的宏观角度,解读宋代史料,分析东京蔬菜种植土地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原因。

  • 标签: 北宋东京 种植蔬菜土地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院ICU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方法对我院ICU病区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之间内,各类感染标本分离出的细菌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我院ICU病区共分离出致病菌30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为215株,占标本总量的70.72%;革兰氏阳性菌为59株,占标本总量的19.40%;真菌30株,占标本总量的9.86%。结论我院ICU病源菌的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在此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非发酵条件致病菌和耐甲氧西林为主要病源菌。

  • 标签: ICU病区 细菌分布 耐药性 病源菌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国电力行业技术也越来越发达。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其运行过程中,影响其运行效率的因素较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对其运行效率提升的策略研究。鉴于此,本文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效率提升的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就影响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次,就分布式光伏发电效率提升的方法策略运用进行了总结。希望在本文的研究帮助下,能够为提升分布式发电站效率提供参考性建议。

  • 标签: 分布式 光伏电站 发电效率
  • 简介:随着网络中心战思想的不断演进,分布式融合结构将逐渐成为信息融合系统应用结构的主导形式。然而,分布式融合结构在提高系统健壮性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冗余信息。通过对3种典型分布式融合结构和信息流程图的研究,分析分布式融合中共用节点概念及冗余信息的产生原因、具体表现与消除原理。

  • 标签: 分布式融合 对等融合 层次融合
  • 简介:目的探讨高坠伤人体骨折分布及颅骨骨折类型特征差异.方法收集高坠死亡案例128例,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尸体剖验及损伤分析,明确躯体初始着地部位与骨折分布及颅骨骨折类型情况.初始着地部位包括下肢、上肢及躯干、头部,骨折部位分析包含颅骨、肋骨、上肢骨、下肢骨、骨盆,颅骨骨折类型包括粉碎性骨折、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穿入性骨折.结果不同的初始着地部位高坠伤骨折分布存在差异,当初始着地部位分别为下肢、上肢及躯干、头部时,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分别为下肢骨骨折31例(100%)、肋骨骨折48例(92.31%)、颅骨骨折43例(95.56%).总体骨折发生率以肋骨骨折最高(77.34%),其次为颅骨骨折(60.94%).颅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的为线性骨折(76.92%),其次为粉碎性骨折(15.38%).结论高坠伤不同部位着地造成的人体骨折分布存在差异,总体以肋骨和颅骨最多见;颅骨骨折类型以线性骨折最为常见.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高坠伤 骨折 颅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