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你一定来过搜尽河床的每寸角落也未能还原,你群山的容貌我好小,只记得你枯在木匣里被一群蚂蚁抬进深山只记得连天大雨坎脚的乌江水涨得铺天盖地.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摘要在每个时代都有孤独意识,但产生孤独意识的缘由却不尽相同,在诗界革命之后,白话新诗成为新的潮流,在诗人们思想得到解放后,个人意识更加强烈,他们对自身的关注增多,自身的思考会产生孤独,在动荡多变的年代,各种思想出现,新的旧的并存,诗人们在社会的促使下形成孤独意识,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孤独,由此一系列的孤独意识产生。

  • 标签: 新诗 孤独 孤独意识 冯至
  • 简介:毛泽东同志一向主张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那封信里,又再次强调要吸取民歌的形式和养料。新诗须百花齐放,才能真正走向繁荣。而认真研究和努力学习我国各族劳动人民所熟悉和喜爱的民歌的特点,则是解决新诗民族化和群众化问题所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 标签: 格律体 古典诗歌 七言 诗歌形式 谈诗 三字尾
  • 简介:由吕进主编的《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的出版,是重庆出版界、中国新诗史上可喜可贺之事。作为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地方新诗史,该书以五十余万字的篇幅,对自新诗诞生以来,重庆诗歌的各个发展时期及其有代表性的诗人、诗论家、诗歌流派进行了历史的追踪和理论的分析,是一次覆盖面广、建设性强、史论结合的重庆新诗的大巡礼。它不但是对历史的重现,而且它所体现的艺术追求、学术风范也可以为当下和未来的新诗发展提供有益的参照。

  • 标签: 中国新诗 诗史 吕进 诗歌流派 诗论家 诗人
  • 简介:回首百年新诗,在客观上必须要承认其整体水平“不佳”的事实,因此,我们只选择与这次论争有关的两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新诗传统 辨识 当代
  • 简介:一、引言胡适新诗创作的成功与其翻译美国诗歌的经历密不可分。从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析这一影响之因果关系,将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文化多元系统。这一舶来理论的优点在于:多元系统论把翻译研究引上了文化研究的道路,它把翻译与译作与所产生和被阅读的文化语境、社会条件、政治等许多因素结合了起来,

  • 标签: 多元系统论 翻译研究 新诗创作 胡适 解读 多元系统理论
  • 简介: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相对于古典诗歌的温柔敦厚、哀而不怨,新诗更为率性自我、自由开放,更易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经历了近百年发展愈加丰富和成熟的新诗,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上,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 标签: 新诗教学 语文课堂 新生 学生情感 诗歌体裁 语言手段
  • 简介: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论之一,废名的《谈新诗》对“诗的内容”予以极度重视,对涉及诗的内容的各方面因素,都从审美的眼光加以评判,论述独到,灵感四溢。在对中国诗史的整体观照下,废名将目光集中于新诗的审美标准上,目的在于为新诗的发展前途提供一种前瞻陛的方向。同时,废名的评述以感性为基础,充满个性,为现当代诗史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 标签: 新诗的标准 诗的内容 个性 真实
  • 简介: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创办的学术丛刊《诗学》(第一辑)近日由巴蜀书社出版。该丛刊以繁荣诗歌研究为宗旨,倡导踏实稳健的诗学思想。《诗学》设有“中国现代诗学·新诗二次革命”、“抗战诗歌研究”、“歌词研究”、“格律体新诗研究”、“研究生论坛”、“现代诗学新著选萃”、“重庆诗人访问记”、“现代诗学专著评论”和“诗学序跋”等9个栏目。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诗学研究 《诗学》 西南大学 出版 创办
  • 简介:诗画关系的探讨古亦有之,进入现代以来,诗画互动尤为密切,兼具诗歌美术双重背景的艺术家成为中国新诗创作中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以李金发、闻一多、艾青为代表的诗人,从各自艺术创作实践和理论中提取出独特的艺术理念,并由此指导其诗歌创作,形成了其诗歌的独特性。因此,对他们新诗创作中渗透的艺术理念和艺术精神进行分析,挖掘其新诗创作与艺术理念之间的互动关系,由此深入探讨艺术理念的加入对现代文学尤其是新诗创作的纠正、规范和渗透性影响,是丰富和细化新诗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

  • 标签: 艺术理念 新诗 纠正 规范 渗透
  • 简介: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了,这是一个值得隆重纪念的大事。这不仅是西南大学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诗界和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表达衷心的祝贺。并对三十年来开创中国新诗研究所事业的前辈诗人和以吕进教授为代表的教学科研团队以及先后在这里工作和学习的专家、学者和老师同学们致以诗人的敬礼!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西南大学 三十周年 中国作家协会 教学科研团队 中国文坛
  • 简介:4月17日,中国新诗研究所召开“纪念邹绛先生90诞辰座谈会”。重庆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来信祝贺,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致欢迎辞。西南大学副校长靳玉乐、重庆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明凯、重庆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矿、重庆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严兵等出席座谈会。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熊辉介绍邹绛生平;邹绛在国外的弟子寄来信件。诗人梁上泉、傅天琳、李钢、穆仁、蒲华清、王川平、李元胜、冉冉、万龙生、何志、胡万俊、陈利民、谭朝春、雨馨、张渝、吴云彬、王俊,诗评家陈本益、蒋登科、向天渊、梁笑梅、张传敏、张立新、童龙超、余祖正、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座谈会 诞辰 纪念 市委常委 西南大学
  • 简介:尊敬的叶延滨先生,郑苏伊女士,傅天琳女士:尊敬的黄蓉生书记,崔延强副校长:尊敬的各位嘉宾:新诗研究所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时间过得真快,中国新诗研究所转眼已经建所30年了:从青教楼的一间房子走到今天,风雨兼程的30年,成就耀眼的30年。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致词 庆典 叶延滨 尊敬 傅天琳
  • 简介:文章以吴芳吉与杜甫的诗歌创作为研究对象,从诗歌创新、诗歌之忧患意识、二人主体人格等的比较论述,认为吴芳吉诗歌创作在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时代思潮的影响,在传统与现代之契合中产生了独树一帜的“白屋诗体”。“白屋诗体”见证了中国诗歌发展的一脉相承与创造力。

  • 标签: 杜甫诗歌 白屋诗体 传承创新
  • 简介:如今。逐渐被娱乐化的诗歌界经常会有闹剧出现。诗歌不断地遭到误解,而诗歌批评的位置此时或许比诗歌本身还让人迷惑。许多人远离了诗歌,更多的人远离了诗歌批评和研究,综合起来考量,从事诗歌批评与研究应该是当下较为尴尬的文学行为了。即便如此,出于对诗歌这种语言精华艺术的热爱,仍然有一些执著的人在默默地从事着诗歌批评与研究工作。罗振亚先生就是这些人当中非常虔诚与执著的一位学者型批评家。

  • 标签: 新诗批评 罗振亚 新诗研究 诗歌批评 伦理 娱乐化
  • 简介:陶保玺先生的是一部研究新诗体式的重要著作,以新格律诗和自由诗两种新诗的主要样式为对象,对新诗体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全面总结,展示了整体新诗的体式气象,并提出了一些具有诗学意义的见解,实现了新诗体式研究领域的突破.

  • 标签: 陶保玺 《新诗大千》 新诗体式 诗学研究 诗歌本体 格律诗
  • 简介:回顾新时期中国新诗的发展轨迹,有人一言以蔽之:“从意义的诗到意象的诗到生命的诗”,这话简明概括了头十年里诗歌探索经历的三个阶段:从“归来的诗”到“新诗潮”到“新生代”。第一阶段,从1976年“十月的颂歌”到1979年“归来的歌”的出现,诗歌创作主潮表现为传统现实主义诗歌的恢复和发展,而后两个阶段,是1976年至1995年中国新时期诗坛20年历程中令人注目的两个重要阶段。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两个阶段的回顾与思考,作出粗浅的分析。一

  • 标签: 新时期 新生代诗 新诗潮 朦胧诗 新诗发展 回顾与思考
  • 简介:闻一多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一直被研究界重视,但他在论述郭沫若《女神》的时代精神中提出的新诗“原质”概念和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提出的新诗“非诗化”思想却很少被人注意,而它们却是新诗理论中最重要的命题。只有充分认识闻一多的“非诗化”思想和格律化理论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全面理解和把握闻一多对新诗理论的贡献。

  • 标签: 闻一多 新诗 原质 非诗化 新诗理论
  • 简介:<正>一、《年鉴》:“第三代”诗歌的总结性“选本”杨克主编、花城出版社出版的《1998中国新诗年鉴》是中国“第三代”诗歌的一个总结性选本,也可以说是它在一个新世纪即将开始的时候,准备重新出发的一个“宣言”。我每年都读到重庆版

  • 标签: “第三代” 第三代诗歌 中国新诗 《年鉴》 杨克 纵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