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54例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作为研究对象。将54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用手术治疗组,一组为手术联合免疫疗法治疗组。两组患者都进行手术切除治疗,而手术联合免疫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还给予大剂量的卡介苗等免疫制剂进行联合治疗。根据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判断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2年内存活率和3年内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均得以消除,淋巴转移都有所控制,患者存活率也大大的提高,但手术联合免疫疗法组以92.59%的治愈率明显胜于单用手术治疗组59.26%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064,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年内存活率及3年内存活率,可得出手术联合免疫疗法组均明显高于单用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9091,6.1346,P均<0.05)。结论手术联合免疫疗法更适合于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其疗效比单用手术治疗效果好。

  • 标签: 口腔粘膜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颅内黑色素瘤较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9例颅内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1例仅行活组织检查术。术后病理学证实6例为转移性颅内黑色素瘤,3例为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无因手术死亡和发生严重并发症者。术后获随访7例,6例术后3~18个月死亡,1例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细胞瘤患者术后36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为6.8个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临床罕见,本文介绍1例以消化道不适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的患者,该患者既往有黑色素瘤病史,结合病理、内镜、临床等检查,最终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

  • 标签: 胃肠内窥镜 胃肿瘤 黑色素瘤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例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分别为52岁及85岁。瘤细胞形态呈卵圆形、大间变性上皮样、梭形等,色素多少不等或无,核仁大而清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2例肿瘤细胞LCA、CK、CgA、Syn、CD56皆阴性表达,Vimentin、S-100均呈阳性表达,1例肿瘤细胞MelanA少数阳性,HMB45阴性,ki-67增殖指数达80%,另1例肿瘤细胞HMB45阳性。结论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病理确诊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各项免疫组织化学指标。

  • 标签: 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2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黑色素瘤(简称黑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素细胞的高度侵袭性和致命性的皮肤恶性肿瘤,具有转移早、死亡率高的特点。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黑素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DNA甲基化方面被认为是黑素瘤发展和演变的普遍内在特征。该文对黑素瘤中异常DNA甲基化基因研究进展进行详细地回顾,并对DNA甲基化基因的生物标记作用进行总结,提示黑素瘤患者异常DNA甲基化基因的检测,有望作为黑素瘤患者的早期筛查指标和诊断标志。

  • 标签: 黑色素瘤 DNA甲基化 基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对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分析3例鼻腔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组织形态特点是形状不规则的上皮样细胞、短梭形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织化学以HMB43、S-100阳性为特点。结论发生于鼻腔的恶性黑色素瘤较为少见,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的最重要依据。

  • 标签: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鉴别诊断
  • 简介:口腔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仅占恶性黑色素瘤的0.5%左右,好发于口腔上腭黏膜,极少数发生于牙龈。我院2012年3月收治1例上牙龈多发恶性黑色素瘤,现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如下。

  • 标签: 牙龈 恶性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起源及相关治疗。方法分析6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视野缺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病理以梭型细胞型为主。结论当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时,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和临床资料将有助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脉络膜黑色素瘤 误诊 病理f
  • 简介:目的探讨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Acrallentigenousnevus,ALN)的常规HE染色病理诊断经验教训,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收集近年来经免疫组化标记及上级会诊确诊的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6例,对病理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6例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患者中,有2例初诊误诊为色素痣,误诊率33.3%。结论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极易误诊。

  • 标签: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 交界痣 误诊
  • 简介:前不久结束的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在提案里揭露了医疗器械市场上存在的黑幕:“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董协良说,9倍的心脏支架暴利已经超过了贩毒。

  • 标签: 医疗器械市场 医药代表 暴利 黑色 心脏支架 全国政协委员
  • 简介:摘要1例被家属发现左眼部肿物迅速生长1周的婴儿就诊眼科,查体发现左眼眶外上方形状不规则质硬肿物,B超显示病变为不均匀低回声区,边界欠清,眼眶CT显示左眼眶外壁颧骨眶突周围软组织肿物,局部骨质及泪腺受累;入院后于全身麻醉下行左眼眶肿物切除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术后随访6个月,患儿身体良好,未见肿瘤复发。(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73-375)

  • 标签: 眶肿瘤 神经外胚瘤,黑色素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iantcongenitalmelanocyticnevi,GCMN)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例GCMN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总结其临床表现,切取标本进行HE、Masson、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20例均为先天性散发病例,发病部位可为头面部、躯干部和手臂,典型皮损为大面积表面被毛(多为黑色浓密毛发)的浅棕至深黑色色素沉着样皮肤变化。镜下见痣细胞浸润至真皮深层,可达皮下组织。真皮浅层可见“境界带”和“色素沉着”现象。免疫组化染色可见GCMN中痣细胞Melan-A、S-100染色阳性;HMB-45染色呈局灶性阳性;PCNA染色见痣细胞呈高增殖状态。对部分非手术治疗患者的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化学剥脱治疗后真皮浅层色素和痣细胞大量减少,而对深层痣细胞无明显影响。激光治疗后真皮乳头层色素沉着消失,局部皮肤黑色外观改善。结论GCMN中黑痣细胞浸润深度深,与神经嵴来源黑色素细胞具有同源性,且呈高增殖状态。化学剥脱治疗与激光治疗各有其特点,但均只能改善局部外观,为非彻底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针对累及大部分皮肤的GCMN治疗仍是难点,亟待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痣 组织病理学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目的旨在分析治疗白癜风患者中采用自体黑色素细胞培植疗法的应用效果及机制。方法 实验中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所治的白癜风患者,选取的例数为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黑色素细胞培植疗法,并在三个月之后对所有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总结,其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治疗前后的病变皮肤XRCCI和HSP-90表达变化。结果 经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对于所有患者种植黑色素细胞3个月之后,其中30(60.0%)患者痊愈,还有8(16.0%)例患者疾病情况有明显好转,但需要进一步观察。还有12(24.0%)例患者疾病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有所恶化,需要配合其他方式进行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76%。且治疗后XRCCI指标有所降低,HSP-90表达水平有所提高。结论 由结果可知,自体黑色素细胞培植疗法治疗白癜风具有较好的效果,该治疗效果和XRCCI和HSP-90有密切关系。

  • 标签: 黑色素细胞 白癜风 白斑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在临床上的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进2010年 7 月至 2020 年 8 月进入我院治疗的 15 例患有 AMM 患者在临床上的病理资料,对其临床以及病理组织学的相关特征和免疫表型以及 BRAF 基因突变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于有关的文献完成梳理。结果 15 例 AMM 患者其年龄最小的45岁最大的年龄88 岁,其中男性患者于女性患者的人数比例为5:10 。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便血和肛管直肠肿物以及肛门出现坠胀疼痛。在本文研究的15 例患者里只有2 例患者在临床上的诊断属于恶性黑色素瘤。镜下肿瘤细胞自身的形态十分多样,异型性相对明显并且核大其中的核仁明显,胞浆中能够看到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结果可以看出肿瘤细胞当前的表达S-100和Vim- entin,HMB-45与Melan-A,不表达为CK和EMA以及LCA和Ki-67 表达在百分之10到百分之60的一种阳性不等,1 例出现了 BRAF的基因突变。结论 AMM 属于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并且预后并不是十分理想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的表现并不具备特异性,临床上产生的误诊率比较高,确认诊断时要求按照免疫组化去完成标记物的检查。在治疗上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手术,在手术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放疗和化疗以及针对患者的免疫情况进行治疗等。

  • 标签: 肛管 直肠 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对视乳头黑色素细胞瘤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航卫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对1例于2015年10月诊断为视乳头黑色素细胞瘤的病例进行综合性分析。 结果2015年至2021年对患者进行每年1次的随诊观察,期间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查体未见病变明显改变,综合评估后予以鉴定眼科体检合格,并建议继续随诊观察。结论视乳头黑色素细胞瘤虽为良性肿瘤,性质较为稳定,但仍有恶变的可能性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体检医师及航医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监控,确保飞行安全。

  • 标签: 视乳头黑色素细胞瘤 飞行员 飞行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人文关怀,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生存质量和人文关怀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生存质量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结果。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患者在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此外,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方面也表现出更好的结果。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观察组可以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人文关怀可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生存质量 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