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再献血的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再献血意愿的有关因素。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由北京市怀柔区无偿献血团体所采集到的950名献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564名,男性386名。

  • 标签: 无偿献血 再次献血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1000例献血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探讨。方法随机对本站献血屋2014年6月至12月1000例献血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分析。结果自愿无偿献血为850例,家庭互助献血或替代献血为150例,其中首次献血250例,再次或多次献血750例,且首次献血人群的合格率30%(228/760)为明显低于再次献血人群的60%(144/24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前淘汰率为16%(160/1000)。结论在献血前,对所有献血给予健康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献血的健康状态,发现相关疾病及潜在危险,保障献血的身体健康,选择健康安全的献血献血,确保血液质量和受血的安全,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

  • 标签: 献血者 健康检查 献血质量 献血者招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行耳鼻喉内窥镜的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使用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人文关怀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检查完成后的满意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差异为显著性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在临床进行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效果,在实际的对于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 人文关怀护理 临床效果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HIV/AIDS)采用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治疗的服药依从性,分析研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200例HIV/AIDS患者(服药时间介于2个月-1年)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I组(100例)和II组(100例),利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时间、服药依从性、间断服药或停止服药原因、不同时期用药治疗效果。结果本次调查研究的200例患者用药治疗时间基本上都集中在4-9个月,这段时间人数占到68%;所有患者整体服药依从性较好,依从率达到96.5%;其中影响患者服用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不良反应占到66%,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胸闷、皮疹等不适症状;随着用药治疗时间的推移,病情好转率逐渐提高,而病情恶化率逐渐降低。结论服药依从性对于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直接的关系,临床治疗中,应不断普及服药知识,根据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加强监督,尽量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艾滋病感染者 抗病毒治疗 服药依从性 相关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农村艾滋病感染(HIV)和病人(AIDS)现状,针对问题探讨可行性对策。方法对2003—2014年环江县乡镇农村HIV和AIDS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艾滋病感染情况、接受CD4+T淋巴细胞检测和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以下简称检测和治疗)情况、以及他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比较健康宣教前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认知相关变化。结果与健康宣教前相比,健康宣教后研究对象接受检测人数明显增多,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而且生活环境经济较滞后,很多HIV和AIDS家庭经济很拮据。因此,加强基层群众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控体系和有效的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扩散蔓延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农村 艾滋病 现状 对策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对500例献血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探讨。方法随机对本站献血屋2014年10月至12月500例献血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分析。结果自愿无偿献血为425例,家庭互助献血或替代献血为75例,其中首次献血125例,再次或多次献血375例,且首次献血人群的合格率30%(114/380)为明显低于再次献血人群的60%(72/12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前淘汰率为16%(80/500)。结论在献血前,对所有献血给予健康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献血的健康状态,发现相关疾病及潜在危险,保障献血的身体健康,选择健康安全的献血献血,确保血液质量和受血的安全,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

  • 标签: 献血者 健康检查 献血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献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站于2014年1-12月间无偿献血在献血后发生的皮下淤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1-12月间共有36198位公民参加无偿献血,其中发生献血后皮下淤血情况的有57位,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针眼按压不当、按压时间短、穿刺不顺利、衣服袖子太紧等。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献血后皮下淤血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皮下淤血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六枝中心血库无偿献血3184例中的不良反应记录。结果在无偿献血中由于各种原因,3184例中有33例发生轻度的不良反应,占总体的1.04%。诱发原因中以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为主。结论心理因素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环境因素。通过加大宣传工作,改善采血环境以及提高采血的专业技能,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人口学因素对癌症丧亲哀伤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寻访和网络招募的方式寻得因癌症死亡而丧失亲属的调查对象135人,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PG-13得分女性[(20.98±8.07)分]高于男性[17.88±6.23)分];居住地中,大中型城市[(19.77±7.33)分]高于县城[(19.29±9.38)分]和农村[(18.95±7.08)分];文化程度中小学及以下得分最高[(24.80±8.48)分];婚姻状况中丧偶[(24.50±10.06)分]、同居[(24.50±7.24)分]和离婚/分居[(24.00±7.07)分]得分均高于已婚[(19.23±7.06)分]和未婚[(16.74±5.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影响癌症丧亲个体哀伤反应的因素,应从各个角度进行工作,来帮助这类人群尽快从丧亲之痛中得到恢复。

  • 标签: 癌症丧亲者 哀伤反应 人口学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初筛合格供精抽血晕针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精子质量达到捐精标准而进行健康体检时,抽血晕针的初筛合格的青年男性50例,回顾性研究50例初筛合格供精的临床资料,分析抽血晕针的原因。结果50例初筛合格的男性抽血晕针的主要原因为心理因素、体位因素、护理技术、空腹时间过长、排精或抽血量多对体能的消耗,所占的比例依次为62%、52%、46%、26%和32%,还有少数供精因疼痛和环境因素发生晕针。结论针对初筛合格供精发生晕针的原因,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给予适当的体位、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以及及时进餐缩短空腹时间等措施均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晕针。

  • 标签: 供精者 抽血晕针 体检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海拔高度下急进高原眼底视网膜健康变化。方法观察记录内陆地区无高原居住经历的5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内陆平原60m海拔高度、西藏拉萨3500m海拔高度、羊八井4570m海拔高度眼底变化,分析急进高原对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影响。结果内陆平原60m海拔时,均无眼底视网膜异常;海拔3500m时,全组9.0%视网膜静脉轻度充盈(AV=12),未见视网膜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海拔4570m时,19.0%静脉充盈扩张(AV=13),2.0%眼底视网膜浅层出血,2.0%视网膜血管腊肠状改变,全组未见黄斑区出血及视力变化。结论急进高原有可能诱发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且海拔越高、影响越明显。

  • 标签: 海拔高度 急进高原 眼底视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南充市机采血小板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改进招募策略和献血前筛查方案。方法对本市2010-2014年机采血小板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2010-2014年血小板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2.09%,其中首次献血的不合格率为5.51%,重复献血的不合格率为1.36%,不合格原因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不合格率分别为0.87%、0.51%、0.13%、0.21%、0.44%。结论从固定自愿无偿献血中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加强献血血液筛查可降低机采血小板检测不合格率。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血液检测 不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跟踪调查邯郸地区ALT高值献血者回归献血率及归队合格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壮大固定献血队伍和保护血源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2月邯郸地区无偿献血ALT>40U/L的献血进行为期4年的跟踪调查。建立调查表,录入截止到2014年2月献血者回归献血情况的信息和数据,包括献血日期、年龄、性别、职业、献血次数、ALT测定值、归队日期、归队后献血次数、归队后ALT检测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3.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共跟踪到ALT>40U/L高值献血1065人,4年间总的回归献血率占总高值人群的27.98%,回归后献血合格率为82.55%。针对献血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献血频次进行分组比较回归献血率和回归后献血合格率,得出年龄组为18~27岁献血的归队献血率低于年龄较高年龄组(P<0.05);首次献血的归队率低于重复献血(P<0.05)。各组间归队后献血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献血频次的献血者回归后献血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首次献血ALT高值献血的献血宣传工作,保护首次献血ALT不合格献血的积极性,尤其是首次参加献血的年轻人,进行有针对性的献血知识宣传,鼓励并正确其引导继续参加献血,便于培育血源,壮大固定献血队伍。

  • 标签: 献血者,ALT值,献血者归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初次无偿献血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120例初次无偿献血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心理疏导),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及负面情绪变化情况。结果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疏导能够减少初次无偿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疏导能够缓解初次无偿献血焦虑情绪,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疏导能够明显降低初次无偿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有效调节负面情绪,值得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疏导 初次无偿献血者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且分析女性健康体检HPV基因型及高危因素,进一步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于2012年05月至2014年05月在我院进行妇科门诊检查的1000位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作为临床试验标本,对临床试验标本的HPV基因型及其高危因素进行临床检查和判断分析,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危基因型的感染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同时200例HPV阳性患者,包括单纯感染、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其中HPV58感染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10.00%,在阳性检出标本中所占百分比达到了50.00%,剩下的依次是HPV16、HPV18、HPV45、HPV59、HPV33。这说明不同病理原因造成的体检的HPV基因型检测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妇女发生HPV感染的状况比较严重,其中HPV16型、HPV33型、HPV18型、HPV52型、HPV58型等都是临床检发现的宫颈癌患者常见的高危基因型。因此加强对妇女门诊诊断和检查过程中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女性健康体检者 HPV基因型 高危因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