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切开复位固定术应用于跟骨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影响分析。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月,将100例跟骨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闭合复位固定治疗)与研究组(切开复位固定术)各50例,观察指标:治疗优良性、疼痛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性的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研究组术后1周疼痛度及骨折愈合时间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结论:切开复位固定术应用于跟骨关节骨折治疗中可提高治疗优良性,改善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跟骨关节内骨折 愈合
  • 简介:摘要关节隐匿性骨折是最近十几年才引起重视的一种潜在危害较大的损伤类型。这类骨折重新被关注主要是由于CT、MRI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以及部分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损伤规律和特点逐渐被掌握。尽管如此,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漏诊、漏治仍时有报道,残留的关节移位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远期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肢功能。为此,笔者总结了隐匿性骨折影像学检查要点,部分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规律和特点及其与变异解剖结构的区分,希望有助于提高骨科医师对这类骨折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腔技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15例的临床资料。1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导管取栓,4例导管取栓+置管溶栓;3例肠系膜上动脉硬化狭窄继发血栓,行导管取栓、球囊扩张和置管溶栓。技术成功率100%,14例患者术后急性肠缺血症状即刻缓解、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24 h出现腹膜刺激征象,行部分肠段切除术。本研究结果显示及早血管腔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可快速、有效地开通患者肠道血运。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光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神经镜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也成为神经外科医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技术之一。随着神经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相关并发症也引起广泛关注。目前,镜技术正在广泛地用于多种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尽管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更低,但神经镜技术本身可能带来出血、脑脊液漏、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本文对神经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并发症的认识并及时正确处理,从而提高神经镜手术的疗效。

  • 标签: 神经内窥镜检查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是肠道免疫稳态的主要参与者,区分无害抗原和潜在病原体,以维持体内平衡,主要可分为经典活化的促炎M1型和免疫调节的抗炎M2型巨噬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巨噬细胞具有保护肠道免受炎症损害的作用。然而,在某些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肠道免疫调节受到损害,导致慢性复发性免疫反应的激活和胃肠道炎症的产生。在IBD患者中,肠道炎症的紊乱与巨噬细胞极化的改变存在联系,因此巨噬细胞被认为是开发新治疗方法的潜在靶标。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巨噬细胞 靶点 极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成熟的影响因素,寻找更有效的临床及超声评价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初次行AVF手术的患者,探讨AVF成熟的影响因素。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资料、术前彩超资料和术后彩超资料。根据瘘术后物理检查情况、临床使用、术后彩超数据将患者分为瘘成熟组及未成熟组,对比两组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VF成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因素对AVF成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64例,瘘成熟组110例,未成熟组54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动脉直径、手术静脉直径、肱动脉流量、心脏射血分数、收缩压、舒张压及糖尿病病史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他指标如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手术动脉直径(每增加0.1 mm,OR=1.402,95%CI 1.159~1.697,P=0.001)、手术静脉直径(每增加0.1 mm,OR=1.341,95%CI 1.176~1.528,P<0.001)、心脏射血分数(每增加5%,OR=1.184,95%CI 1.087~1.289,P<0.001)、收缩压(每增加10 mmHg,OR=1.407,95%CI 1.103~1.796,P=0.006)、肱动脉流量(每增加10 ml/mim,OR=1.047,95%CI 1.004~1.091,P=0.034)及糖尿病病史(OR=0.271,95%CI 0.103~0.715,P=0.008)是AVF成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手术动脉直径(AUC=0.728,95%CI 0.643~0.839,P<0.001)、手术静脉直径(AUC=0.762,95%CI 0.686~0.839,P<0.001)、心脏射血分数(AUC=0.711,95%CI 0.626~0.796,P<0.001)是预测AVF成熟的重要指标。结论术前手术动脉直径、手术静脉直径、心脏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均是AVF成熟的独立影响因素,AVF术前评估中应重视动静脉直径、心脏功能及糖尿病情况。

  • 标签: 动静脉瘘 肾透析 危险因素 成熟 术前动静脉直径
  • 简介:摘要腹壁疝的修补技术处于动态发展中,目前有确切证据的腹壁疝修补术仍是腹腔镜腹腔补片植入术(IPOM)和开放Sublay修补术,组织结构分离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宽了IPOM和Sublay修补术治疗巨大腹壁疝的适应证。笔者认为:镜下Sublay修补术理论上结合了开放Sublay修补术和腹腔镜IPOM的优点,但该手术方式具有医源性破坏肌腱间隔的正常力学结构等缺点,需严格规范适应证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疝,腹部 切口疝 修补术 内镜 腹腔内补片植入术 肌后补片植入术 组织结构分离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甲状腺胸腺癌(ITTC)的认识。方法报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2月收治的1例ITTC患者的诊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颈部CT示右侧甲状腺肿物,恶性可能性大。行全身麻醉下甲状腺全切+右颈部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气管切开术,术后病理确诊为ITTC。术后2年余,肿瘤出现复发转移,患者于2019年2月死亡。结论IT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手术治疗为主。

  • 标签: 甲状腺内胸腺癌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肠营养是重症病人临床治疗不可或缺部分,权威指南均指出早期启动肠营养是改善疾病预后的关键。将指南理论落实到具体临床实践中,是提高和推动重症病人规范化肠营养实施的关键。基于多年危重病人肠营养实施的临床实践及理论基础,笔者团队在“5W1H”思维框架下总结出“一患一策,循环评估,通道基础,质量兼顾,爬坡达标”的肠营养实施策略。

  • 标签: 营养不良 重症监护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5W1H思维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光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神经镜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也成为神经外科医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技术之一。随着神经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相关并发症也引起广泛关注。目前,镜技术正在广泛地用于多种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尽管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更低,但神经镜技术本身可能带来出血、脑脊液漏、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本文对神经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并发症的认识并及时正确处理,从而提高神经镜手术的疗效。

  • 标签: 神经内窥镜检查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镜治疗作为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控制出血与预防再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疗不断地走向个体化、精准、全程管理模式。通过病史、体检、实验室和影像学等检查可以准确判断门脉高压病因与临床特点,重视门脉高压的病因诊断与处理可以更有效控制静脉曲张的进展。静脉曲张分型复杂,依据镜、增强CT门脉重建、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等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分层分级评估选择方案,结合改良组织胶治疗技术精准治疗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关注门脉高压其他并发症与患者合并疾病,联合多学科诊疗管理,及时综合处理,是改善门脉高压患者镜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内窥镜检查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先天性马蹄翻足的诊断,详细论述了先天性马蹄翻足的治疗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经典的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瘘无论是外科医生还是肾内科医生都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因反复静脉输液、糖尿病、高龄等因素导致前臂远端自体动静脉瘘无法建立或失功的患者,肘部自体动静脉瘘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方式。但目前国内对肘部自体动静脉瘘的建立等方面缺乏经验及总结。本文从肘部血管的解剖,肘部自体动静脉瘘建立的方式、通畅率、并发症及最新进展等方面作阐述。其中,将肘部自体动静脉瘘建立的方式划分为肱动脉/近端桡动脉-头静脉自体动静脉瘘、肱动脉-贵要静脉自体动静脉瘘、肱动脉-肱静脉自体动静脉瘘、Gracz瘘、肘部自体动静脉瘘侧侧吻合+穿支静脉结扎及经皮热消融自体动静脉瘘六种。

  • 标签: 动静脉瘘 肾透析 穿支静脉 Ellipsys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皮针治疗在癌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中,选择70例癌痛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对照组中,实施了传统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增加了皮针治疗,最终从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进行对比,并评估其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明显得出观察组效果更佳,总有效率达到了94.29%,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癌痛患者,可实施药物结合皮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癌性疼痛 药物 皮内针 穴位
  • 简介:摘要: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随着诊断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已成为不稳定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主要方式。手术固定方式多样但目前各存争议,尚无统一。静态螺钉固定曾作为治疗的金标准,但容易导致螺钉松动、断裂,且需二次手术取出。弹性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医师使用,但引起的固定下沉、骨溶解及电线效应也应引起重视。

  • 标签: 下胫腓联合损伤 螺钉固定 弹性固定 Suture-botton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三基序蛋白21(tripartite -motif protein 21,TRIM21)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胞质的泛素连接酶,也是一类胞抗体受体或者感应器,成为抵御病毒入侵的固有免疫防线。对于在细胞外已经逃逸了中和抗体作用,并被非中和抗体吸附而通过细胞膜侵入细胞的病毒,TRIM21可以通过与病毒-抗体复合物中的抗体Fc段结合,发挥阻止病毒复制和诱导细胞免疫的抗病毒作用。TRIM21的降解病毒颗粒与激活免疫信号的双重效应功能,受自身的泛素化和磷酸化的严格调控。此外,TRIM21还能够与补体系统协同发挥作用。文章对TRIM21细胞抗病毒和激活免疫功能的机制,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抗体工程和TRIM-AWAY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固有免疫 三基序蛋白21 抗病毒免疫 免疫激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镜治疗作为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控制出血与预防再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疗不断地走向个体化、精准、全程管理模式。通过病史、体检、实验室和影像学等检查可以准确判断门脉高压病因与临床特点,重视门脉高压的病因诊断与处理可以更有效控制静脉曲张的进展。静脉曲张分型复杂,依据镜、增强CT门脉重建、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等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分层分级评估选择方案,结合改良组织胶治疗技术精准治疗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关注门脉高压其他并发症与患者合并疾病,联合多学科诊疗管理,及时综合处理,是改善门脉高压患者镜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内窥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