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索拉非尼防治大鼠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作用。方法Walker-256癌细胞于Wistar大鼠门静脉注射,模拟大鼠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模型,术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A组(对照组);B组(索拉非尼低剂量组);C组(索拉非尼中剂量组);D组(索拉非尼高剂量组),另选取E组(n=8)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0d各处死8只,并同时处死正常组8只大鼠,取大鼠肝脏、肺组织,常规甲醛固定、制作石蜡切片,常规进行镜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并对大鼠肝脏VEGF阳性率及MVD值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对索拉非尼各剂量组及对照组剩余8只大鼠,观察其生存时间。结果索拉非尼各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肝脏均出现了肿瘤转移复发,肺内均未见肿瘤转移,但索拉非尼各剂量组大鼠肝脏癌灶坏死程度较对照组轻,癌灶周边肝脏细胞受累坏死程度较对照组轻;索拉非尼各剂量组大鼠肝脏VEGF阳性率、MVD计数小于对照组(P〈0.01),肝脏VEGF与MVD高度相关(rp=0.84,P〈0.01);对照组、索拉非尼各剂量组大鼠肺组织VEGF、MVD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索拉非尼中、高剂量组大鼠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索拉非尼可以抑制肝癌肝移植术后大鼠肝脏内VEGF合成,降低了肝脏内癌灶MVD、抑制癌灶微血管生成,同时减轻了癌灶对正常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延长了肝癌肝移植术后大鼠生存时间,对防治大鼠肝癌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肝肿瘤 肝移植 肿瘤复发 局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索拉非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液肿瘤发病机制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策略。方法:选取血液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靶向治疗,观察组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肿瘤发病机制 自体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颌内动脉第二段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M2)近端之间移植搭桥术的方法.方法10个灌注好的尸头,共20侧.行额颞瓣开颅,游离颞浅动脉主干及其两个分枝,测量其外径;于颧弓下、下颌切迹上、颞下窝内,游离颌内动脉第二段,把其远端离断并测量其长度和外周直径作为吻合口的近端;然后打开侧裂池,分离出M2分枝的近端并予以测量其外周直径,作为吻合口的远端;用4.0mm的磨钻在颅中窝底圆孔外3.0~4.0cm处磨出一骨孔,再测量颌内动脉断端经骨孔到M2近端的距离;最后以颈部胸锁乳突肌前为切口,游离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别测量分叉部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外周直径和经耳前皮下到M2近端的距离.结果颌内动脉第二段断端的直径(2.5±0.3)mm,大于颞浅动脉分叉部的直径(1.6±0.3)mm;颞下窝内颌内动脉第二段的长度(断端到下颌支)为:(17.8±0.3)mm;颈外动脉起始段到M2起始段距离(162.4±1.8)mm,颈内动脉起始段到M2起始段距离(171.1±1.7)mm,颌内动脉断端到M2起始段的距离(62.6±1.4)mm,较上述两者行程短,而且直.结论颌内动脉第二段与大脑中动脉M2近段之间移植搭桥术是一种可选择的颅外-颅内血管移植搭桥术方法.

  • 标签: 搭桥术 颌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 简介: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日益显露出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放射肿瘤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要注意适当运用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的位置。

  • 标签: 多媒体技术 教学手段 放射肿瘤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肿瘤热疗主要作为肿瘤传统治疗的辅助疗法成为研究热点。热疗可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或通过破坏肿瘤血管抑制其进展,同时热疗还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反应,从而调节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状态。多种效应相联合共同影响肿瘤的进展。深入了解肿瘤热疗的生物机制有利于开展新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热疗杀灭肿瘤的生物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肿瘤/热疗 免疫机制 细胞凋亡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头颈部恶性肿瘤为全球七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且多伴发远处转移,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相对较低。目前已有大量运用影像组对头颈部肿瘤进行研究的报道,均提示影像组在头颈部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以及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状态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简要介绍头颈部肿瘤影像组研究流程中的特点,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探讨影像组在头颈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前景,以及未来发展将要应对的挑战。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影像组学 预后 治疗反应
  • 简介:摘要在临床肿瘤教学中使用模拟教学的方法,设计个体化的模拟方案,使用形态逼真的仿真医学模体,创造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场景,培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处置临床紧急情况的能力。

  • 标签: 临床肿瘤学 医学模拟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老年髓系肿瘤患者的分子遗传特点。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2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5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49种靶基因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CALR基因9号外显子、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ITD及CEBPA的TAD、BZIP两个功能结构域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1)77例患者中,总的基因突变发生率为91.0%,每例患者平均突变2次,其中≥3种基因突变共存发生率为42.9%;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依次为:NPM1,U2AF1,RUNX1,TET2,ASXL1,TP53,DNMT3A,IDH2,BCOR,FLT3-ITD,其余基因突变发生率<10%。(2)双基因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高于MDS组,≥3个基因突变在MDS组的发生率高于AML组(P=0.003,0.011)。NPM1、FLT3-ITD、CEBPA双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高于MDS患者,BCOR、ASXL1突变在MDS组发生率高于AML组(P<0.05)。功能归类后显示,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AML组,而染色质修饰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MDS组,(P=0.004,0.007)。(3)有效随访MDS患者51例,9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生白血病转化,平均转化时间为6.5个月,其中,伴RUNX1、U2AF1突变者转白率为44.4%,高于其他基因突变。结论老年髓系肿瘤有独特的基因突变谱,常见髓系肿瘤基因突变类型及频率在AML及MDS中分布不同,MDS患者中部分基因突变与白血病转化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白血病,髓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NA突变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于肿瘤体积变化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对临床各种治疗手段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分子影像能反映细胞葡萄糖代谢,实现生物水平早期评价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从EORTC、PERCIST到PREDIST,根据临床需求不断完善;更有针对骨转移瘤的MDA标准。该文详细概述以上4种分子影像标准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 标签: 实体瘤 骨转移瘤 疗效评价 EORTC标准 PERCIST标准 PREDIST标准
  • 简介:目的使用影像组方法构建一个影像组标签分类模型,对肺肿瘤良恶性进行分类预测。方法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0例怖肿瘤患者的CT影像数据,分割肿瘤区域,提取肿瘤形状、大小、强化程度、纹理和小波变换共485个影像组特征。利用Lasso算法筛选出与肿瘤良恶性鉴别最密切的组特征,并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诊断肿瘤良恶性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来评估该影像组标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效能。结果选取3个影像组特征构建出影像组标签,具有很好的预测分类效果。训练集的AUC为0870(95%CI:0760-0978J,灵敏度为0.870,特异度为0.818;验证集的AUC为0.853(95%CI:0.717-0.989),灵敏度为0.882,特异度为0.778。结论随着CT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使用,真有望成为辅助检测肿瘤良恶性的非侵入手段。

  • 标签: 影像组学 肺肿瘤 良恶性预测 Lasso算法
  • 简介:【摘要】放射肿瘤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性学科,对于刚进入肿瘤科临床的住院医师来说短期内不易掌握,作者主张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教学应用到理论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同时要求 住院医师参与多学科会诊,培养他们影像诊断及科研能力,加强对心理学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对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放射 肿瘤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现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培养具有丰富肿瘤诊疗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肿瘤专业人才,进而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预后迫在眉睫。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变,采用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结合,在肿瘤临床和教学实践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强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介入到肿瘤临床教学中。有助于增加对肿瘤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促进医学生综合思维决策能力的形成,从而培养出合格的肿瘤专科医生,提高我国肿瘤综合诊治水平及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 标签: 肿瘤 教学模式 循证医学 多学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良性肿瘤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特征,评价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经MRI检查诊断的86例子宫良性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分析不同病变的图像特征。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子宫肌瘤52例,大部分病灶在T1WI序列均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序列上表现为低或混杂信号,DWI序列未见扩散受限;子宫腺肌症20例,T2WI序列病变子宫结合带增宽伴散在点片状高信号,部分出血病变T1WI序列呈高信号;子宫内膜息肉6例,表现为宫腔内长条状及结节状肿物,有蒂与内膜相连,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DWI未见明显扩散受限,增强扫描与内膜及肌层相似;8例为子宫颈纳氏囊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均匀的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RI多模态检查有利于提升子宫良性肿瘤肿瘤样病变的定性诊断率。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症 先天性囊肿 MRI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抗原(BTA)联合尿脱落细胞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经膀胱镜检查或手术后病检确诊的膀胱肿瘤(37例)及非膀胱肿瘤(32例)患者的尿液标本,分别行尿脱落细胞及BTA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尿BTA诊断前列腺肿瘤的灵敏度(81.08%)高于尿脱落细胞(59.46%),但其特异度(62.50%)和阳性预测值(71.43%)均低于尿脱落细胞的特异性(96.87%)和阳性预测值(95.65%),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97.30%)高于单独尿BTA检查(81.08%)和单独尿脱落细胞检查(59.46%),联合检查的阴性预测值(95.24%)及诊断符合率(81.16%)均高于单独检查(P<0.05);②BTA表达水平和灵敏度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BTA联合尿脱落细胞检测可提高对膀胱肿瘤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 抗原,肿瘤 尿△
  • 简介:自19世纪中期开始,根治性膀胱切除(RC)后采用正位代膀胱手术是女性侵袭性膀胱癌患者常用的治疗选择,本研究目的是对大样本同类型系列患者术后的肿瘤和功能效果进行分析。1995~2010年,德国Ulm大学医院行RC+回肠新膀胱治疗局部局限性膀胱尿路上皮癌121例,对其病理、临床、肿瘤和功能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平均随访56个月,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8%,按Clavien分级,轻度并发症(O~2级)56例(46.3%),

  • 标签: 回肠新膀胱 肿瘤学 功能学 长期效果 女性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与淋巴细胞比值(ALR)、谷氨酰转移酶与淋巴细胞比值(GLR)、天冬氨酸转氨酶与丙氨酸转氨酶比值(AAR)在肝细胞癌肝移植肿瘤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78例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56例,女22例;年龄为(54±9)岁。所有患者为首次原位肝移植。观察指标:(1)随访情况。(2)各指标对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及截断值。(3)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4)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肿瘤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前进法。采用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进行效能评价。结果(1)随访情况。178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1~74)个月,其中41例随访期间死亡;61例肿瘤复发,117例无肿瘤复发。肝移植后患者3年、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2.8%、69.9%和57.3%、52.8%。(2)各指标对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及最佳截断值。受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最大径、ALR、G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AA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70、0.69、0.65、0.64、0.65[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68~0.83、0.61~0.79、0.61~0.77、0.57~0.74、0.56~0.73、0.56~0.74,P<0.05],上述各项指标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28.00 μg/L、5.25 cm、92.90、122.40、3.00、2.42。(3)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FP>228.88 μg/L、肿瘤数目为多发、肿瘤最大径>5.25 cm、ALR>92.90、AAR>2.42是影响肝细胞癌肝移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13、1.90、2.66、2.40、2.75,95%CI分别为1.81~5.41、1.08~3.35、1.49~4.74、1.40~4.11、1.54~4.91,P<0.05)。(4)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肿瘤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术前血清AFP、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ALR、AAR构建肝细胞癌肝移植肿瘤复发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为0.76~0.89,P<0.05),最佳截断值为5.5,特异度为80.3%,灵敏度为73.8%。178例患者中,110例为肝移植肿瘤复发低风险(0~5分),68例为肝移植肿瘤复发高风险(6~16分),高风险患者肝移植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27.7%、18.2%、18.2%和63.7%、48.9%、48.9%;低风险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92.3%、82.4%、74.6%和90.4%、87.7%、83.6%,两者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²=67.83,21.95,P<0.05)。结论术前血清AFP、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ALR、AAR是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肿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 标签: 肝肿瘤 肝移植 复发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