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6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肺部体检者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诊断,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研究组应用低剂量。比较两组检出情况、图像质量、检出情况。结果 两组结节最大径、肺癌结节检出、肺结节检出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图片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检出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肺结节诊断中,16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16排螺旋CT 低剂量 肺结节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多螺旋CT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 于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2名骨折患者,均使用常规轴位扫描、X线检测及多螺旋CT诊断检查。将三种诊断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多螺旋CT检出率100.0%(52/52)显著高于常规轴位扫描82.7%(43/52)、X线检测67.3%(35/52)。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多排螺旋CT 骨折诊断 应用价值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肺结核复查中应用多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的作用。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复查的12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小球法对其分组。其中接受多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检查的60例为甲组,给予多螺旋CT常规剂量胸部扫描的60例为乙组,观察对两组的检查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甲组均低于乙组(P<0.05);比较两组的影像特征,两组对比均无差异(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肺结核复查中应用多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能够发挥理想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还可以保证影像的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肺结核复查 多排螺旋CT 辐射剂量 低剂量 胸部扫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雾化后机械振动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肺炎患儿6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各有31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在雾化后接受人工叩击痰,后者在雾化后实施机械震动痰,对比两组不同的干预价值。结果 临床有效率,观察组较高,对照组较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雾化后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刺激痰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刺激痰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刺激排痰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4螺旋CT平扫脑出血血肿征象与早期血肿增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在其入院后进行颅脑CT检查,并在治疗期间进行复查。分析不同CT平扫征象对血肿增大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组的7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血肿增大,占比为28.57%。2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在入院CT平扫检查中出现黑洞征,占比为65.00%;有15例患者出现混合征,占比为75.00%。在50例未出现血肿增大的患者中,黑洞征出现14例,占比为28.00%;混合征出现13例,占比为26.00%。计算黑洞征预测血肿增大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00%(13/20)、72.00%(36/50)。计算混合征预测血肿增大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0%(15/20)、74.00%(37/50)。结论:CT平扫黑洞征、混合征对于脑出血患者预测是否会出现血肿增大的预测价值较高,对于及早制定干预对策有较高参考价值。

  • 标签: CT 脑出血 血肿增大 黑洞征 血肿增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中多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胸部的临床价值。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3000人,均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胸部CT体检的体检者,结合体检者信息随机分组,每组1500人、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实施管电压 130kV,电流 70mA及螺距 0.8mm检查、观察组实施管电压 110kV,电流 20~ 30m A及螺距 1.5mmCT扫描,比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与对照组相似,P>0.05。且辐射加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低剂量扫描 多排螺旋 CT 辐射剂量 健康体检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多频体外振动痰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要点。方法:抽选100例本院支气管肺炎患儿,分成两组,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综合护理,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护理效果较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优势显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能够进一步优化护理质量和水平,提升患儿的护理体验,使临床治疗达到预期的结果,规避风险事件,进而避免医患矛盾,保障医院医疗工作有序进行,值得推广。

  • 标签: 多频体外振动排痰 支气管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当中应用64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样本选择自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应用64螺旋CT进行诊断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样本数是50例。分析患者的病理和CT诊断结果并对急性阑尾炎CT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结果:阑尾位置主要是回肠的前位、盆位,其中增粗患者31例,腔内见粪石影患者22例,周围发生渗出性改变患者33例,周围存在包块患者2例。结论: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当中应用64螺旋CT,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出阑尾炎情况,准确性高,在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方面都存在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64排螺旋CT 急性阑尾炎 价值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中应用清肺毒汤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接受新冠肺炎治疗的患者中选取其中的66例进行研究分析,选取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有患者人数为33例,分别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应用清肺毒汤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实施清肺毒汤治疗的实验组有效率,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对照组的患者对治疗的评分状况远远差于实验组的患者对治疗的评分,两组数据之间差异较大,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清肺排毒汤 常规治疗 新冠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多螺旋CT应用于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价值。方法:选取2019.05-2021.05区间本院收治的50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作为主体展开对照分析,均实施多螺旋CT检查及病理检查,统计各项指标(诊断准确率评估值、误诊率评估值、漏诊率评估值、病灶检查结果)展开细致观测并实施对比分析。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5例,多螺旋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敏感度:84%(42/50),特异度:80%(4/5),准确度:92%(46/50),误诊率:20%(1/5),漏诊率6.67%(3/45)。分析病灶检查结果,右肺上叶部位、右肺中叶部位、右肺下叶部位、左肺上叶部位、左肺下叶部位占比分别为26.00%、18.00%、10.00%、32.00%、14.00%。结论: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诊断期间通过予以多螺旋CT检查方式,可显示出患者病情,具有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多排螺旋CT 早期周围型 小肺癌 诊断准确率 误诊率 漏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56螺旋CT泪道造影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共计患者90例,均选自2020.01至2021.12期间。选择眶上缘至硬腭部位,头至足侧扫描。扫描完成后,传至工作站,并对泪囊等组织进行处理。用256螺旋CT进行泪道造影,明确泪道阻塞情况。结果:80例患者均造影剂成功,均有泪道阻塞性疾病。80例患者的泪囊各层面最大近期面积。结论:针对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开展256螺旋CT泪道造影检查,为提供有效影像学信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开展提供有效依据,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256排 螺旋CT 泪道造影 泪道阻塞性疾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TRK3重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诊断的BRAF V600E阴性的PTC病例174例。对这些病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筛选出NTRK3重PTC的病例。总结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分子病理学改变。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并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相关PTC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共确诊3例NTRK3重PT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49和34岁)。镜下观察:2例呈多结节状浸润性生长,除1例主要为滤泡结构,其余2例均具有滤泡、乳头及实性混合结构。3例可见典型的PTC细胞核特征,并具有一定的核异质性,胞质透亮或嗜酸性,其中2例可见肾小球样小体形成。肿瘤背景均呈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改变,间质见沙砾体形成。并见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和被膜外侵犯等侵袭性特征,但均未见明确凝固性肿瘤坏死和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pan-TRK,不表达S-100蛋白和Mammaglobin,FISH均检测到NTRK3重。复习并分析相关文献及TCGA数据集病例显示了相似的结果。结论NTRK3重PTC是一种罕见的PTC类型,因临床病理学特征不明显很容易漏诊、误诊,需要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n-TRK,FISH甚至二代测序等技术明确诊断。对BRAF V600E阴性病例进行pan-TR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具有很好地快速筛查作用。随着pan-TRK抑制剂出现,他们的识别可以帮助改善诊断和预后,并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基因重排 受体,trkC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期间河北省发现的3例病毒感染者异常毒情况,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政策和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期间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发现过程,通过分析感染者历次病毒核酸采集时间和检测结果,并结合续发病例的感染时间或其导致接触环境样本阳性时间,判断病毒感染者的异常毒特征。结果3例感染者在首次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前,均导致了续发病例的感染或接触环境样本的污染,即出现了毒情况,与此同时3例感染者都出现过连续多次呼吸道样本病毒核酸呈阴性的检测结果。结论"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存在不连续毒的异常毒情况,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感染者毒规律的监测,指导防疫政策和措施的及时调整。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排毒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清胆石汤治疗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术后临床疗效及恢复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AA组25例和BB组25例,AA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B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胆石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B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A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清胆排石汤 急性胆囊炎 胆结石 恢复观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清胆石汤治疗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术后临床疗效及恢复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AA组25例和BB组25例,AA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B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胆石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B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A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清胆排石汤 急性胆囊炎 胆结石 恢复观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联合振动痰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10月诊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当中随机抽取90例纳入本次研究样本,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单纯采用雾化吸入方式的患者为对照组,45例,采用雾化吸入联合振动痰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护理干预前后日痰量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5.56%VS77.78%),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呼吸系统疾病 雾化吸入 振动排痰 日排痰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TAC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00例胸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和数字胸部X射线摄影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结果: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获得的全肺、上肺、中肺和下肺图像质量评分与X线胸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多重CT扫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比X线胸片高96.00%(70.00%,P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低剂量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肺部护理中应用气管按压法诱导患者主动咳嗽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开胸术患者,分为A组(对照),B组(研究),各为45例,对照组实施拍背痰法,研究组实施气管按压法,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B组的总体结果优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住院时间也较A组更短,P

  • 标签: 开胸术 肺部护理 按压气管 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