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三唑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三唑类广谱杀菌剂之一,在我国的使用量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本研究综述了三唑酮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及其对我国部分水体的生态风险。三唑酮使用后被土壤吸附和解吸,经雨水淋溶作用进入地表或地下水环境,在丰水期检出率与检出浓度较高,目前我国地表水中三唑酮最高检出浓度为12μg·L-1。三唑酮在环境中的半衰期为15~43.3d,能够在水生生物体内累积代谢,在不同浓度下对不同类群、不同生命阶段的水生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毒性效应,对应着多条有害结局路径,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干扰机体内激素水平,影响水生生物繁殖和生长发育,导致种群密度降低。在目前已知的暴露水平下,三唑酮对我国地表水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特别是丰水期稻田附近的地表水风险尤其需要关注。

  • 标签: 杀菌剂 内分泌干扰物 有害结局路径 生态风险评价
  • 简介:Irgarol1051是一种常用于船舶防污漆的杀生活性物质.为了评价船舶防污漆杀生活性物质Irgarol1051的海洋环境风险,根据ISO13073-1的评价原则和程序,对其进行环境危害评价、环境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通过对公共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获取数据,从理化性质、环境行为、生态毒性3个方面评价Irgarol1051的环境危害.采用评估因子法计算Irgarol1051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采用质量守恒法计算Irgarol1051在海水中的释放率,通过MAMPECv3.0模型推导上海洋山深水港的集装箱船区、码头、航道等暴露场景的预测环境浓度(PEC).经过比较上述暴露场景的风险商值(PEC/PNEC)发现,港口的海水相风险商值大于1,Irgarol1051的环境风险需要关注.

  • 标签: 防污漆 Irgar01 1051 风险评价 海洋环境 上海港区
  • 简介:位于深圳与香港之间的深圳湾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海湾,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海湾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深圳湾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累积规律,于2004年2月采集了该海域23个鱼类、虾类、蟹类生物样品,分析了其体内滴滴涕(DDT)、六六六(HCH)和氯丹(CHL)各组分的含量,并对其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鱼类DDTs、HCHs和CHLs含量范围分别为1.84。286.83、0.08-1.85、0.45—118.81ng·g^-1。(鲜重),肉食性鱼类OCPs含量通常较高;与其它海区相比,深圳湾海域水生生物体中DDTs的含量相对较高,部分鱼类样品中DDTs含量超过我国海洋生物质量国家标准(GB18421-2001)的二级标准,HCHs和CHLs则相对较低;生物体中DDTs、HCHs、CHLs的含量与其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鱼类中DDTs、HCHs和CHLs的危害指数(HR)分析显示,目前食用深圳湾鱼类对人体正常健康(非癌症)基本无影响,但却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 标签: 有机氯农药 滴滴涕 六六六 氯丹 生物累积 健康风险
  • 简介:为研究湘江长沙段洲滩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u、Cd、Pb、Zn)的质量比,应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采用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u、Cd、Pb和Z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6.40mg/kg、12.87mg/kg、164.41mg/kg和431.21mg/kg,土壤Cd、Zn污染严重,污染水平超过II级土壤水平。土壤中各重金属均以极高比例的可提取态存在,因而重金属在土壤中不稳定,Cd、Zn弱酸提取态质量比较高,容易释放,具有较强的潜在环境危害。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递减趋势为Cd、Pb、Cu、Zn,Cd为极强生态风险元素,Cu、Pb、Zn为轻微生态风险元素。研究区域所有采样点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MRI均高于1200,属于极强生态风险级别。4种重金属中,Cd的平均风险贡献率为98.21%,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因此,Cd污染应引起环境部门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环境学 湘江 洲滩 菜园土壤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 简介:如何科学正确的评价火灾风险问题一直是从事火灾防范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大型商场火灾风险的评判尤为重要。根据火灾风险评价过程中一些影响因素模糊性和灰色性并存的特点,综合灰色理论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商场火灾风险的多级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构建的评价模型对大型商场的火灾风险进行了评价实验,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大型商场 火灾风险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 简介: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SensitiveDistribution,SSD)能够依据不同物种对农药等胁迫因素的敏感度服从一定的累积概率分布,以统计形式将多种非靶标物种的实验室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获得物种对农药的敏感度差异,作为效应评估指标应用于农药风险评估。本文综述了SSD概念、方法原理、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并以毒死蜱为例进行了数据分析。由此建议继续关注国际上对SSD及更复杂模型模拟研究进展,以便应用于我国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推动我国农药管理的持续发展。

  • 标签: 农药 物种敏感度分布方法 效应评估 风险评估
  • 简介:近年来,随着非技术风险(NTR)带来的后果日益严重,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企业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对NTR的控制已逐渐成为其发展的战略重点。针对油气田行业开发过程中NTR的性质、内容和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主要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如开展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开发NTR预测模型,使利益相关方充分参与,预先进行调查和评价,建立健全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系统(SHEMS)等,可以为油气田开发NTR的识别、控制及提出缓解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油气田开发 非技术风险 风险识别
  • 简介:2011年1月-2012年5月间采集了辽东半岛海域11种鱼类和2种贝类样品,分析了其可食部位中22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评估了其中DDTs和HCHs的残留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在所调查样品中HCB、HCHs和DDTs是主要的污染物,样品中OCPs残留量为57.12~546.15μg·kg-1。利用污染指数计算法评估,旅顺海域小黄鱼、鳙鱼、中国斗鱼和偏口鱼未受到HCHs的污染,棒花鱼受到HCHs轻度污染,其它鱼种样品均受到重度污染,而对于DDTs,只有鲫鱼未受到污染,其它鱼种样品均受到重度污染。大黄鱼、梭鱼、黑鱼和鳙鱼体内HCHs残留量明显高于国标再残留限值,DDTs残留量符合国标标准。α-HCH、γ-HCH、β-HCH、p,p'-DDE、p,p'-DDD和p,p'-DDT的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0.32×10-6~49.57×10-6,均低于10-4,为可接受的致癌风险;α-HCH、γ-HCH、β-HCH、p,p'-DDE的接触风险指数ERI为0.01×10-3~153.28×10-3,均小于1,为可接受的接触风险,但2012年4月的黑鱼样品上述六种农药的CRI总值高于10-4,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因此,建议黑鱼的日均食用量应控制在50g以下较为安全。

  • 标签: 鱼贝 有机氯农药 残留量 人体健康风险
  • 简介:工业化学品通过各种迁移转化过程后在环境区间中广泛分布,同时新化学品正被大量的生产并进入环境,使得对于化学品管控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加。基于这一背景,多国政府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化学品进行管控。除了用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预先管控之外,使用基于逸度概念的多介质环境模型来表征化学品的行为与归趋是一个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环境中存在的现有化学品的暴露评估,也成为各国化学品管理中对新化学品的环境暴露进行预测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逸度概念与方法、相关环境模型、建模过程、应用验证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我国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与风险评估的模型构建、优化与方法应用提供信息和借鉴。

  • 标签: 逸度 多介质环境模型 环境暴露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市场经济的经营模式与经营理念要求电力工程企业进行内部经营体系的反思与重构,开展法律风险及防控研究是推动电力工程企业维稳顺利发展的关键一环,有助于推动企业增强法律风险与防控意识,改进经营生产模式,合理拓宽生产经营渠道。本文分析了电力工程企业的法律风险及防控现状,研究了电力工程企业进行法律风险及防控的价值,提出了电力工程企业进行法律风险及防控策略。

  • 标签: 电力工程 企业经营 法律风险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对电气施工与改造项目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通过对电气施工与改造项目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发现存在诸如电气触电、火灾、设备故障等风险。针对这些风险,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控制策略,包括加强安全培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施工操作、使用合格的电气设备等。实施这些控制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电气施工与改造项目中的安全风险,保障工作人员和项目的安全。

  • 标签: 电气施工 改造项目 安全风险 控制策略 安全培训 安全管理制度
  • 简介:儿童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自然是生态道德教育最有活力的场所。儿童特点和自然元素,是设计和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人们离自然似乎也越来越远。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建构和适应了现代化的工作生活方式,孩子们也深陷在电子产品和课业负担之中。

  • 标签: 生态道德教育 少年儿童 自然 教育项目 全面发展 城乡一体化战略
  • 简介:为确定抽水蓄能水电站的主要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抽水蓄能水电站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风险,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运维一体化生产方式下抽水蓄能水电站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区域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主厂房、副厂房、主变洞、地下GIS系统、地面GIS系统、出现系统共6个区域,并对各个区域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识别,筛选出噪声、振动、潮湿、高温/低温、工频电场和六氟化硫作为工作人员接触的主要危害因素。然后结合职业健康相关规范及研究,根据各危害因素的人体接触强度将危害定量划分为无危害(Ⅰ)、轻度危害(Ⅱ)、中度危害(Ⅲ)、重度危害(Ⅳ)4个级别。最后结合抽水蓄能水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及接触危害因素的强度和时间长度,利用模糊数学法对抽水蓄能水电站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价:首先确定了抽水蓄能水电站不同工作场各危害因素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6个工作区域中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最大,主厂房和副厂房振动的危害次之。之后,根据工作人员在各工作区域危害因素的接触时间,对全部工作区域的模糊矩阵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全厂健康风险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主厂房、副厂房、主变洞、地下GIS室、地面GIS室、出线系统均属于总体无风险,6个主要危害因素中对人体影响最大的为噪声,而在出线系统区域,工频电场的影响较大。实践表明,该方法所得结论与工程实际吻合较好。

  • 标签: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抽水蓄能水电站 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 模糊数学法
  • 简介:针对施工联合体模式下的工期延误风险问题,充分考虑了主体间的互动作用以及工期风险传递效应,设计了联合体成员不同合作模式下的三种工期延误风险控制策略,基于计算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三种策略对于工期延误风险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联合体模式下不同的工期风险控制策略会导致不同的风险控制效果,三种策略对工期成本投入、工期压缩幅度以及协调柔性等绩效影响存在差异。这将为联合体模式下选择合理有效的工期延误风险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施工联合体 工期延误风险 控制策略 计算实验
  • 简介:以葫芦岛锌厂周边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点区域土壤的取样分析,得到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及重金属污染物的水平、垂直分布规律图,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其污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为:Cd、Hg、Zn、Cu、Ni、As,其中Zn的污染最严重;水平分布规律显示重金属污染物主要集中在锌厂四周,距离锌厂越远重金属污染程度越轻;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下层土壤;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6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As〉Cu〉Zn〉Ni,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总体处于很强生态危害;运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价,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Hg〉Cd〉Zn〉Cu〉As〉Ni,土壤环境总体处于中度污染.

  • 标签: 葫芦岛锌厂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估
  • 简介:尽管针对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工作较多,但是针对其生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工作比较少见。基于2012年2月和2013年4月对洞庭湖9个具有代表性监测点位的采样分析以及相关监测历史资料的收集,采用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了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Cd、Hg、As、Cu和Pb的含量分别为0.60~20.7mg·kg-1、0.090~0.640mg·kg-1、10.4~83.7mg·kg-1、17.9~70.9mg·kg-1和16.9~95.8mg·kg-1,其大小顺序为Pb〉Cu〉As〉Cd〉Hg。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单因子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为Cd〉Hg〉As〉Pb〉Cu,Cd和Hg为主要重金属风险污染物,其中Cd为首要污染物;全湖RI值在117.10~589.80之间,平均289.99,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根据Hakanson提出的分级标准,南洞庭湖区Cd具有极高的生态风险,全湖生态风险程度为中。初步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除Hg外,其它重金属生态风险均有一定上升,其中以Cd的上升趋势较明显,全湖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由低生态风险上升到中生态风险,提高了一个等级。因此,洞庭湖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应以湘江和资水的Cd为重点。

  • 标签: 重金属 污染 生态风险 变化趋势 洞庭湖 表层沉积物
  • 简介:采用技术哲学、安全管理学、人机工效学及行为安全学等理论方法,通过探讨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人因风险预控基本规律,讨论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人因风险预控技术体系。首先,在梳理国内外应急救援人员行为相关文献基础上,提出开展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人因风险技术体系架构的可能性。其次,从安全管理学及技术哲学角度,对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人因风险技术作为一门社会技术进行概念解读,提出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人因风险预控技术体系架构应遵循的几项逻辑原则。最后,结合煤矿重大瓦斯事故现实情境,采用人机工效学及行为学理论方法探讨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人因风险预控技术的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标准价值、内容与方法,其中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人因风险预控技术体系主要内容方法包括基础技能训练体系与应急处置行为技能体系应用操作、具体行为技能指标测试方法及操作程序等。研究表明,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人因风险预控技术体系架构对于提高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改进并提升事故处置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性及实际价值。

  • 标签: 重大瓦斯事故 应急处置 人因风险 风险预控技术 技术哲学
  • 简介:采用静态法测定了毒死蜱对六种水生节肢动物的48h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按实测浓度计,毒死蜱对大型溞Daphniamagna、老年低额溞Simocephalusvetulus、多刺裸腹溞Moinamacrocopa、锯缘真蚤Eucyclopsserrulatus、介形虫Pseudocandonasp.、花翅摇蚊Chironomuskiiensis幼虫的48h-LC50(单位:μg·L-1)分别为0.523、0.0528、0.178、7.32、2.75、90.3。这表明毒死蜱对于上述6种水生节肢动物均属于剧毒。将稻田施药下的环境浓度预测值(EECs)与基于实测浓度的48h-LC50相比对,得到毒死蜱相对于6种水生节肢动物的急性风险商值(RQ)分别为10.29、52.95、27.20、0.73、1.96、0.06。这说明除了摇蚊幼虫,按推荐剂量使用的毒死蜱对于其他5种水生节肢动物有较高程度的急性风险

  • 标签: 毒死蜱 浮游动物 摇蚊 环境浓度
  • 简介:林丹(γ-HCH)作为曾广泛应用的有机氯农药,自2000年在中国停止生产以来,全国范围内环境介质中仍广泛检出,对生物体及自然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在收集γ-HCH的沉积物毒性数据基础上,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线,得到急性基准值CMCsed=0.005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SD)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得其沉积物质量基准。选取7种常用模型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最终采用S-Logistic模型拟合γ-HCH急性毒性曲30μg·g^-1;采用S-Gompertz模型拟合γ-HCH慢性毒性曲线,得到慢性基准值CCCsed=0.00106μg·g^-1。我国七大水系68.2%的水体沉积物中γ-HCH的残留浓度均低于其CCCsed,说明其风险较低。但是,在海河和辽河流域某些点位的残留超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获得的沉积物基准值对评估沉积物中γ-HCH的生态风险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Γ-HCH 物种敏感度分布 沉积物质量基准 相平衡分配法
  • 简介: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品的世界.我们使用或消费的几乎任何一种产品都含有人造化学品.1930年全球化学品产量约为100万吨;而现在却达到了4亿吨.去年全球化学品产量估计接近2万亿美元.

  • 标签: 事实数据 化学品风险管理 化学工业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