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近代汉语中表示"全然"意义的副词"通身""通深",是方言色彩较浓因而稍显特殊的副词。关于其来源和形成,冯春田、魏红在《明清山东方言的几个语法问题》及别的大作中认定"来源于名词‘通身’",是名词"通身""语法化的结果"。①笔者觉得冯、魏大作推论多于实证,结论令人生疑,故撰此文以向二位及语言学界同仁请教。表示"全然"义的"通身"见于《醒世姻缘传》中。

  • 标签: 语气副词 近代汉语 《醒世姻缘传》 山东方言 语法问题 语法化
  • 简介: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梳理分析副词“倒”的语义语用功能,认为表对比和肯定是其两个基本语义,对比义分为凸显、反预期和转折。对比义出现的条件是“倒”字句存在一个与本句意思相反、相对或不一致的语用前提。“倒”处于对比义时,信息表达焦点在“倒”句;处于肯定义时,信息表达焦点落在“倒”句后的句子上。依据相关的统计分析,“倒”的教学在内容上应分层次、分阶段,在策略上应从浅显的语义切入,注重其隐含语境的还原和固定结构的利用。

  • 标签: 语义 语用 对比 肯定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强程度范畴是人们心理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比较分类的范畴化。范畴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比较级强程度范畴内的副词"更"、"更加"和"越发"在语法结构和语义机制方面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及差异性。

  • 标签: 程度副词 构式 语义 “更” “更加” “越发”
  • 简介:语气副词“一(壹)”在上古汉语中可以表示程度超出说话者的预期。文章考察分析后认为,这种功能的“一(壹)”搭配表程度义的谓语,其所在的句子负载感叹语气,不出现于对比语境。这些共时分布特征是反推“一(壹)”的来源和语法化轨迹的重要依据。“一(壹)”的意义经历了“一(个)〉一(类)〉同样〉一概〉完全〉肯定〉竟然”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壹)”的客观数量义淡化,主观性增强。

  • 标签: 语气副词 “一(壹)” 偏离预期 分布特征 语法化轨迹
  • 简介:语气副词是表现人的主观意志、情感认识的副词,以其意义较为抽象、空灵,语用条件也颇为复杂而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探讨语气副词的主观性和相应的主观化,有助于加深对语气副词本质的认识,对语气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语气副词 主观化 现代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 主观意志 语用条件
  • 简介:多义性是观察语义演变的窗口。古汉语副词“方”有多个义项,其中“正好”是原型义,“刚刚/才、正在、仅仅、几乎、马上、P才Q”是衍生义。“方”遵循如下引申路径:1)“正好→仅仅→P才Q”;2)“正好→同时→刚刚/才、正在、(当即→)即将”。衍生义的实现是篇章用法固化的结果,“方”的语义演变具有共性意义。

  • 标签: 古汉语 副词 “方” 多义性 语义演变路径 篇章用法
  • 简介:韩国语中的副词形语尾在韩国语语尾体系中具有重的地位,在第7次韩国学校语法教学大纲中把第6次韩国学校语法教学大纲中不认定的副词形语尾纳入语尾体系,将副词形语尾与名词形语尾和冠形词形语尾并列组成转成语尾,作为外语教育的韩国语语法研究也应针对这种变化对副词形语尾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对作为外语教育的韩国语语法改革,语法难点的解析及教材的编纂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副词形语尾 从属连接语尾 对等连接语尾 副词从句 复句体系
  • 简介:本文讨论现代汉语副词"真"语义主观化的过程,将副词"真"的主观性意义概括为:"确认真实性"、"真实性程度高"、"主观评价",这三个意义的主观性逐渐增强。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副词"真"不能出现的语境。最后,将研究结论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针对副词"真"的教学建议。

  • 标签: “真” 主观性 副词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依据新疆大学70万字的维汉中介语语料库,着重检索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时间副词关于“还”的掌握和使用偏误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产生这类偏误的原因,以期能对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过程中关于时间副词的教学提供些许思路。

  • 标签: 中介语语料库 时间副词&ldquo 还&rdquo 偏误
  • 简介:副词“一下子”在一般词典和教材中的解释是“表示短暂的时间,很快、立刻、突然”可是在留学生的话语中出现的有关“一下子”的病句,却难以用上面的定义解释,因此本文把“一下子”和“一时、立刻、忽然”等表示短暂时间的词在语义,语法,语用3个层面上的差别进行对比,认为“一下子”的基本意义是强调动作状态的瞬间变化,带有一次性和不可持续性。文章最后分析了留学生病句中的偏误。

  • 标签: "一下子" 知识时间 副词 留学生 病句 对外汉语
  • 简介:摘要委婉类语气副词作为表达语气和主观态度的一类词,是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分析得出留学生使用“难免”的频率较低,偏误率较高,误代偏误较多,易与“未免”、“不免”混用。随着留学生等级的提高,正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难免”的习得过程分为发生期-高涨期-稳定期。留学生在无等级和初级阶段为避免犯错采取规避策略,中高级阶段容易误用。这要求教师在初期应多鼓励学生使用新词,在课堂中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使用。在中高级应适当纠错,加强词语搭配和对比辨析的教学力度。

  • 标签: &ldquo 难免&rdquo &ldquo 未免&rdquo &ldquo 不免&rdquo 偏误分析 习得研究
  • 简介:“モト”和“ナカ”都是名词,且都是方位性名词。从汉语意思看,两者分别是“~在~下”和“~在~中”,都属于空间名词。例如,“青空のモトで本を読む”和“部屋のナカで本を読む”。前者的意思是“屋外で読書すゐ”,后者的意思是“室内で読書すゐ”。如果将两句中的“モト”和“ナカ”调换的话,就变成“青空のナカで本を読む”和“部屋のモトで本を読む”。这样,前者意思是“空中で読書すゐ”;后者则不能作为句子成立。从中能够发现“モト”和“ナカ”虽然有类似之处,但是也有差异。

  • 标签: モト和ナカ 副词性 异同 支配性上下性
  • 简介:本论文吸收焦点理论与情态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两个语义分析标准,从结构与意义两个层面对限定副词和限定助词共现的双重限定句进行了探讨。结论指出,不管限定副词和限定助词在句中是否拥有相同的焦点和辖域,双方在语义上通常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这一语义差异有可能体现在基本义上,也有可能体现在附加义的命题义或语气义上。本研究尝试性地解决了先行研究中少有涉猎的限定副词与限定助词在双重限定句中的功能分工问题。

  • 标签: 双重限定句 限定副词 限定助词 焦点
  • 简介:功在于“备”力存于“悉”──读何乐士《左传范围副词》王宁何乐士著《左传范围副词》一书,已由湖南岳麓书社出版。这本书的出版带给我们一个令人欣喜的信息:瑞士苏黎士大学的高思曼教授与特邀去欧洲从事研究的何乐士教授,正在进行一次非常切实的合作。他们的计划是对...

  • 标签: 范围副词 《左传》 先秦文献语言 汉语研究 语言现象 归纳法
  • 简介: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和双语对译语料,考察时间副词"才"与句尾"了"的共现偏误及其原因。研究提出,对时间副词"才"与句尾"了"不共现的本体语法解释不利于教学语法的可操作性。通过分析英、俄、韩、日、泰、越南等不同母语类型学习者的一语迁移,发现共现偏误的原因及共现偏误分布的特征,进而归纳出该偏误对所有学习者来说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时间副词"才"在教学语法和国别化教学中应给予区别对待。

  • 标签: 共现偏误 母语迁移 教学语法
  • 简介:摘要本文试图从把汉语当作第二语言来学习的角度来寻找“不”和“没(有)”的判别方式,通过过往相关研究的阅读和思考,我们发现动词“是”的否定式永远都为“不是”;就时体特征而言,进行体的否定表达永远都用“没(有)”,而在其它的否定句中,只要它们的对应肯定句都以完成体来表示的,则都是用“没(有)”;其它情况,诸如对经常性习惯性动作的否定、对主观的否定、对性质状态的否定以及表达认识、判断等等都用“不”。

  • 标签: &ldquo 不&rdquo &ldquo 没(有)&rdquo 判别方式 肯定式 否定式
  • 简介:汉语中双音节副词后的“地”历来是羡余的。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地”出现频率在逐渐降低,零形式化的趋势也愈来愈明显。其原因是在双音节化作用之下,“地”经历了“词汇形式〉副词〉词缀/形尾〉零形式”的语法化过程。

  • 标签: 双音节副词 “地” 零形式化 原因
  • 简介:本文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程度的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连接副词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在议论文中连接副词的使用频率和作文分数的高低有较高的相关性。高分组的学习者比低分组的学习者使用更多次数和类别的连接副词,在连接副词的使用上具有较强的语体意识。

  • 标签: 语料库 EFL学习者 连接副词 汉语迁移
  • 简介:本文作为日语程度副词历时研究的一环,从中古时代主要文献的会话部分中抽出表示“程度极高”的一类程度副词,对它们在当时的使用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使用分布上,“ぃと”,、“ぃみじく(ぅ)”、“ぃたく(ぅ)”“あまり”是中古时代文献的会话部分中最具代表性的程度副词,并推测它们是当时人们口语中经常使用的程度副词;“汉文训语”“ぉはきに”“きなはだ”与“和文语”的“いと”“いみじく(う)”使用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语法功能上,“いと”“きはめて”“ぁまり”易与形容词、“いみじく(ぅ)”“ぃたく(ぅ)”易与动词共现。

  • 标签: 历时语言学 日语程度副词 中古时代 使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