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建立小型猪下颌骨放射骨坏死动物模型基础上,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下颌骨放射骨坏死形成、发展的超微结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对6只小型猪右侧下颌骨进行25Gy和28Gy一次照射,建立小型猪右侧下颌骨放射骨坏死动物模型,分别于照射结束后3、4、5个月切取右侧下颌骨放射骨坏死部位死骨,制备标本,进行电镜检查分析。结果:照射后的早期骨胶原纤维即受到破坏,骨细胞先出现细胞膜破坏,随后胞质出现空泡,细胞器裂解,最后出现核变化。大剂量照射后骨细胞的破坏出现早而重,并且加速了骨细胞的裂解、死亡。结论:骨细胞细胞膜及细胞质较细胞核对放射线更为敏感,照射后骨细胞死亡过程首先发生在细胞膜及细胞质内,与以往认为细胞核损伤在先的观点不同。

  • 标签: 放射性骨坏死 小型猪 电镜
  • 简介:目的:评价一种供临床使用的电脑色度计(ShadeEyeNcc)测色的准确。方法:以临床上最常使用的VitaClassical比色板为标准,使用ShadeEyeNcc对色片的色度值进行测量,如果测量结果和该色片的色度值相符,则认为测量正确,反之,则认为是错误的。共测量5个比色板80个色片,计算测量准确率。选择15名无视觉缺陷的受试者进行Vita-Vita实验来测试视觉比色的准确率。使用卡方检验对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ShadeEyeNcc色度计比色的准确率为45%,高于视觉比色的准确(39.16%),但差异尚不具有显著。结论:视觉比色的准确在不同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ShadeEyeNcc比色显示出了高度的重复性;但就本次试验而言,其测量的准确与视觉比色相比,差异尚不具有显著

  • 标签: 色度计 VITA比色板 烤瓷
  • 简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是人体内的还原酶与蛋白质或脂质发生不可逆反应所形成的,在糖尿病(diabeticmellitus,DM)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炎症骨破坏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但AGEs与糖尿病骨破坏之间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AGEs与糖尿病炎症骨破坏的发生发展和对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炎症性骨破坏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 简介:正畸治疗中.开拓间隙的主要手段有拔牙、扩弓、邻面去釉和推磨牙向远中。拔牙是获得间隙的最好方式,但不是适合所有病例:扩弓可获得间隙,但是殆关系不稳定,容易复发:邻面去釉也可获得一定的间隙,但是口腔卫生情况较差的患者.可能会发生继发龋:推磨牙向远中逐渐成为目前正畸治疗中常用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非依赖磨牙远移技术的报道很多,与传统的利用口外支抗的矫治器相比.利用口内支抗的非依赖磨牙远移技术作用力持久,不需要依赖患者的配合,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磨牙远移 非依赖性 推磨牙向远中 口腔卫生情况 正畸治疗 邻面去釉
  • 简介: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10w-intensitypulsedultrasound,LIPUS)对大鼠正畸牙根吸收的作用。方法158只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根吸收的动物模型,100g初始力值加载于大鼠右侧上颌两中切牙与第一磨牙之间14d,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加力组、100MW/cm^2超声治疗组和150MW/cm^2超声治疗组。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根表面吸收状态,同时测量牙根吸收指数。结果LIPUS超声组降低了牙根吸收指数,100MW/cm^2超声治疗组(2.08±0.51)%与150MW/cm^2超声治疗组(2.78±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倍扫描电镜下可见修复性牙骨质形成。结论LIPUS对大鼠正畸牙根吸收有修复作用。

  • 标签: 超声 牙根吸收 大鼠 正畸
  • 简介:与癌症治疗相关的口腔黏膜炎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放化疗急性并发症。一般来说,头颈部癌症放疗或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较高,也较为严重;单纯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较低,程度较轻。严重的口腔黏膜炎造成病人疼痛、吞咽困难、继发感染、营养障碍,影响癌症的治疗,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本文对国内外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建立情况和新近的各种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黏膜炎 放疗 化疗 动物模型 防护
  • 简介:目的:挽救手术是复发口腔口咽癌一种有可能根治的治疗方法。肿瘤复发灶切除后巨大缺损的修复重建是治疗的难点,本研究对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行挽救手术切除及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并评估其近期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3例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患者,男17例,女6例,行挽救手术切除肿瘤并以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缺损。19例口腔癌,4例口咽癌;复发癌临床分期为3例rCSIII期,20例rCSIV期;在首次治疗方面,15例行手术治疗,4例放疗,4例手术后辅以放疗;之后的再次治疗方面,1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0例进行根治放疗,2例行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放疗。所有患者均无远处转移。其中21例患者行肿瘤复发灶的广泛切除,2例患者进行颅颌面切除。肿瘤切除术后缺损采用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皮岛大小6cm×7cm~10cm×22cm,9例患者采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颌面洞穿缺损。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远端皮瓣局部坏死、供区切口裂开及口内外瘘道各1例。4例患者(17.4%)术后可正常进食固体食物,11例患者(47.8%)可进食软食,4例患者(17.4%)可进食流质食物,4例患者(17.4%)需留置经鼻胃管,鼻饲流质饮食。9例患者(39.2%)术后发音正常,8例患者(34.8%)术后发音尚清楚,3例患者(13.0%)术后语音不清,3例患者(13.0%)术后需永久性气管造瘘。随访3~72个月(中位时间15.7个月),15例患者(65.2%)无复发生存,2例患者(8.7%)复发生存,6例患者(26.1%)在随访3~18个月时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无复发生存患者的第二次治疗至复发时间为7.40±0.53个月,复发、转移、死亡患者的时间为4.83±0.42个月,两者间差异显著。结论:挽救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是一种有效�

  • 标签: 挽救性手术 口腔鳞癌 口咽鳞癌 下斜方肌皮瓣 肿瘤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骨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基骨弓宽度及二者协调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骨Ⅲ类错(牙合)患者33例为实验组,47例个别正常(牙合)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扫描颌面部,将扫描后图像导入Mimics10.01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测量牙弓宽度、基骨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宽度之差,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骨Ⅲ类错(牙合)组上颌牙弓宽度与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下颌牙弓宽度大于正常(牙合),其中下颌第一磨牙处平均宽度正常(牙合)为(56.26±3.09)mm,骨型Ⅲ类患者为(57.78±3.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Ⅲ类错((牙合)上颌基骨弓宽度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处正常(骀)为(59.11±5.97)mm,骨型Ⅲ类患者为(56.23±5.28)mm,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基骨弓宽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在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处分别为(47.44±2.96)mm、(59.81±3.87)mm和(76.20±4.20)mm,与正常(牙合)相比差异显著(P<0.05).骨Ⅲ类错(牙合)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值均小于正常(牙合)(P<0.01),而牙弓宽度差值仅在尖牙处差异显著(P<0.05),其余牙位测量项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骨Ⅲ类错(牙合)组上颌基骨宽度发育不足,下颌基骨宽度发育过度.②骨Ⅲ类错(牙合)的宽度不协调表现在基骨水平,牙弓对基骨弓宽度不调有代偿.

  • 标签: 骨性Ⅲ类错 牙弓宽度 基骨弓宽度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探讨成年单侧完全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收治的16例未伴有唇裂的成年单侧完全腭裂患者(腭裂组),通过拍摄标准头颅定位X线片,测量相关头影指标,并同时与20名正常成人(正常组)的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其上颌骨在三维方向上的发育情况。结果男性和女性研究群体中,上颌骨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关系以及上颌骨长度与颅底长度的比值、面中份的高度与全面高的比值、上颌宽距与上面宽的比值,腭裂组与正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单侧完全腭裂患者上颌骨的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发育基本正常。

  • 标签: 腭裂 上颌骨发育 头影测量
  • 简介: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一直是正畸医师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本研究以成人骨安格尔Ⅲ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正常组比较分析,以分析骨Ⅲ类患者的口周肌压力特征,了解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

  • 标签: 骨性Ⅲ类错 正常 口周肌压力
  • 简介:目的:探讨实型成釉细胞瘤分期治疗的可行。方法对13例实型成釉细胞瘤患者采取分期手术治疗,一期采用刮除术加开窗术治疗,二期手术去除残余组织并磨除相邻骨质,术后定期X线片追踪观察疗效。结果13例患者中3例患者一期手术后失访。10例经术后1~4年追踪观察,9例效果满意,原肿瘤区骨质恢复良好,未见复发,1例患者在二期手术后24个月复发。结论实型成釉细胞瘤采用分期治疗法确切可行。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刮除术 开窗术 分期治疗
  • 简介:患者,男,19岁。因下颌前突,要求手术治疗。一、临床检查颜面部左右基本对称,面中线居中,侧貌为凹面型。双侧颞下颌关节未闻及弹响音,无压痛,开闭口运动无异常,运动对称。恒牙(牙合),双侧磨牙为近中尖对尖关系,前牙反(牙合),下颌牙列轻度拥挤,下切牙舌倾,17、27颊倾,46、36、37、26(牙合)面均可见银汞充填体(图1)。无口腔不良习惯,否认家族史,有两年正畸治疗史。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心理障碍患者 手术治疗 前牙反(牙合) 骨性 口腔不良习惯
  • 简介:目的建立能用于细胞增殖诱导研究的涎腺放射损伤细胞学模型。方法对离体培养的大鼠颌下腺细胞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MTS法检测其细胞的增殖率。结果与未照射组相比,3Gy以下剂量,细胞增殖率未见明显改变,5Gy以上的剂量,细胞仍有部分增殖,但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而7Gy以上的剂量照射则表现为细胞的大范围死亡。结论一次大剂量照射对离体培养下的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形态和增殖率均造成一定的影响,5Gy剂量照射下的鼠颌下腺细胞可用于细胞增殖诱导研究的放射损伤细胞学模型。

  • 标签: 颌下腺 放射性损伤 细胞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纯钛作为全口义齿上颌腭托材料在口腔内长期应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由同一全口义齿专家多次镶配全口义齿的患者11例,最后一副义齿为钛制上颌腭托,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及义齿检查.结果:采用传统PMMA制作的全口义齿的重做原因,主要是上颌基托折裂(72.7%),其次为不舒适(27.3%)和固位差(27.3%),改用钛制腭托义齿后,平均戴用2.95年未出现折裂;72.8%的患者认为钛制腭托义齿优于PMMA腭托义齿,主要表现在异物感小,固位好,舒适,质轻,可以改善口干症状,18.2%的患者认为两种义齿使用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别.钛制义齿磨光面45.4%出现色素沉着,27.2%颜色变暗.腭部粘膜末见明显炎症.在咀嚼功能、发音、冷热刺激的敏感性及味觉方面两种材料义齿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全口义齿上颌腭托采用纯钛制作,其抗折性能、舒适优于传统PMMA,但长期应用后,部分腭托磨光面出现色素沉着及颜色变暗,对固位及适合的影响因受个人因素、义齿制作质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上颌钛制腭托 全口义齿 临床应用 纯钛 调查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不同临床条件下的应用情况。材料与方法12名存在支抗控制问题的患者(13~52岁,3名男性,9名女性),治疗前获取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照片及研究模型。根据相应的标准,确定每个患者不同的植入位置。共计植入19枚微螺钉,以实现不同类型的牙齿移动。结果微螺钉的应用在多种不同的临床条件下都获得成功,例如:压低前牙,压低后牙,伸长并排齐阻生牙,作为远中移动牙齿的支抗,作为远中移动后的保持,前移磨牙,在后牙支抗不足的情况下用以内收上下颌前牙,在后牙缺失时唇倾并压低下颌前牙以及在关闭间隙过程中加强后牙支抗。结论本研究所展示的新型的微螺钉作为一种非牙支抗,在很多传统支抗无法应用的情况下显示了优良的治疗效率。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牙齿移动 临床应用 治疗效率 螺钉 下颌前牙
  • 简介:目的观察Beyond冷光美白技术在着色牙美白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于河北省承德市口腔医院就诊的52例无明显釉质缺陷及过大髓腔的着色牙患者,使用Beyond冷光进行牙齿美白。治疗后立即观察疗效,并分别于6、12、24、36个月后观察颜色的改变情况。结果Beyond冷光美白后VITA比色提高了5~12个色阶,36个月后颜色有少许回复。结论Beyond冷光美白效果显著。

  • 标签: BEYOND冷光美白 凝胶型美白剂 内源性着色牙
  • 简介:目的研究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应用于成人严重双颌前突,评价所采用的数字化排牙,个性化舌侧矫治器、拔牙模式、支抗设计等,是否可以满意地改善侧貌的美观。方法纳入15例严重双颌前突病例,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应用横腭杆和腭部种植支抗,用统一的治疗设计进行舌侧矫正。其中1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25.5±3.1)岁,平均疗程(28.9±3.3)个月。治疗前后X线进行传统头影测量,同一坐标系重叠CBCT图像进行3D测量,研究前牙的内收,牙槽骨的改建,牙长轴,牙弓宽度,面下1/3垂直向的改变等与面部美学有关的数据。结果治疗后头影测量结果显示U1-SN减小(-13.2±5.2)°,上下切牙切缘平均内收7.5、6.3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4.0、6.3mm,P〈0.01;上颌突度A点平均内收1.2mm,P〈0.05。CBCT测量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切缘后移7.1~7.8mm,尖牙牙尖后移6.4~6.6mm,P〈0.05;切牙、尖牙根尖点后移3~4mm,无显著差异。磨牙0.5~1.0mm近中移动、-0.2~0.6mm垂直向移动以及宽度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为成人严重双颌前突个性化舌侧矫正的治疗模式和三维力系统提供临床参考数据,能够简单有效地大幅度内收前牙,有满意的垂直向和横向控制。

  • 标签: 个性化舌侧矫治器 严重双颌前突 拔牙正畸 种植支抗 三维测量
  • 简介:上颌快速扩大(rapidmaxillaryexpansion,RME)是一种矫治上颌横向宽度不调的常用方法,随着对该研究的日益加深.这种方法不仅被用于矫治上颌狭窄,后牙反雅,轻中度牙弓拥挤.而且也有国外文献报道用于治疗鼻腔、上呼吸道阻塞及传导听力下降。笔者在临床中治疗1例上颌狭窄合并传导听力下降病例,上颌狭窄改善后听力恢复,国内尚未见同类报道.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上颌快速扩大 听力下降 传导性 治疗 上呼吸道阻塞 常用方法
  • 简介: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非龋颈部硬化性楔状缺损。在这些缺损中牙本质都存在病理性改变,常常会有牙本质小管的部分或全部闭塞。这些缺损对酸蚀和粘接的反应与正常牙本质不同,常常在临床治疗中产生一些并发症。本文回顾了文献上最常引用的致病因素、临床诊断以及形态和化学特征:同时详细地就最新粘接剂与此类牙本质粘接潜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文章还重点讨论了提高牙本质对粘接剂适合方法的近期进展,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主要缺陷。

  • 标签: 树脂 非龋性 牙颈部缺损 粘接性能 病理性 硬化性缺损
  • 简介: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是指预防、诱导和阻断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达到儿童颅面[牙合]功能与美观的协调与平衡。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概念提倡的是早期和及时,并且贯穿于乳牙列期、混合牙列早期和晚期、恒牙列期等各个颅面[牙合]的发育时期。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遵循早期和阶段的原则,通过预防错[牙合]]的发生、辅助治疗与错[牙合]畸形形成有关的口腔疾病及牙外伤、纠正口腔不良习惯、诱导牙萌出建[牙合]、治疗牙发育不良造成的咬合紊乱、阻断能造成功能和健康损害的咬合障碍、矫正面颌发育不调的骨畸形,以达到颅面[牙合]的美观及功能完美协调发展和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应用活动矫治、功能矫治及固定矫治等技术,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矫正错[牙合],以达到临床阻断和预防的最大治疗效果,并简化错[牙合]的矫治,最终减轻患儿的治疗负担。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是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 标签: 儿童错牙合畸形 早期矫治 颅面发育 牙萌出建牙合 儿童口腔医学 口腔正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