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GLP-1受体激动剂组(GLP-1组,接受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治疗)和DPP-4抑制剂组(DPP-4组,接受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8周。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8周后两组FBG、2hPG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DPP-4组比较,GLP-1组治疗后FBG[(7.48±0.45)mmol/L比(6.64±0.28)mmol/L]和2hPG[(11.15±1.01)mmol/L比(9.26±1.82)m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5。GLP-1组与DPP-4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9.2%比33.3%)无显著差异,P=0.078。结论:与DPP-4抑制剂比较,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在控制血糖和减轻体重方面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1 二肽基肽酶4 糖尿病 2型
  • 简介:目的分析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研究组在缬沙坦的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于治疗2个月后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于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4%)明显比对照组(73.33%)高,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的收缩压(122.57±10.14)mmHg及舒张压(78.34±7.24)mmHg均明显比对照组(137.45±9.34)mmHg、(91.23±6.69)mmHg低,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于治疗后空腹的血糖值(5.83±2.27)mmol/L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8.15±2.34)mmol/L均明显比对照组(7.16±1.48)mmol/L、(10.05±2.54)mmol/L低,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可对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 标签: 缬沙坦 氨氯地平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住院及远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248例连续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组(82例)和非糖尿组(16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及远期[平均(42.33±17.13)个月]病死率.结果糖尿合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为33%.糖尿组患者入院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组(P<0.01,P<0.01,P<0.05).糖尿组心功能不全(killipⅡ~Ⅳ级)的患者多于非糖尿组(P<0.05).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的患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组单支病变的患者明显少于非糖尿组(P<0.05).糖尿组患者住院病死率与非糖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期病死率糖尿组患者明显高于非糖尿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HR=3.65,95%CI1.11~11.96)和心功能不全(HR=3.85,95%CIl.41~10.46)是远期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糖尿合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住院病死率与非糖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和心功能不全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远期病死率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病死率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在高血压伴糖尿患者中通心络胶囊与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有效性.方法将84例高血压伴糖尿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常规组(42例,常规疗法+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组(42例,常规组方案+通心络胶囊).对比治疗后血压、血糖指标,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疗效检验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伴糖尿患者联合通心络胶囊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能够显著控制血压和血糖指标,改善疗效.

  • 标签: 通心络胶囊 非洛地平缓释片 高血压 糖尿病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胰岛素泵与传统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维吾尔族2型糖尿的疗效。方法:80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组(40例),常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40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2hBG)〈10.0mmol/L]的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CSII组治疗后各时段血糖(FBG,2hBG)均明显低于MSII组(P〈0.01,〈0.05)。和MSII组比较,CSII组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时间显著减少[(12.9±3.3)d:(8.3±2.1)d],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46.9±5.1)U/d:(30.5±6.7)U/d]。P均〈0.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糖尿患者血糖优于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治疗
  • 简介:问:我是一名高血压患者,一直按照医师的意见坚持服用“纳催离”(引达帕胺,一种利尿剂降压药)和“卡托普利”(ACEI类降压药),降压效果较好。今年二月在医院检查时,发现我患了糖尿,并开始服用降糖药,现时我的空腹血糖为6.5-8。有报道说利尿剂可增加糖尿风险。请问,我可以继续服用纳催离吗?如果需要更换,我可以选择哪些药物?

  • 标签: 糖尿病患 利尿剂 ACEI类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 引达帕胺 卡托普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孕妇的疗效以及新手儿甲状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运动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只应用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对新手儿甲状腺功能影响的影响,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引产术率、子痫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剖腹产、蛋白尿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重增加现象发生明显小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控制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T3、FT3、T4、FT4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TSH值均高于正常值,对照组新生儿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运动联合胰岛素能够显著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运动疗法 胰岛素 新生儿结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①探讨不同的中医体质在糖尿肾病患者中的分布规律;②初步分析本常见中医体质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①采用横断面病例调查的研究方法,以中医体质问卷为手段采集200例糖尿肾病患者中医体质信息;②通过频数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本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并按体质类型分组,比较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各组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者以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偏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进行统计描述,选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等级资料的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统计百分比和卡方检验验证一致性,采用officeexcel软件制作图表。结果200例糖尿肾病患者中,痰湿质、阴虚质患者在各个糖尿肾病分期的分布较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患者处于糖尿肾病II期者较多,气虚质患者处于糖尿肾病IV期者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例糖尿肾病患者中,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四种以痰湿质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最为明显,其次是湿热质、阴虚质、气虚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最为明显,气虚质升高最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肾病的中医体质分布主要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气虚质。其中湿热质患者多见于疾病早期,患者血脂偏高者多,肾功能减退者较少;痰湿质在疾病早中期都较多见,属于过渡期体质,患者血脂升高者较多,肾功能减退者较少;阴虚质体质可见于本的整个病程中,患者年龄、血脂、肾功能均无明显差异;气虚质主要出现在疾病后期,且患者年龄偏大,肾功能减退比例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中医体质 中医防治
  • 简介:听起来.可可粉似乎不适合糖尿人。但事实上.可可粉可能不失为帮助糖尿患者预防心脏并发症的一剂良方。心脏糖尿患者的头号死亡原因。最近发表于《美国心血管学院》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可可粉中的活性成分类黄酮可改善糖尿患者的血管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

  • 标签: 糖尿病患 血管功能 可可粉 心脏并发症 糖尿病人 死亡原因
  • 简介:目的:对比培哚普利与美托洛尔治疗糖尿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8例糖尿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各7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培哚普利,给予对照组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E峰/A峰比值(E/A)及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结果观察组LVEF、Tei指数、E/A均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症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3.3%,观察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结论培哚普利治疗糖尿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效果优于美托洛尔,长期应用有较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培哚普利 糖尿病 心功能不全
  • 简介:由长城国际心脏学会议组委会、美国心脏学学院(ACC)、亚太心脏联盟(APHA)、美国心律学会(HRS)、日本循环器学会(JCS)、欧洲高血压学会(ESH)、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等多个国内、

  • 标签: 心脏病学 会议 国际 美国心律学会 ACC 征文
  • 简介:目的针对他汀类药物在糖尿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福田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8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资料等统计分析,对他汀类药物应用的影响因素、计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外周血管对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性别、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病史等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有较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种类和剂量进行分析,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其中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最为常用,辛伐他汀常见的使用剂量为20~40mg,阿托伐他汀的最常用剂量为20mg,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常用剂量患者所占的比例为71.66%、77.78%。结论在糖尿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应用中,需要医生加强对患者进行相关药物使用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他汀类药物
  • 简介: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在2型糖尿患者中的治疗方式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64例2型糖尿患者,将其分为两组,1组进行常规治疗,2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的为13例,占比例的40.6%,治疗有效的为14例,占比例的43.8%,治疗无效的患者为5例,占比例的15.6%。2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为23例,占比例的71.9%,治疗有效的为8例,占比例的25%,治疗无效的仅为1例,占比例的3.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2型糖尿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糖尿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血脂水平变化。方法连续入选318例AMI住院患者,检测入院后24h内血脂水平。根据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分为AMI非糖尿组(n=238)及AMI糖尿组(n=80),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差异。结果两组患者AMI早期,除载脂蛋白A(apoA)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糖尿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除apoA外,血脂水平与非糖尿患者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2型糖尿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2型糖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饮食控制、自我检测状况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患者采用延续护理,能够明显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2型糖尿病
  • 简介:第二十六届长城国际心脏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国际心血管预防与康复会议2015将于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长城国际心脏学会议组委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主办,ACC、ESC、WHF、AHA/ASA、等30多个国内外著名心血管学术组织和医院单位联合协办。

  • 标签: 心脏病学 会议 国际 中国医师协会 中华医学会 心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