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由国务院组织召开的这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的召开非常重视,李岚清副总理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人民健康的关心和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必将大大推动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开创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新局面。

  • 标签: 结核病 防治工作 疫情分析 张文康
  • 简介: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rgrinlinkedkinase,ILK)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ILK60例胰腺癌和32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K蛋白胰腺癌细胞胞质内和胞膜上以及间质中均有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65.0%(39/60),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18.8%(6/32,P〈0.05)。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ILK胰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3039334-195116,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144613±30074(P〈0.05)。胰腺癌组织中,ILK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ILK胰腺癌组织高表达,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整合素连接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印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促凋亡蛋白Smac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胰腺癌、15例胰岛素瘤和1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Livin和Smae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胰腺癌、胰岛素瘤和正常胰腺组织Liv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3.9%(34/46)、73.3%(11/15)和14.3%(2/14)。胰腺癌、胰岛素瘤均高表达,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值均〈0.05)。Livin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或〈0.01)。胰腺癌、胰岛素瘤和正常胰腺组织Sma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9.1%(18/46)、100%(15/15)和92.9%(13/14)。正常胰腺和胰岛素瘤组织均高表达,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胰腺癌组织(P值均〈0.05)。Smac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患者年龄有关(P〈0.05或〈0.01)。结论Livin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而Smac防止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胰腺肿瘤 凋亡抑制蛋白质类 凋亡调节蛋白质类 LIVIN SMAC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iPad床边健康教育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哮喘患儿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患儿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使用iPad进行床边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合理饮食、避免呼吸道感染、坚持运动、遵医用药、避免接触过敏源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应用iPad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哮喘 儿童 雾化吸入治疗 护理 IPAD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时进行临时起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10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临时起搏治疗组和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临时起搏治疗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则明显高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进行临时起搏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时起搏
  • 简介: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使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临床中按常规方法给病人做健康教育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有文献[1]报道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和整体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为依据,自设患者需求调查表,调查患者总体需求,然后实施整体护理,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
  • 简介:Asahara等^[1]1997年首次报道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EPC)分离成功,并可用于体内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血管生成指从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生长出新的以毛细血管为主血管系统的过程。近年来,血管EPC的存在已经确认,其与血管生成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讨论血管EPC的来源、特性及其肿瘤发生和治疗中可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血管内皮祖细胞 肿瘤 血管生成
  • 简介:目的研究胺碘酮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高危患者房颤中的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循环下92例窦性心律、年龄〉50岁的瓣膜性心脏病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和安慰剂。试验组除常规药物外,术后加用胺碘酮。两组比较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的发生率。试验终点为术后第30天。结果瓣膜置换术后两组比较,试验组房颤发生率(8.5%)小于对照组(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降低瓣膜置换术后高危患者房颤发生率,有效预防术后房颤的发生。

  • 标签: 胺碘酮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cellnuclearantigen,PCNA)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2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乳腺癌切除石蜡标本中PCNA和hMSH2的表达。结果68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44.1%(30/68),hMSH2的阳性表达率为54.4%(37/68)。PCNA和hMSH2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5)。PCNA和hMSH2表达呈正相关(r=0.278,P=0.022)。结论PCNA与hMSH2表达的相互影响与乳腺癌的发生可能有关,联合检测PCNA和hMSH2蛋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 标签: 乳腺癌 PCNA HMSH2
  • 简介:目的探讨Artemin及其受体GFRα3(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receptorα3)胰腺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CR、荧光定量RT—PCR和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100例人胰腺导管癌组织标本和40例正常胰腺组织的Artemin、GFRα3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尤其与嗜神经转移的关系。结果100例标本中64例存在神经转移,转移率为64%。Artemin、GFRα3蛋白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正常胰腺组织的(2.697±0.231)倍和(2.599±0.588)倍;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正常胰腺组织的7.01和4.63倍。胰腺癌组织Artemin、GFRα3蛋白表达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均无关。且靠近神经组织的癌细胞Artemin、GFRα3阳性程度高于远离神经组织癌细胞。结论Artemin、GFRα3参与胰腺癌的发生,两者胰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和胰腺癌嗜神经性关系密切。

  • 标签: 胰腺肿瘤 ARTEMIN GFRα3 肿瘤转移 疼痛 嗜神经浸润
  • 简介:皮肤创伤后的修复和愈合一直是外科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和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采用于细胞修复伤口成为研究热点。诸多种类干细胞当中,表皮干细胞(epidermalstemcell,ESC)因获取简单、具有慢周期性和强大的增殖特性,诱导后分化为终末细胞直接参与表皮组织的再上皮化过程,并有效覆盖伤口表面的优势,成为皮肤创伤修复治疗的重要种子细胞。尽管如此,研究多集中成人个体,报道以烫伤和较大面积创面居多。

  • 标签: 表皮干细胞 伤口修复 糖尿病 儿童 皮肤创伤 组织工程学
  • 简介:2008年3月25日-28日,耐多药结核病标准化教材试点培训杭州举行。25日开幕式杭州天鸿饭店举行,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专家包括WHO驻华代表处CorneliaHennig女士,美国CDC的CherylTryon女士,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明亭副主任,浙江省卫生厅许渭成处长,

  • 标签: 培训杭州 教材试点 杭州举行
  • 简介:生物芯片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价值,又具有明显的产业化前景.其高度并行性、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独特优势,使得药物筛选、靶基因鉴别和新药测试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新药研究与开发领域展示着无穷魅力.

  • 标签: 生物芯片 药学 药物筛选 药物毒性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特点及原因,并分析其对短期死亡终点预后价值。方法入选1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选取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天测定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测定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观测住院期间心血管死亡事件。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FT4、TSH水平分别为(2.33±0.47)ng/L,(12.5±2.4)ng/L和(1.32±0.99)μU/L。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FT3、FT4、TSH水平分别为(2.80±0.54)ng/L,(11.5±1.4)ng/L和(2.19±1.07)μ/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和TSH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降低(P〈0.05),而FT4水平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FT3水平与年龄、总胆固醇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线性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FL水平对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分别分析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甲状腺激素及血脂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TSH水平下降,FT3水平的变化对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甲状腺激素类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心血管死亡事件
  • 简介:急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瞳孔的观察对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发展、转归、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病情严重与否,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均需严密观察瞳孔的变化,以便及时正确分析病情变化、进展、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从而对颅脑损伤部位及

  • 标签: 颅脑损伤 一侧瞳孔散大 双侧瞳孔不等大 患侧瞳孔缩小 护理
  • 简介:乳腺疾病给广大女性带来了困扰和伤害,特别是乳腺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疾病的重要方法,有的乳腺疾病往往需切除患侧乳房来达到治疗目的,造成身体外形的极大损坏.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complex,NAC)的乳腺切除术(nipple-sparingmastecctomy,NSM)+即刻乳房重建在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疾病同时,尽可能地保持乳房外形,增强患者的自信,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保留NAC的应用论述如下.

  • 标签: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 乳腺疾病 外科手术 手术中 乳房重建 乳房外形
  • 简介:目的:评价生脉注射液肿瘤放射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97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常规放疗及/或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对照组仅予放射治疗,评价两组病人的肿瘤退缩情况、放疗中的生活质量等指标,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病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活质量多项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减轻放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并且可能有增效作用,可作为放疗时的一种修饰治疗手段。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肿瘤 放射治疗 生活质量 减毒增效
  • 简介:目的研究NF-κB多器官功能不全小鼠各脏器中的活性变化,以期探讨其多器官功能不全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酵母多糖制作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小鼠模型,提取小鼠脏器的细胞核蛋白,用凝胶阻滞分析方法观察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酵母多糖腹腔注射后,小鼠发生了三个阶段的生理学变化,表现为体温和体重的波动;第三阶段小鼠脏器发生了严重的病理学改变.同时,NF-κB的DNA结合活性有显著性增加.结论酵母多糖有效地诱发了小鼠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在此模型小鼠的各脏器中,NF-κB活性显著性增加,提示NF-κB可能是多功能不全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

  • 标签: 实验模型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小鼠 生理学 NF-ΚB
  • 简介:复视是神经科常见症状.患者常以视物双影、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等就诊。头部CT或MRI扫描已成为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而眼眶冠状CT扫描并非常规检查,但该检查对一些特殊疾病的诊断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报道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神经内科并行此项检查的典型病例。

  • 标签: 冠状CT扫描 眼肌麻痹 眼眶 检查手段 MRI扫描 常见症状
  • 简介:目的总结多学科协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team,MDT)复杂疑难甲状腺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46例复杂疑难的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方式,其中MDT组23例,围手术期进行MDT诊治,对照组23例,围手术期治疗按常规手术模式进行。结果46例术后无呼吸困难、甲状腺危象等短期并发症。对照组平均麻醉时间(52.0±11.5)min,平均手术时间(159.0±38.1)min,平均住院时间(11.0±3.5)d。术后发生出血5例,声音嘶哑5例,饮水呛咳7例,一过性低钙血症8例,永久性低钙血症6例,术中气管软化行颈段气管切开术2例。MDT组平均麻醉时间(37.0±8.5)min,平均手术时间(134.0±28.5)min,平均住院时间(7.0±1.5)d,术后发生出血0例,声音嘶哑0例,饮水呛咳1例,一过性低钙血症2例,永久性低钙血症0例,术中气管软化行颈段气管切开术4例。2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疑难甲状腺肿瘤诊治中应用MDT可缩短术前麻醉插管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复杂疑难甲状腺肿瘤 多学科协作 围手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