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急救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于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例给予急诊急救理(观察组),另29例则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随访半年统计复发率并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41.55±13.57)min、住院时间(9.43±3.14)d,均较对照组(53.47±14.82、14.04±3.07)明显缩短(P<0.05),而患者半年内复发情况,观察组(10.34%)显著低于对照组(27.59%),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给予优化的急诊急救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且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院前抢救 心电监护 吸氧护理 心理护理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系统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本次实验,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给予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分析比较行不同护理方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活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活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系统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系统整体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满意度 存活率
  • 简介:摘要对我院52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原因分析,针对病因进行急救和护理,并通过做好孕产妇的健康教育,从而提升孕产妇的保健意识,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证产妇的安全和健康。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分析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入院后均采取积极急救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通过紧急治与综合护理干预后,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89.19%,4例因服毒剂量太大,入院时间太迟而救治无效死亡,死亡率10.81%。结论对2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急救治疗同时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保存了患者的生命。

  • 标签: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出血患者通过一体化急救理模式进行急救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理,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数据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急诊科救治时间、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明显较少,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5.96%、66.66%,观察组痊愈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理模式用于脑出血急救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抽取15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院前护理路径。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明显,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脑卒中病人进行院前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确保生命安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脑卒中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危重症病例院前急救理中应用急救知识宣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的急危重症患者96例,通过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8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为48例,予以急救知识宣讲,比较两组知识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分析,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80.43%),同时研究组知识知晓率为(97.83%),也高于参照组知识知晓率(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理干预中,实施急救知识宣讲,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危重症 院前急救护理 急救知识宣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急性生理评分(rapidacutephysiologyscore,RAPS)、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apidemergencymedicinescore,REMS)及改良院前急救理分层评分在院前急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我院院前急救出诊的2000例患者,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第1时间分别进行RAPS、REMS和改良院前急救理分层评分,对病情危重者采取现场急救后再次进行动态评估。结果改良院前急救理分层评分较REMS及RAPS对患者疾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4小时死亡风险作为预测指标,REMS、RAPS与改良院前急救理分层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改良院前急救理分层评分明显高于REMS及RA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护士对实施改良院前急救理评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REMS及RA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院前急救理分层评分系统能更好的预测患者的疾病风险性,为我们医生护士更准确的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危险分层提供理论基础,并为优先处理危重病人提供较好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快速急性生理评分 快速急诊内科评分 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在脑残族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中应用院前急救理路径的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急诊科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急救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和研究组(n=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院前急救理,研究组40例患者则给予院前急救理路径进行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从呼救至转入医院时间、接受治疗时间、病死率及致残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理路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脑卒中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救与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健康率。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救理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2例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并根据急救理的结果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我院急救理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87%。结论采用急救理措施对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

  • 标签: 骨科患者 创伤性休克 急救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及措施,指导今后更好地开展救治工作。方法对本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急诊科56例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抢救、护理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外伤性昏迷患者中,51例患者经过急诊科积极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相关科室,5例重伤患者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8.93%。结论快速、及时、准确的急救和护理是提高外伤性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外伤性昏迷患者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本文章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急救理资料。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理,62例患者中安全转运至病房58例(占93.5%),死亡4例(6.5%),为58例患者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抢救护理中,护士的工作应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抓住救治的“黄金时间”,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各阶段的连续性,整体性是救护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院前急救理措施,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从呼叫到接受急救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呼救到入院的平均时间为(31.2±3.9)min,致残率为35.0%,死亡率为5.00%,低于对照组入院时间(36.2±4.1)min,致残率为43.3%,死亡率为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38,χ21=9.2955,χ22=8.8434,P<0.05)。结论实施院前急救理路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从呼救到被急救的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脑卒中 入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理应用于宫外孕破裂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急诊科收住的宫外孕患者46例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理,实验组予以院前急救理,比较两组患者从呼救到实施院前急救的时间。结果实验组从呼救到实施院前救治及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院前急救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院前急救的救治时间,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院前急救 宫外孕破裂 失血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救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与影响。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选取时间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急救理,观察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急救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 常规护理 护理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的经验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院前综合救治的15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理、在现场与医生的急救配合、途中的转运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3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治愈率91.18%,17例死亡,死亡率8.81%。结论采取合理正确综合的院前急救理是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院前急救 创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救护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体温、发病次数等。结果在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痊愈人数为79例,复发的患儿7例,痊愈率为91.9%,复发率为8.1%。结论在临床护理中药明确影响小儿惊厥高热的危险性因素,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并结合实际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减少患儿痛苦的目的。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危险因素 急救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影响高校医院急救理工作运行质量的各类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预防。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从事我院急救理工作的60例护理人员(干预组),进行系统性思想教育,以及职业素养与业务技能规范性绩效培训,对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护患纠纷以及护理错差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和2015年—2016年(常规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培训后,高校医院干预组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患纠纷以及护理错差事件发生率指标比较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校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培养与业务技能训练,能够有效处理急救理技术不娴熟、医患矛盾等现实问题。

  • 标签: 高校医院 急救护理 风险因素 预防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