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工作室管理模式下骨质疏松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体检筛查出的骨质疏松患者270名,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家庭医生工作室模式、门诊常规治疗模式管理1年;观察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骨密度T值及骨折发生数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社区通过家庭医生工作室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率,减少骨折发生率;而骨密度T值则无变化。结论家庭医生工作室管理模式对骨质疏松的健康管理更加有效,是值得推荐的健康管理模式。

  • 标签: 骨质疏松,家庭医生工作室,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板前置与上置内固定治疗青年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64例开展研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2例。A组采用切开复位锁骨前置钢板内固定术,B组采用上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本研究中,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B组发生率为25%,A组与B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年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前置钢板内固定术相比上置拥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钢板顶压皮肤而产生的不适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钢板前置 钢板上置 锁骨骨折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9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n=47)予以腹腔镜辅助手术疗法,参照组(n=47)予以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快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8.51%<31.91%),组间比较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转移率、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疗法,清扫淋巴结的效果与开腹手术接近,但腹腔镜手术疗法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更具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中低位直肠癌 并发症 转移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神灯,牵引,推拿,改善循环等措施;治疗组给予腰痛逐瘀汤熏蒸配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中药熏蒸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早期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足跟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医院诊治的155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有77例患者,给予其急诊评估(神志,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双足跟部皮肤情况)+常规护理,观察组中有78例患者,则对高危患者双足跟部垫软枕处理+早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研究效果。结果护理满意度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02%。实验组对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后1、3、5天之后,患者根部压力性损伤发生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预防老年患者足跟压力性损伤工作中,应用急诊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大大提升其效果,并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诊早期干预 老年患者足跟压力性损伤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方式在普外科教学当中应用效果。方法选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实习医生120名作为观察对象,将120名实习医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察比较两种教学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实习医生自学能力评分、临床操作评分、团队合作评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方式能力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实习医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为96.7%(58/60),对照组实习医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为76.7(46/60),实验组实习医生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方式属于新形势下普外科教学当中最为有效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普外科教学效果,有利于普外科实习医生尽早掌握临床知识,提高实习医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PBL教学 普外科 临床应用效果 操作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在老年全麻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住院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9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9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方法采取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试验组采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诱导麻醉,从疼痛控制状况、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几个方面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试验组患者手术中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2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效果显著,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技术门槛低,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麻醉方式 镇痛效果 视觉模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采取中医辨证手段对合并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病情控制效果和推广价值。方法分析对象选取于2015年—2017年期间在本院确诊冠心病合并心绞痛并采取治疗措施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从中选取10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编序后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50,治疗方式对应为常规西药治疗、中医辨证手段治疗。疗程后对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临床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根据患者病情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疗效依据,提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判定无效例数分别为5例、13例,组间总有效率经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有意义;对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进行记录,在上述各项数据对比提示观察组更具优越性,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有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制定治疗手段时,可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指导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病情和相关临床症状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中医辨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中,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65%,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治疗依从性 临床护理路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对患者利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所获得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14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护理方法将小组进行划分,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由70例患者所构成。观察组患者通过分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则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有3例,发生率为4.29%,1例为手术物品准备不齐全,1例为高危药物发生外渗情况,余下1例为安全核查执行漏项情况,而对照组经过护理之后,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有19例,发生率为27.14%,7例为手术物品准备不齐全,5例为高危药物发生外渗情况,余下7例为安全核查执行漏项情况,组间差异十分明显,我们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14%(68/70),十分满意患者有38例,比较满意患者有30例,不满意患者仅有2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1.43%(57/70),十分满意患者有26例,比较满意患者有31例,不满意患者有13例,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所以其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分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得到极大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分组护理管理 手术室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4年8月—2016年1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2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分组,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三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触觉训练、视觉训练、听觉训练、前庭功能训练、运动刺激,指导产妇进行,要求出院后每日至少完成2次全程干预。结果第14日、28日,观察组NBNA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DI、PDI第3个月与6个月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对HIE患儿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患儿可明显获益。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康复护理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型肉毒毒素治疗上面部动力性皱纹的浓度和效果研究。方法对我院治疗的78例上面部动力性皱纹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查看与分析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2年3月—2013年4月,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78例患者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注射浓度为50U/ml,对照组注射浓度为25U/ml,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浓度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43%和对照组总有效率94.8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面部动力性皱纹患者除皱高浓度的A型肉毒毒素治疗效果更加,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少,大面积除皱低可使用低浓度的A型肉毒毒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上面部动力性除皱 浓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应用个体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在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行个性化手术治疗的患者8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如下出现声音嘶哑患者3例(3.45%),术后一个月恢复正常;手术三日后,出现声音变调患者4例(4.60%),经过临床检查,无任何异常,可能术后损伤后上神经导致;术后3天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低钙血症,所占比例为6.90%,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口四周麻木、四肢指僵硬麻木等,治疗两个星期患者病情明显改善;7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所占比例为8.05%;出院后定期随访3年,患者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保证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且能够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结节性甲状腺肿 个体化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4年7月至2018年8月接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中,抽取5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降低住院时间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腔镜 胆囊结石 胆囊炎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VSD引流袋更换时间对压力性溃疡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2例压力性溃疡患者,将82例压力性溃疡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VSD引流袋更换时间为1d,对照组患者VSD引流袋更换时间3d,并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进行研究对比,最终得出VSD引流更换时间对压力性溃疡治疗效果。结果VSD引流袋更换时间为1d和3d对患者治疗压力性溃疡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SD引流袋的更换时间不会对压力性溃疡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只要不出现VSD引流袋脱落等情况就不需要频繁的更换引流袋,节省了护理过程中引流袋的使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引流袋 压力性溃疡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行综合气道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选自2016年2月—2018年1月,研究目标为198例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住院号的奇偶性随机分为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98),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气道护理。而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行综合气道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气管切开 综合气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心脏换瓣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进行重症心脏换瓣手术患者共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少于对照组23.81%,护理满意度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57.14%。(χ2=4.5687,4.2587,P<0.05)。结论对重症心脏换瓣手术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症心脏换瓣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照其急救治疗方式划入常规组与实验组(n=47)。常规组实施院内常规急救治疗,实验组入院前由120医生实施急救治疗后入院实施持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死亡率为4.25%,常规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4.89%,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心梗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救治总时间数值均相对较低,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 院前急救治疗 心梗消失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对高血压患者家庭管理提供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效果。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高血压管理模式,观察组使用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防治知识普及率、家庭医生制服务知晓率、家庭医生制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家庭管理提供家庭医生制服务,能对高血压患者的家庭管理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

  • 标签: 家庭医生制 高血压 家庭管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研究及预后的影响进行详细的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拒行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观察组B组以及对照组,其中给予观察组A组患者100mg阿替普酶加速静脉给药,观察组B组患者接受50mg阿替普酶静脉给药,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尿激素溶栓治疗。结果在通过研究后发现,观察A、B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并且在并发症的比较上,观察组A组低于观察组B组,对照组并发症高于其他两组患者。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上,阿替普酶更加有效且安全,其中以100mg阿替普酶加速静脉给药更佳,预后更安全。

  • 标签: 阿替普酶 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