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毒素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100例医院收治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100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内毒素检测,并采取ROC曲线评估内毒素在预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类型中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同时根据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内毒素在0.146EU/mL为分界线鉴别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与特异性为84.0%和91.0%,AUC=0.86546。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内毒素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毒素检测对于鉴别细菌感染有着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同时能够评估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内毒素检测 下呼吸道感染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LF、MDA水平的检测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炎牙周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于基础治疗前后对两组龈沟液中的LF、MD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检测,发现研究组的LF、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在经过基础治疗后,其LF、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过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亚洲临床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结论LF、MDA水平是慢性牙周炎的重要评估标准,通过检测能够为医生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龈沟液 LF MDA 检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189例(我院189例,以下数据请根据比例修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中医体质量表结合中医四诊辨证结果与中医经络检测仪辨证进行对比,观察各种体质类型体能状态、自律神经、筋骨状态。方法 由一名医师通过中医体质量表结合中医四诊辨证对 120 例均进行中医经络检测检测。中医经络检测检测方法:被检测者双手置于检测仪传感器上,手掌经络全息,即手诊反射区可归结为手指尖端两侧皮肤是12条正经的生理病理反射区。检测仪计算系统自动测量数据、上传、分析,得出脏腑经络虚实诊断参考报告。每天上午 9 点进行检测。结果 平和质占3%、阳虚质占5%、气虚质占5.8%、阴虚质占7.5%、气郁质占24.2%、血瘀质占25%、痰湿质占25.8%、湿热质占4.2%。阳虚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50%,阳虚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50%,阴虚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67%,阴虚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33%,血瘀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40%,血瘀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60%,气郁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31%,气郁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69%,痰湿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21%,痰湿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38.7%,痰湿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32.3%,气虚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42.9%,气虚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57.1%,湿热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60%,湿热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40%。结论 中医经络检测临床指导不同体质人群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 标签: 中医经络检测仪 中医健康体检 体质类型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体液白细胞检测患者142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显微镜镜检,观察组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各71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血性组与非血性组的体液白细胞数。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为(1-50)×106/L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白细胞计数为(50-1000)×106/L、(>1000)×106/L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性组与非血性组的白细胞计数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虽无法完全取得显微镜镜检,但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体液白细胞检测患者的诊断结果,发挥显著的操作简单、快速与准确性等优势,可有效提高临床体液白细胞的检测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体液 白细胞 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价值与效果。方法:120例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经年龄分为三组。一组为A组,年龄<30岁;一组为B组,年龄居于30~50岁;一组为C组,年龄居于51~65岁。对所有体检人员进行尿毒呼气试验,以此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结果:男性体检人员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41.67%,与女性33.3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感染率为40.78%,B组为30.95%,C组为44.44%,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将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作为健康体检中的常规项目,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预防,值得临床重视推行。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健康体检 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法医学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毒物相关案件和复杂的毒物鉴定需求。为了提高鉴定速度和准确性,快速筛查与检测法成为了法医毒物鉴定的重要研究方向。快速筛查与检测方法能够快速识别和检测出法医毒物的存在,为司法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本文旨在探讨法医鉴定中法医毒物的快速筛查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法医学领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 标签: 法医鉴定 法医毒物 筛查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接受输血治疗的5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A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苍白密螺旋体抗体和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分析上述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以及感染模式。结果:580例患者中,HBeAg感染患者为19例,阳性率为3.27%;HBeAg感染患者为22例,阳性率为3.79%;HBsAg感染患者为86例,阳性率为14.82%;HBsAb感染患者181例,阳性率为31.21%;HBcAb感染患者28例,阳性率为4.8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感染患者2例,阳性率为0.34%;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感染患者9例,阳性率1.55%;感染模式为: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eAg+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结论:输血患者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存在一定的阳性率,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应当在输血前对患者的传染病指标进行严格检测

  • 标签: 输血 传染病指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应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目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分析时间设置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五组(ITP组、AA组、MDS组、血液肿瘤组、肝病组)及对照组(正常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PAIgG、PAIgA、PAIgM三项进行测定。结果:ITP组PAIg阳性24(例)80.00%、AA组8(例)66.67%、MDS组3(例)60.00%、血液肿瘤组9(例)40.91%、肝病组5(例)45.45%,五组PAI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阳性19(例)63.33%、AA组6(例)50.00%、MDS组1(例)20.00%、血液肿瘤组6(例)27.27%、肝病组4(例)36.36%,单独检测PAIgG阳性率比联合PAIg三项检测低。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是判断血小板减少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依据,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应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目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分析时间设置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五组(ITP组、AA组、MDS组、血液肿瘤组、肝病组)及对照组(正常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PAIgG、PAIgA、PAIgM三项进行测定。结果:ITP组PAIg阳性24(例)80.00%、AA组8(例)66.67%、MDS组3(例)60.00%、血液肿瘤组9(例)40.91%、肝病组5(例)45.45%,五组PAI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阳性19(例)63.33%、AA组6(例)50.00%、MDS组1(例)20.00%、血液肿瘤组6(例)27.27%、肝病组4(例)36.36%,单独检测PAIgG阳性率比联合PAIg三项检测低。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是判断血小板减少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依据,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以及甲胎蛋白异构体(AFP-L3)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接受治疗的30例肝癌患者和30例良性肝病患者展开分析,分别作为A组和B组,而在同时间段入院行健康体检的30例受检人员作为C组,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均需要进行GP73、AFP和AFP-L3水平检测。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的GP73、AFP和AFP-L3水平高于另外两组,而另外两组中B组的上述水平高于C组,差异较大(P<0.05);并且阳性检出率三者联合检测要高于单项检测差异较大(P<0.05)。结论: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肝癌的诊断阳性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标志物 联合检测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激素检测在儿童性早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21年9月间我科诊治的70例性早熟儿童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科体检的7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性激素检测,并对比两组儿童血清中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泌乳素(PRL)、睾酮(T)。结果:研究组儿童血清中E2、LH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性早熟的儿童进行性激素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了儿童具体的身体状况,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童,性早熟,性激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应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目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分析时间设置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五组(ITP组、AA组、MDS组、血液肿瘤组、肝病组)及对照组(正常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PAIgG、PAIgA、PAIgM三项进行测定。结果:ITP组PAIg阳性24(例)80.00%、AA组8(例)66.67%、MDS组3(例)60.00%、血液肿瘤组9(例)40.91%、肝病组5(例)45.45%,五组PAI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阳性19(例)63.33%、AA组6(例)50.00%、MDS组1(例)20.00%、血液肿瘤组6(例)27.27%、肝病组4(例)36.36%,单独检测PAIgG阳性率比联合PAIg三项检测低。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是判断血小板减少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依据,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部位血液进行检测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血液采集部位分为对照组(n=130)和研究组(n=130)。对照组于肘部静脉处或手背静脉处采集血液。研究组于手指末梢处采集血液。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而 RBC、MCV、MCHC、Hb及PL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WBC、MCH 及HC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部位血液进行检测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血液采集部位分为对照组(n=130)和研究组(n=130)。对照组于肘部静脉处或手背静脉处采集血液。研究组于手指末梢处采集血液。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而 RBC、MCV、MCHC、Hb及PL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WBC、MCH 及HC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母婴阻断中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9年12月~2022年3月期间进行艾滋病以及梅毒与乙肝检测的99例妊娠期妇女为例。全部入选者均接受抗体筛查、梅毒抗体检测检测,对检测检测结果统计,结果为阳性者为其实施母婴阻断,对比新生儿、妊娠期女性检测阳性率。结果:妊娠期女性检测阳性率高于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乙肝与艾滋病梅毒检测,能够为母婴阻断工作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艾滋病梅毒 乙肝检测 母婴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