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在区分心肌病类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A组)及56缺血性心肌病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检查,对比超声数值差异、形态变化差异及瓣膜返流情况。结果1A组各腔室扩大较B组明显,且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间距及每搏量等指标下降程度均高于B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2A组RV6/RMAX为(3.25±0.72),明显高于B组的(1.10±0.5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3A组形态变化重点表现于弥漫性运动障碍、左室球形,其百分比分别为100.0%和95.0%;B组形态变化重点表现为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室壁矛盾运动及左室圆拱门形,其百分比分别为89.3%、94.6%和87.5%,对比差异明显(P〈0.05);4A组存在多重瓣膜返流情况,B组返流则集中于二尖瓣膜,主动脉瓣膜、肺动脉瓣膜及三尖瓣等返流率较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对提高心肌病诊断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电图 超生心动图 心肌病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超声心动和心电图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价值。方法把本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47例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超声心动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检查诊断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检查诊断,超声心动右心室肥大检出率(68.1%)明显比心电图右心室肥大检出率(42.6%)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临床检查诊断中,应用超声心动检查,所获检出率高,可为肺源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明确提供更为合理且准确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右心室肥大 诊断 超声心动图 肺源性心脏病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超声心动结合心电图诊断的具体价值。方法:以2019年2月~2021年2月为研究起止时段,以我院收治的4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的研究样本,以同时段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样本,均给予其超声心动+心电图联合诊断,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各项指标参数。结果:超声心动参数对比中,两组受检者的LVPWd、IVd、LVSd、LVEP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但是观察组的AT17.03±4.19(mm)、LAd38.27±4.64(mm)与对照组的2.07±4.76(mm)、30.15±1.29(mm)相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诊断中运用超声心动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测的价值。方法对本科室疑似肺血栓栓塞症50例患者(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进行研究,对所有人员均实施超声心动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测,总结检测结果。结果实施超声心动检查时检出异常表现患者41例(82.00%),均出现三尖瓣反流状况,均出现右心形态异常。41例患者中肺动脉内直接检出血栓20例(48.78%),主肺动脉分支分叉部位检出血栓5例(12.20%),右肺动脉存在附壁血栓6例(14.63%),左肺动脉存在附壁血栓5例(12.20%)。肺动脉内部出现血流信号异常36例(87.80%)。10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异常,8例患者检出髂外静脉血栓,9例患者确诊为肺栓塞。3例患者检查时显示下肢深静脉异常,2例患者最终确诊为肺栓塞。结论在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诊断中运用超声心动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测可达到良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超声心动图 外周血管超声检测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应用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间于我院施行诊疗的慢性风心瓣膜病患者中随机选取 87例施行研究,均利用彩超心动检查施行检查,探究瓣膜病变检出状况。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指标,彩超心动的检出率、精准度极高,其中诊断准确率高达 97.70%,二尖瓣钙化、二尖瓣黏连、混合型瓣的检出率分别为 97.70%、 96.55%、 91.95%,且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彩超心动检查结果可清楚显示二尖瓣、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功能状况。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应用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显著,具有简单易操作、无创伤和准确率高等优势,可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及瓣膜功能,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 标签: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瓣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尖肥厚型的心肌病患者(AHCM)应用心电图与心脏超声心动进行诊断与分析,研究并探讨二者之间所存在着的相关性,提高对于AHCM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计40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正常进行体检的志愿者设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的检查,并对其中异常的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性的分析,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的检查结果均存在着一定的异常情况,经过Pearson的相关性分析表示,心尖心肌的厚度同R波的最大波幅以及左室后壁的厚度同R波的最大波幅呈现为正相关,经计算,其r值分别为0.7428与0.7254,(P<0.05)。心尖心肌的厚度同ST段压低的深度以及T波倒置的深度呈现为负相关,经计算,r值分别为-0.6735与-0.6649,(P<0.05)。结论经过心电图与超声心动的检查表明,心尖肥厚型的心肌病患者均存在着程度不相同的异常的表现,且二者之间的诸多异常表现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心电图 心脏超声心动图 心尖肥厚型 心肌病 诊断价值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在评估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指标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用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同时测量50例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结果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在评估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超声心动图 心力衰竭 左心收缩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彩超)在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膜部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15例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治疗。经胸壁彩超获取图像。结果20例ASD和15例VSD均成功封堵。术中经胸壁彩超能观察到封堵器在心腔内的图像。封堵术后即刻观察穿隔血流消失。术后1周彩超复查,35例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有2例ASD患者上腔静脉入口处血流速度较术前加快,术后半年彩超复查流速正常范围。结论彩超在ASD和VSD封堵术中对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室间缺损 封堵术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RT-3DE)诊断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和RT-3DE检查,应用QLAB4.2软件分析TDI及三维全容积数据。获得TDI同步化收缩运动的指标:左心室12节段达到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s12-SD),RT-3DE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指标:左心室特定节段达到最小收缩血量时间(Tmsv)的标准偏差和最大差值被标准化为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Tmsv6-Dif%),两种诊断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及一致性检验。结果RT-3DE与TDI左心室收缩同步化运动指标的相关分析显示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与Ts12-SD呈中度正相关(r=0.651、0.639、0.626、0.646,P〈0.01),Tmsv6-SD%、Tmsv6-Dif%与Ts12-SD呈低度正相关(r=0.332、0.347,P〈0.01);RT-3DE左心室收缩同步运动的指标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与Ts12-SD之间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660、0.652、0.373、0.721、0.735、0.362(P〈0.01)。结论RT-3DE可以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化运动,其中以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与TDI检查方法一致性较高。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室同步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在成人房间隔缺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先行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检查,而后开展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检查,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影像学检查显示房间隔总长度、房间隔残缘软边长度等影像学指标以及房间隔缺损检出率(100.00%)均高于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检查,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成人房间隔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心动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8例超声心动表现、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等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心动检出赘生物与并发症情况:6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超声心动检出赘生物共51例,占比75.00%。实验室检查:6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中,其中,65例通过血培养检查,18例阳性,占26.4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链球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枯草杆菌3例,此外,有3例患者由于不同原因没有做血培养。结论 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心动,可以提供直观的心脏瓣膜状况、检测赘生物形成、评估心脏壁运动情况等信息,有助于准确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并指导治疗。因此,医生们应当充分利用超声心动这一工具,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心动与心肌病生物标记物联合诊断在心衰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了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间在我院就诊的62例疑似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和心肌病生物标记物检测结果。采用对比法对病例进行分组,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心肌病生物标记物和两者联合来预测心衰的发生。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来评估各组的预测准确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62例疑似心衰患者中,有38例最终确诊为心衰。采用超声心动、心肌病生物标记物和两者联合预测的准确率分别为63.2%、71.1%和85.5%。与单独使用超声心动或心肌病生物标记物相比,联合使用两者可以显著提高心衰预测的准确性(P<0.05)。结论:超声心动与心肌病生物标记物联合诊断在心衰预测中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可以作为临床心衰预测的可靠方法之一。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肌病生物标记物 心衰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情况进行超声心动的应用,做好效果比较。方法: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通过选取超声仪进行检查,频率保障在2-4HZ左右。选取左侧卧位,对患者进行胸骨旁左室长轴、短轴、心尖四腔心等的观察,明确对应的形态结构,做好血流速度的观察。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其中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人数分别为28例、30例、2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6.67%、50.00%、3.33%。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膜狭窄情况进行超声心动的分析,此种方式准确率高、效果较好。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膜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表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检查基础上诊断室壁瘤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心动检查后确诊患有LVA的患者为26例,患者在超声心动上表现为前壁及左室心尖部12例,侧壁为8例,下壁6例,敏感度为100%。心电图检查后,确诊LVA患者的19例,其中前壁及左室心尖部10例,侧壁为5例,下壁4例,心电图敏感率为73.08%,明显低于超声心动对LVA的诊断敏感率。室壁瘤发生在前壁及左室心尖部的概率分别为46.15%,侧壁为30.88%,下壁23.08%。结论在在室壁瘤的临床诊断中应该采取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可以提高诊断率。

  • 标签: 性心肌梗死 室壁瘤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心动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来我院诊治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43例,对其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超声心动的临床特点。结果: 43例患者中, 18例轻度狭窄,占 41.86%; 22例患者中度狭窄,占 48.89%; 3例患者重度狭窄,占 9.2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心动,具有对患者无创伤,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此外,据此可有效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对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对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分别行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检查,通过对比分析评价三维超声心动的临床价值。结果60例患儿中经二维超声心动检出冠状动脉病变41例(68.33%),经实时三维超声心动检出冠状动脉病变52例(86.67%),以单纯左冠状动脉病变为多,三维超声心动较二维超声心动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内膜的变化,对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更敏感、准确、诊断率更高。结论与二维超声心动比较,实时三维超声心动更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为临床的早期诊疗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是检查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三维超声心动图 不典型川崎病 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realtim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患者左室心肌同步性。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门诊或住院患者。对照组选择经问诊、查体、心电图、胸部X线及心脏超声等检查,确定心肺无异常、无内分泌疾病、肝肾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健康成人30人,其中男14人,女16人,年龄37-79(56.61±10.56)岁。肥厚型心肌病组选择室间隔中上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1人,其中男17人,女14人,年龄37-87(60.93±14.48)岁。无左室流出道梗阻,无明显临床症状,尚未接受临床干预性治疗,并排除其它心脏疾患(高血压、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影响心功能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亢等)以及肝、肾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采用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连接心电图,X3-1探头于心尖四腔切面采集实时三维超声图像,测量各组左室整体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各节段达容积最小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及该标准差与心电图R-R间期的比值(Tmsv16SD*)。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结果1.左室整体射血分数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CM组的Tmsv16SD、Tmsv16SD*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尚无明显临床症状、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左室整体同步性已减低。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心肌病 肥厚型 左室同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深入研究和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相结合的方法,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随机抽取了8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85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心动、心电图以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方法,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联合应用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其准确率明显高于任何一种单一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24h动态心电图 高血压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