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笔者在丽江市古城区地震局查阅到1份丽江7.0级地震人员死亡的统计表,表中详细记录了死亡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情况。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可得出本次地震死亡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特征。同时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丽江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具有普遍的一般特征,也具有云南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认识未来云南大震人员伤亡特征、开展精细化人性化的应急处置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地震死亡 社会学特征 应急处置 丽江地震
  • 简介:继2008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之后,20104月14日我国大陆西部的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值此玉树地震5周之际,对该区域地震的预测研究进行回顾,从地震前兆资料、地震大形势、构造相互作用、应力的积累与释放、周边大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和讨论。分析认为地震中长期预测仍将是地震预报和地震短临预报的突破口,从大的背景判定危险区域,投入监测力度,进而进行小区域研究分析,在震前找到一定的前兆信息或者资料积累等仍将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 标签: 玉树7.1级地震 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
  • 简介:本文利用2017九寨沟7.0级地震的余震序列数据,结合震源机制解确定的地震断层面,研究了地震断层的破裂尺度。基于余震序列在断层面上的投影,分析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以及不同起始震级条件下余震区的长度和震源深度分布,估算了地震断层破裂面的破裂长度和破裂深度,并探讨了地震断层破裂对地震烈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九寨沟7.0级地震断层的破裂长度约33-35km,破裂深度约23-26km;地震断层破裂对Ⅷ度区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地震断层破裂长度接近Ⅷ度区的长度。

  • 标签: 九寨沟地震 地震断层 破裂尺度 余震序列
  • 简介: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档案、资料等,研究了1604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海外7.5级历史地震的生命损失问题。

  • 标签: 明朝福建 大震 生命损失
  • 简介:本文介绍了2014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的震害特征,将改进的ShakeMap烈度图成功地运用到了于田7.3级地震的快速损失评估中.结果表明,考虑了场地效应的ShakeMap烈度图明显优于当前“十五”应急指挥系统的衰减关系模型的烈度图,能更好地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服务,其快速评估的结果更接近官方公布的数据.因此,应用ShakeMap技术在震害损失快速评估中,能显著地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2014年于田7 3级地震 ShakeMap 烈度图 场地效应 快速损失评估
  • 简介:通过对汰内井水氡多年年变动态的分析,发现台湾地区强震前后汰内井水氡测值表现出持续高值的异常,这些异常多为中期与中短期异常,有时也有短临异常和震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汰内井水氡对台湾地区的强震有一定的映震能力,可为台湾地区的强震预测服务。

  • 标签: 汰内井 水氡年变异常 台湾强震 映震能力
  • 简介:20138月12日在西藏自治区左贡与芒康交界发生6.1级地震,该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左贡县田妥镇嘎益村-仁果乡吞永村一带,最大烈度Ⅷ度,但不构成Ⅷ度区.根据现场工作队所收集的资料,分析了震区各类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根据此次地震对该地区房屋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提出了防震减灾研究建议,并强调了此类民居需要加强抗震设计.

  • 标签: 西藏左贡与芒康交界6 1级地震 抗震能力 震害特征
  • 简介:盈江20145月24日和30日5.6和6.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震兆、滇西实验场(24°-28°N,98°-102°E)地震短临动态跟踪综合预测方案和地下流体前兆存在中短临异常现象。根据异常分析,做出了准确的地震短临预测。

  • 标签: 盈江地震 异常特征 地震预测
  • 简介:20111月19日安徽省安庆市MS4.8级地震发生后,笔者在第一时间深入地震灾区,开展了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灾害评估工作。本文基于现场调查结果,对此次地震的构造背景、烈度分布及房屋典型震害进行了分析,并对经验教训进行了初步总结。

  • 标签: 安庆地震 地震烈度 房屋震害 抗震性能
  • 简介:本文根据最新的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1),结合梯度法分析能够很好的表现细微变化部分特征的优点,计算和绘制了1900-2010期间间隔5的全球地磁场水平分量H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分析其时空分布,各磁异常中心位置和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磁场的各个异常中心位置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有变化,主要以西漂为主,南大西洋正磁异常区水平分量梯度异常中心点强度值变化最大.

  • 标签: IGRF11 水平分量 梯度 全球变化
  • 简介:2000福建省地震学会全体理事会会议于12月30日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地震学会理事长林思诚、常务副理事长林继华、副理事长郑立铭、马永良,以及理事3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林继华同志的工作汇报,总结了2000的学会工作,研究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十五”计划的总体要求确定新世纪第一学会的工作重点。会议对学会在组织筹备福建省防震减灾三十暨福建省地震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活动中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会议认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学会和福建省地震局等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在开展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推动“十五计划”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起了很大作用。今后,学会还要进一步发挥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和

  • 标签: 地震学会 全体理事会 福建省 2000年 防震减灾 “十五计划”
  • 简介:针对固原台视电阻率20037月出现的趋势上升变化,在环境、气候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反演固原台电性分层结构,计算了降雨量和地下水对其视电阻率的影响,认为大量降雨和地下水上升造成了该台视电阻率的上升.

  • 标签: 视电阻率 降雨 固原 水平层状介质模型
  • 简介: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7个台站记录的20104月14日玉树地震的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方法测定相继时间间隔内较清楚地球自由振荡频谱峰的能量,并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确定了相应振型的Q值。结果表明不同振型的Q值明显不同,同一振型在不同台站计算得到的Q值也有略微差异。分析认为,前者可能源于地球自由振荡振型频率和探测深度不同所致,而后者可能与地壳的横向不均匀特性有关。

  • 标签: 玉树地震 功率谱 球型自由振荡 Q值
  • 简介:本文利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对世界各主要地震汇集和研究机构所给出的集集主震基本震源参数进行了综合计算和评定。根据这些参数重新计算了集集主震的标量地震矩、破裂面积、应力降等。根据这些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地震分类学的角度,判定集集地震是发生于板块边缘的大地震。可供研究台湾岛上地震活动性以及台湾地区板块构造演化问题参考。

  • 标签: 集集地震 地震参数 板块边缘 构造演化 地震分类学
  • 简介:通过对20097月9日姚安6.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前兆和宏观异常及其特征分析,认为前兆和宏观异常同步出现,对楚雄地区及邻区的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姚安6.0级地震 前兆异常 宏观异常 云南省
  • 简介:201410月7日云南省景谷县发生了Ms6.6级地震,震中附近出现了-系列的地裂缝.本文通过对这些地裂缝的实地调查,结合震源机制、余震分布、烈度分布等其它信息,综合分析探讨了这些地裂缝的成因.结果显示,这些地裂缝都是斜坡在地震的震动影响下,由于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深入讨论了不同裂缝的形成机制和模型,为以后甄别地裂缝成因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 标签: 景谷地震 地裂缝 成因分析
  • 简介:本文通过确立乌鸦嘴泉水电导率正常年动态变化,利用典型震例,分析乌鸦嘴泉水电导率变动态与地震关系,讨论了引起水电导率动态变化畸变的原因,并认为地震前兆异常是造成乌鸦嘴泉水电导率变化异常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年变动态 水电导率 地震前兆 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