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皇帝赐予本有名字的臣下以新名,屡见於史籍,并非特别罕异之事。但北魏孝文帝赐名之多之频繁,在中古时期的帝王中极为突出。不难理解的是,只有置於代北集团华夏化的历史背景下观察,孝文帝逭样大量赐名的行为才能获得具有历史意义的理解。

  • 标签: 北魏孝文帝 历史意义 中古时期
  • 简介:关于南宋以来形成的“十四经”之说,学术界普遍认为它是对已成型的“十三经”的补充,又因为“十四经”之名流传并不广泛,因此对于这一概念的研究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事实上,若将“十四经”置于宋元经学史的背景中进行考察,便可以发现,“十四经”其实并非“十三经”的延续,而是以朱熹为代表的一批士人针对南宋官方的“六经”制度而提出的“私议”,它的出现代表了一批士人试图完整传承早期儒家经典的努力。从此,以宋学为核心的“四书五经”遂与以博古为特色的“十四经”并列,而“十三经”反而是“十四经”精简化、定型化的结果。

  • 标签: 南宋六经 十三经 十四经 《仪礼》 《大戴礼记》
  • 简介:读《文》札记一则李守奎“串”字不见于《文》,但《文·心部》有一“患”字:患,忧也。从心,从上贯□□,□□亦声。古文从省。……《文》对患字字形的分析颇为费解。后之学者多已看出其中破绽,或谓之“亦近于望文为义”①或谓之“乃浅人所改窜”②。然大...

  • 标签: 《说文》 楚文字 《汉语大词典》 江陵九店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 简介:清初顾炎武《日知録》卷二一《文》条在谈到《文》解说中存在的问题时,批评说,“训参为商星,此天文之不合者也”(754页)。稍後钱大昕提出不同意见,钱氏《十驾斋养新録》卷四“《文》连上篆字为句”条

  • 标签: 《说文》 中国 文字学 “连篆读”
  • 简介:拙作《慧能事迹辨正撮要》引用了张春波先生一段话:“所谓‘达摩遂开佛知见,以为密契,便传一领袈裟,以为法信’。法衣这么重要,传授的时间又这么长,理应有文献记载,但《续高僧传》却只字不提,不仅僧传不提,从北魏菩提达摩到唐代神会.这期间所有儒释道三家著述也都不见载录,只是在《神会语录》里才有传衣。”

  • 标签: 辨正 事迹 慧能 菩提达摩 文献记载 高僧传
  • 简介:雍正继位问题是清史上最大的谜案之一.根据对有关史料的重新解读,发现两份满文中均无由皇四子继位的明确记载;所谓"八人同受面谕"是雍正后来的伪作;康熙五十六年的说明康熙不可能忽略立储的严格程序,现存"遗诏"是隆科多受雍正之命所伪造.

  • 标签: 雍正篡位 康熙面谕 伪造遗诏
  • 简介:索引,近代又称“通检”或“引得”,它是按一定方法编制的检索有关文献资料的工具书。顾名思义,史书人名索引即是专指检索某些史书人名的工具书.众所周知,时间、地点、人物,是构成史书记事的三要素,对於纪传体史书,人物尤其显得重要,而史书人名索引则能简便地检索到所需人物,能由此了解与其相关的事件,这大概就是我国史书人名索引在三百多年前即出现的原因。

  • 标签: 中国 古代史书 人名索引 文献资料 工具书
  • 简介: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1992年南巡讲话,如春风、春雨和春雷,吹遍、浇透和震动了中华大地。他的这个著名讲话,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又针对什么事的呢?请看他在南巡中的重要一站──珠海,看到、听到和说了些什么?──编者

  • 标签: 南巡讲话 江海 请看 不搞争论 特区建设 珠海经济特区
  • 简介:本刊从本期起,特辟“读书会”专栏。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二十七部书,尽先加以论述,分期发表。这二十七部书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史记》、《汉书》、《后汉书》、《兰国志》、《续汉志》、《五代史志》、《史通》、《通典》、《资治通鉴》、《通志》、《文献通考》、《明夷待访录》、《读通鉴论》、《日知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和《文史通义》。希望在1988年度第四期基本完成,欢迎投稿,长短不拘、文体不拘,但希望写出心得,不要重复陈词,不要作材料的简单综合。

  • 标签: 史学思想 周易 先秦史官 左传 历史知识 资治通鉴
  • 简介:方镇幕佐在东晋一代特别活跃,自有其特定的历史脉理。本文以桓温府的材料作为剖析的典型,论列其帐下僚属在书记文翰、参与军戎、佐理府政、固树党羽、交通族姓、增隆位望等六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或酌加评点,以揭橥帅主与幕宾的依存关系,透示当时政局的某些特征。大略言之,五朝方镇幕府的功能,当皆不脱此数端。

  • 标签: 方镇 族姓 军戎 揭橥 帐下 其特
  • 简介:《华阳国志》记战国楚庄(足乔)伐夜郎事文中有“以且兰有椓船牂牁处,乃改其名为奘柯”之句,颜师古引之注《汉书》,释牂柯爲系船之杙,后世遂多以牂柯为庄(足乔)始所命名;清学者郑珍辨其误会,谓《管子·小匡》记齐桓公当定霸之际就曾说到牂柯、雕题等远方之国都“莫违寡人之命”,足证其得名与庄(足乔)系船并不相干。但牂柯之名究何由而来,郑氏却未作定论。从《管子》之记,知牂柯原是周初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且春秋时期犹独立存在。然齐桓而

  • 标签: 牂柯 春秋时期 《华阳国志》 且兰 夜郎国 《管子》
  • 简介:清代词学中兴,其关捩在於重“意格”。所谓意格,如龙榆生所说:“恒视作者之性情襟抱,与其身世之感,以为转移。”词之为物,本适於言情,尤其是适於言幽怨芳菲之情。嘉道以降,国势之衰、民生之困,每下而愈况,灵心善感的士子,

  • 标签: 《白雨斋词话》 “沈郁” 清代 意格 中国
  • 简介:德里达的语言哲学批驳了"逻各斯中心论"和"声音中心论"。所谓"逻各斯中心论",指的是一种以在场为中心的本体论和以言语为中心的语言观。德里达认为,形而上学的逻各斯绝不能囊括一切事物,总有某种异己的和昏暗模糊的东西拒绝被整体化在同质的同一性之中。

  • 标签: 语言哲学 德里达 中心论 逻各斯 形而上学 语言观
  • 简介:《孟子·离娄下》:“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话虽是指孔子《春秋》取《诗》的褒贬之义,但后世皆借其,指春秋之后《诗》之正声衰亡。现代学者一般也藉以说明自三百篇结集至戏国中业楚辞出现的将近三百年间,

  • 标签: 春秋后期 “《诗》亡” 诗歌 历史考证
  • 简介:《太平广记》卷四八八元稹《莺莺传》云:“张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戮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对於这个“忍情”之说,学术界多持批判态度。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解释云:“《莺莺传》中张生忍情之说一节,今人视之既最为可厌,亦不能解其真意所在。夫微之善於为文者也,何为着此一段迂矫议论耶?考趟彦衞《云麓漫抄》捌云:‘唐之皋人先籍当世显人,以

  • 标签: 《莺莺传》 “忍情”说 唐朝 传奇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正>名妓赛金花以她的浪漫史引起国人注意,小说《孽海花》的问世,更把这个青楼女子“炒”得火热,一时间,成为报刊竞相报道的新闻人物。然而关于她的籍贯,近一个世纪以来,众说纷纭,颇多争论。最早作文述及赛氏籍贯的是诗人樊增祥。他有一首《彩云曲》咏赛金花事,曲云:“况兼苏小是乡亲”之句,即是她与夫君洪钧同为苏州人。此似乎得到郑逸梅先生的

  • 标签: 赛金花 《孽海花》 青楼女子 苏州人 恢复人身自由 照惯例
  • 简介:清华简《命》三篇是殷高宗武丁对臣子傅的命书,记载了武丁得傅的过程以及对他的训诫。传世文献中的几条《命》佚文,大多在简本中可以找到对应之处。而《学记》、《文王世子》等篇所引数语为清华简所无,很可能是流传版本不同所致。通过将《命》与《盘庚》进行细致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该篇较多地保留了殷商时期的原貌。

  • 标签: 清华简 《说命》 《盘庚》
  • 简介:客家文化在各地的发展虽不尽平衡,在各个历史时期其文化中心也不断推移,但作为一个整体,则彼此存在互相吸引、影响和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 标签: 客家文化 中心转移 变迁 文化中心 不可分割
  • 简介:一支探险队进入一个黑暗幽深的山洞,看到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点上几支小小的蜡烛,然后悄悄地离去。数日后再来,他们看到蝴蝶飞往山洞更为幽深之处。这是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据此材料写篇文章。

  • 标签: 探险队 蝴蝶 高考作文 山洞
  • 简介:本文论述了阴阳五行的源流。认为阴阳与五行的理念汇于《管子》,善于《吕氏春秋》,大成于《春秋繁露》。并指出阴阳五行从远古走来,不免浓抹神学色彩,但剔除糟粕,则是一部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学说。它晓喻万方:人与自然界所形成的是相互依存关系。

  • 标签: 阴阳五行 人与自然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