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在艺术创作中,对"度"的理解和把握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度"不仅仅是一个"点",还是一个"区间"。仅把"度"理解为一个"点",并坚信惟有抓住此"点",才能创造出艺术杰作,这很容易把艺术创作引入"死胡同":艺术家的创造力遭受箝制,艺术作品千人一面。把"度"理解为一个"区间",鼓励艺术家在此"区间"内大胆尝试,自由创造,才能更好地激发艺术家的创造潜能,

  • 标签: 书法结构 变形 艺术创作 艺术家 艺术作品 自由创造
  • 简介:傳統書批評詞語審美參照系是一個新課題,很有挖掘潛力。本文初步揭示了古人在書面表達中藉助文學修辭手法,把天地萬物、人事物理所示之種種'意象'與書美感風格進行關聯式描述,並使之成爲藝術通感和傳統大文藝觀觀照下的書審美參照系。對書面表達中習見之經驗性詞語的'意象'趨同、類化與别異問題,對詞語本身被作爲審美參照系現象,清代碑學失誤在詞語'意象'上的諸多表現,一並進行了梳理和論説。

  • 标签: 審美參照系 意象 文學啓蒙 藝術通感 大文藝觀 類化與别異
  • 简介:构图对于绘画本身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只要有绘画创造就必然要面对构图的问题,而中国画作为一种独特的东方绘画形式,有其特有的构图法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的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就提到:"虽画有六,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着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

  • 标签: “气韵生动” “六法” 中国画 构图 谢赫 绘画形式
  • 简介:“量”的增减是“质”的变化之前提。在结构变形中,增减手法的运用,一方面,它意味着创作主体不再是被动、麻木的,而是主动、活跃的,他需在增减什么、增减多少、怎样增减等基本问题上作出判断和选择.这是结构变形的先导。

  • 标签: 书法结构 变形 改造 创作主体 创作客体 组合关系
  • 简介:日前,首都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举行同等学力学员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北京大学张振国教授担任主席并主持会议,答辩委员有秦永龙教授、叶培贵副教授、王元军副教授、解小青副教授等。参加本次答辩的四位

  • 标签: 中国书法 举行同等学力 书法文化
  • 简介:本文通過對秦簡牘書墨迹中對篆籀筆的保留、進化與失度現象的討論與分析,總結了其形成背景與意義,揭示了秦簡牘書墨迹作爲篆書之後任、隸書之前身的承上啓下的過渡性字體,在漢字史和書史方面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秦簡牘書 墨迹 篆籀筆法 保留 進化 失度
  • 简介:9月25日,由中国文联、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日报》社联合主办的"抱华追梦——何水花鸟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协书画室主任马飚,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共浙江省委 中国国家画院 政协副主席 马飚 中国文联
  • 简介:在山西省保存了许多元明时期的神祠壁画,这些壁画中因为包含了一些域外侍从的形象,所以非常值得讨论。通过与这一地区其他佛寺壁画的相关内容加以比较,我们可以进而确定壁画中所表现的侍者皆来自域外。在中国古代的宗教图像里,其中出现的域外侍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这类包含了异域人物的宗教图像也被作为一种传统,这一传统可能起源于唐代,甚至更早。

  • 标签: 山西 元明时期 神祠壁画 域外文化
  • 简介:几年前,南京一帮有志于拓展中国画形式与内容的中、青年画家,在信息时代的社会大变革中,重新反思新体制下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他们在痛苦地思索、探讨和创新。他们为突破传统形式下的思想桎梏;在布局的架构,笔墨的点染,线条的营造,思想的凸现,意境的隐现,个性的表现等诸多方面都做了和传统形式截然不同的反叛与冲突。

  • 标签: 新文人画 因心造境 中国画 青年画家 传统形式 人生价值观
  • 简介:成人组:常显明(安徽)刘玉辉(黑龙江)蔡春华(重庆)闻秀峰(黑龙江)祁金刚(湖北)余明龙(浙江)张云涛(山东)陈绍杨(浙江)韩农(辽宁)刘庆东(山东)杨根喜(河南)黄嘉武(新疆)莫金龙(北京)陆焕新(浙江)李赛(河北)少年组:王小玥(河北)杨章元(河北)杨瑷嘉(北京)

  • 标签: 刘玉辉 入选作品 月选 刘庆东 杨根 黄嘉
  • 简介: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書史學史上,除了受舶來的"新史學"觀念影響而寫就的幾種《書學史》之外,由兩部"源流論"所代表的傳統書史研究也是另一種學術範式。這兩種學術體例代表了中國書史寫作的兩種不同面向,分别體現了書史研究與現代新史學觀念及傳統書論的繼承與發展,共同推動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書史"作爲一門學科的生成。

  • 标签: 書學史 源流論 書法史學史
  • 简介:道家学说给了我们一个另类的理解艺术史图像的角度。人工智能模拟人脑思维的研发与应用,也同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什么是人的世界观的角度。中国特色的道家的宇宙论和哲学思想的阴阳五行说的类比,建立了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万物普遍联系的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定的思维方式保存在诗歌、成语、绘画作品之中。这种反逻辑和博物馆学的分类方式,更接近人脑无意识状态下的自动联想,也正是侯世达所提出的AI在进行深度学习时模仿人类感知的运算方式。

  • 标签: 髡残 内经图 脑科学 神经网络
  • 简介:现代城市生活中,景观总是发挥着对城市结构和空间的优化作用。景观在城市空间中是最小单位,景观精彩便使空间的感染力倍增,成为城市大环境中的点睛之笔。挪威建筑历史和理论学家诺伯格·舒尔茨提出,空间不仅以物质结构为本体,同样存在精神和意象的构成。对于城市景观来说,也同样兼具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属性。目前我国在进行乡村改造过程中,景观建设已变得不可或缺。

  • 标签: 景观设计 “共生” 乡村文化 转化法 城市空间 和谐
  • 简介:成人组:赵望来(甘肃)肖灿(湖北)张永红(陕西)张宗军(北京)崔建礼(甘肃)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成人组:王冠军(辽宁)韩邦山(黑龙江)祁金刚(湖北)徐淑伦(黑龙江)少年组:高杰(河北)张育(河北)

  • 标签: 入围名单 王冠军 张育 徐淑 韩邦 國書
  • 简介: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著述數量宏富,晚清劉熙載所著《書概》則是中國古代書學理論的集要與昇華之作。本文通過分析劉熙載《書概》中對各字體的表現形態、風格特徵、審美規範等的論述,對書藝術形態的基本規律——變化與協調的辯證統一進行了探索,並對劉熙載'不齊而齊'的文藝理論思想進行了闡述。

  • 标签: 古代書論 變化與協調 “不齊而齊”
  • 简介:本文通過對傳統書批評中'言不盡意'又'極難下語'的書面表達方式進行分析,得出古代書論中語言對書審美具有整理與規範的作用。即傳統書批評語言并不僅僅是一種被動的工具,它們在具體的應用中,往往會給書審美與批評以重要的影響與反馈,以使原本帶有個性的審美與批評超越時空,具有普遍意義。而這一語言的規範經驗亦是傳統書批評的一個視角。

  • 标签: 古代書論 書法審美 語言規範
  • 简介:懷素是中國書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大家,他的草書用筆圓勁有力,使轉縱横奔放,流暢自然,一氣呵成,稱爲'狂草',與張旭齊名,人稱'顛張醉素'。入宋後懷素書依然名貫當世影響極大,崇慕者趨之若鶩。然而伴隨着宋代書的發展推進,尤其是伴隨着'四家'的崛起,宋代書壇對懷素書的質疑之聲不絶于耳,使得這位備受推崇的書家飽受争議。

  • 标签: 懷素 狂草 書法 文化 宋代 接受史
  • 简介:郎静山是上世纪世界级的江苏摄影家,出生于淮阴,成名于大陆,因摄影是中国画意风格史称“集锦摄影”,获多种重要奖项于国外。后半身的创作与定居都在台湾,这样重要的摄影家,其画意风格让人津津乐道,但少有全面指导技法上的美学总结,深入探讨“集锦摄影”的画意风格。指出长时间人们对郎老指导法则:中国画历史中“六”的误读,并阐释了世上真正的“六”概念。并且指出郎静山对“六”的理解一向失读,且指出这种失读背后真正深刻的艺术史原因。然后重新阐发,力图真正揭示出,郎静山作品风格背后的指导原则。并从“六”失读中,阐释“集锦摄影”是取法哪些中国画原素。对中国摄影界提出看法,从郎静山身上寻找出对中国摄影界深刻的启示意义,并不局限于只是对郎老作品风格的解读而已。

  • 标签: 郎静山 中国画 六法 集锦摄影
  • 简介:黄宾虹的画学博大精深,这里我只能谈一下我对黄老画学中墨法部分的一些认识。我的认识一共有四点:一、所传的五笔七墨中墨应该是8种。二、这8种墨根据其作用的性质两两相对结成4对。三、这4对墨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因而构成了4个维度。四、这4个维度的8种墨是黄宾虹画学中太极图秘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八种墨大家都知道黄宾虹的五笔七墨。五笔为"平圆留重变",似乎没有异议,但是墨到底是哪几种?至今还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积墨和渍墨究竟是一种墨,

  • 标签: 黄宾虹 太极图 墨法 周年纪念 杭州 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