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一、蒙古族传统居住文化概述蒙古包是逐草而居的蒙古人特有的居住文化形式,至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呼伦贝尔概要》中记载了蒙古包的特点:'呼伦贝尔之普通蒙人,每限于游牧,依水草而居,转徙无常,概以穹庐为栖止。此种天幕生涯,可避风雪,可防虎狼。'蒙古包为穹庐顶,原材料只有木料和牲畜鬃毛两类。起支撑作用的是松木、杨木等木料。罩毡材料为羊毛,围系材料为驼鬃、马尾等,所用材料都是就地取材。

  • 标签: 现代建筑 蒙古包 蒙古族 察哈尔文化 传统居住文化
  • 简介:丝绸之路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丝绸之路构建了一个巨大而开放的文化场域,社会经济活动在其中占有主导作用。构建丝绸之路宁夏段的文化场域,同样需要历史文化维度、地理文化空间、经济文化视域这三个文化层面的向度,展现这个文化场域的演进的历史文化传统、根植的地域文化土壤和繁荣的经济文化生产。最终目的是推进宁夏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为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提供宁夏担当。

  • 标签: 丝绸之路 文化场域 宁夏 历史文化 地理文化 经济文化
  • 简介:渊远流长的科尔沁博,起源于蒙古原始氏族社会。伴随着时代发展,它不能不有所变化,不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这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是合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所以,近代科尔沁博与蒙古原始氏族社会的博,乃至进入阶级社会初期的蒙古博,均存有许多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我们所接触到的几十位科尔沁博来讲,感觉最明显的是,他们受西藏喇嘛教,汉族道教(巫)的影响相当之深,甚至在他们的起源传说中,也混杂进喇嘛教、道教的神灵与传说。德国专家海西希曾将蒙古族萨满教划分为三种类型:古老的宗教信仰;近期的“混杂”型;最后的“喇嘛教”型(见海西希著《蒙古人的萨满教》)。这是很有见地的。按此划分,我们今天所见,绝大多数属后者。如果大体划分一下时代,恐怕七世纪至成吉思汗时代,多为“混杂型”,之前,则为原始宗教型。所以,我们使用“近代科尔沁博”这一概念,其意就在于分清楚它的时代与地区的主要特征。但是,万变难离其宗。不管近代科尔沁博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多么大,融进其他宗教因素多么多,毕竟没有改变自己的宗教本质,仍然以自己的多神教特点独立于蒙古族的宗教之林。所以,我们从近代科尔沁博中仍可看到蒙古原始宗教...

  • 标签: 博蒙古 原始宗教信仰 族原始
  • 简介:蒙古族的天鹅型传说与满族的三仙女传说同为阿尔泰民族中的族源传说,通过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我们不仅能探究先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意识和行为,为构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人类的生态伦理观,规范人们的生态行为提供参考价值,而且对我们深层次地认识蒙古族与满族在历史发展中不同生态意识表达的根源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民间传说 蒙古族 满族 族源 生态意识
  • 简介:民俗文化内价值与外价值的相对区分,事关民俗文化保护实践中所面临的根本矛盾,民俗文化的两种价值之间应该是和谐的相辅相成关系。阜新地区文化管理部门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因为获得了日常生活主体的认可,从而使作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古勒津安代在当地得以良性传承。蒙古勒津安代在当下实现了外价值向内价值的正向迁移,彰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蒙古勒津安代的保护实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工程提供了一份成功案例,为少数民族村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点智力支持。

  • 标签: 内价值与外价值 安代舞 传承
  • 简介:蒙古族天鹅仙女型神话与满族三仙女神话同属于族源神话。二者都强调了民族祖先与天神之间的联系,都是因仙女在人间沐浴时而怀孕生子,具有相似的故事母题。但是二者在"人兽婚"与感生神话、图腾禁忌与图腾崇拜、窃衣成婚与无夫而孕、英雄的神性与人性、同出一源与黄金家族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别。

  • 标签: 蒙古族 满族 神话 族源
  • 简介:江南地区漆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漆工艺的发展,还是功能内涵由实用向精神、审美的多元拓展,均完整地呈现了我国漆文化的演进。因此,研究江南地区漆文化历史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漆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江南地区 漆文化 历史
  • 简介:岩画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它形象而生动地将古代游牧人的经济生活、战争、宗教、文化艺术等活动展现了出来,为现代人提供了文献记载和文物所不可比拟的珍贵资料。岩画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数量多且分布广泛的要属人面岩画。文章通过艺术学、人类学的视角对北方地区人面岩画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探讨并揭示其中蕴含着的文化意涵。

  • 标签: 人面岩画 造型 文化
  • 简介:《荒野猎人》一经上映好评如潮,横扫奥斯卡重量级奖项。影片通过主人公格拉斯复仇之路的讲述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对于历史上白人对印第安人的仇恨和矛盾予以冷静的审视,出现了白人的丑化和印第安部落神圣化描写,颠覆和解构了经典西部片中浓厚的种族偏见和文化歧视。本文通过对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历史的解读、种族关系的演变,探究电影《荒野猎人》之于传统西部影片在种族观念上的进步书写。

  • 标签: 《荒野猎人》 西部电影 解构 种族歧视
  • 简介:陶克涛毕力格的蒙古文书法、蒙古文篆刻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特别是蒙古文行草书以个性浓烈、笔墨练达、气势豪放的风格以及审美特征独步蒙古文书坛,其质感独特的点画线条,使作品充满音乐般的节奏感和写意性。

  • 标签: 陶克涛毕力格 蒙古文行草书 形质 神采
  • 简介:蒙古族长调以声传情、以情带声,音乐婉转内敛质朴,很好地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的心声,同时也使得听到它的人们产生了心灵上的震撼。本文将蒙古族长调纳入现代生活中,从民间传承、学院传承、媒体传承三个方面来论证其传承方式。一、蒙古族长调简介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蒙古族长调区别于蒙古族音乐中的牧歌、赞歌、宴歌、思乡曲、儿歌等题材分类,是以音乐的体裁结构为分类标准的。这里的长调并非指的是音高与音列特性而是与篇幅结构相关。它的真

  • 标签: 蒙古族长调 传承方式 蒙古族音乐 宴歌 音列 蒙古族人民
  • 简介:<正>包头市九原区的梅力更召、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点布斯格寺和公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仅有用蒙古语诵经的寺庙。作为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其现状的了解,多重性价值的认识、评定、保护、研究以及如何宣传、传承成为抢救保护工作的重点。一、背景情况蒙古佛教诵经有蒙古语和藏语两类。在蒙古族居住地区,由于复杂的历史缘由,大多数寺庙都以藏语诵经为主。蒙古语诵经自17世纪70年代传承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包含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把梵文、藏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语 诵经 蒙古族 包头市九原区 背景情况
  • 简介:2015年7月26日—28日,"内蒙自治区第二届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成果展示"活动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顺利收官。该活动由内蒙自治区文化厅和呼伦贝尔市政府联合主办,内蒙自治区艺术研究所、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政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部联合承办。本次集中展示了我区蒙古族长调民歌"申遗"十年来的保护成果,全面总结了保护经验,并在全区范围内评选出了多名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优秀传承人。

  • 标签: 蒙古族长调民歌 活动综述 成果展示 艺术研究所 蒙古语 阿拉善右旗
  • 简介:固原地处黄土高原边沿的陇山(六盘山)地区,因而,是秦陇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孕育地。呈现着以秦陇文化为主的鲜明属性,同时,在长期与羌胡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固原州志》中有两句诗:"弦诵早闻周礼乐,羌胡今著汉衣冠,"是对固原文化特点最鲜明的写照,也说明了固原地区的民俗歌谣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固原民俗歌谣的源流和特点进行探讨。

  • 标签: 固原歌谣 源流 特点 初探
  • 简介: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的马尔康县,属嘉绒藏族本部地区(中部)。“马尔康”,藏语含意是:“火苗旺盛”,也可作“兴旺发达之地”解释,是以当地寺庙名称而得名。在这片净土上,居住着58000多藏汉各族人民。由于受地理自然环境的影响,这里经济不发达,交通不方便,古朴的传统文化气息很浓。前辈流传下来的旧的民风民俗在当地群众中,特别是在农村的藏民族群众中广为盛行。如何将现代的文明,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带进当地的群众生活中,使之能跟上现时代发展前进的步伐,这对在民族地区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应该好好思考和探索的一门新的课题。

  • 标签: 群众文化 民族地区 四川盆地西部 不发达 藏汉 嘉绒
  • 简介:原创现代蒙古舞剧《蓝·印》将蒙古舞、现代舞、萨满舞三个舞种有机融合,是蒙古舞剧的成功探索和创新。舞剧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丰富的舞蹈语汇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思索空间。

  • 标签: 蒙古舞剧 蓝·印 蒙古舞 现代舞 萨满舞
  • 简介:<正>传统的蒙古族民间舞蹈,是弘扬草原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千百年来,历经世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继承、演变与传承,业已形成独具草原文化特质的艺术形态,继而为以社会主义文艺为标志的蒙古族舞蹈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着不尽的艺术养料和文化根基。众所

  • 标签: 蒙古族 研究与实践 民间舞蹈 舞蹈作品 舞蹈教学 草原文化
  • 简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曲艺志·内蒙卷》已经出版发行。该书对内蒙曲艺的历史与现状作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对境内20多个曲种的发展和流布作了记载。其中对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曲种第一次作了较全面的记述。是内蒙曲艺发展史上首部曲艺专志。关于蒙古族曲种的入志问题,是编纂工作中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重要学术问题。入志的过程也是这一学术问题在中国曲艺志总编辑部的专家,区内有关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步解决的过程。现将在《中国曲艺志·内蒙卷》编纂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蒙古族曲种学术问题的提出及其解决分述如下。收入《中国曲艺志·内蒙卷》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内蒙卷》中的蒙古族主要曲种有陶力、好来宝、乌力格尔。关于陶力。陶力是蒙古族最古老的曲种。汉译为“史诗”,或“英雄史诗”。早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陶力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当时的研究者大多是从民族文学或民间文学的角度对陶力进行研究,虽然做了许多搜集、采录和研究工作,但存在的局限是明显的。艺术集成志书的编纂拓宽了人们的眼界。研究者开始用新的目光审视陶力,对其说唱的内容、产生时间、传承方式、表演形式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立体的、带有整合性质的研...

  • 标签: 中研究 入志 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