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风雨兼程,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我国的义务教育走上了有法可依的道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改造危房、兴建校舍、集资办学;发展特殊教育;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二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立法手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民办教师等问题。三是解决义务教育经费不足问题:从政府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到争取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持久“战斗”,走向免费义务教育,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四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中国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和谐向善、移风易俗的需要;针对现在出现的“素质教育是伪科学”的论调,有必要为素质教育正解;新时代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 标签: 义务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经费 素质教育
  • 简介: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写教学反思逐渐成为教师评价自己课堂教学效果、提出课堂教学改进意见的不可缺少的工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反思性教学》的作者熊川武先生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1earninghowtoteach)”与“学会学习(1earninghowto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 标签: 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 《反思性教学》 新课程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合理性
  • 简介:该书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而倾力推出的-项重大工程“广东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之一,对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图全面反映广东4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概括总结教育改革发展的特征、经验并试图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来反映之,同时对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提出一-些前瞻性的展望。

  • 标签: 教育改革 广东 改革开放 大工程 宣传部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的战略地位从战略重点转向优先发展。新时代,我们期待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40年前,我国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教育发展水平比较低下。40年来,我国教育的战略地位稳步提升,教育改革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逐步由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上升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标签: 期待教育 改革开放 经济社会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 优先发展 教育经费
  • 作者: 陈晓宁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40分钟为学生做好服务,一是大胆猜想、勇于实践、努力探索。二是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就会越来越聪明、能力越来越强。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资源大幅增加,入园率显著提升,一个突出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财政性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正在形成;多级政府分担、多部门协同的综合管理体制被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逐步得到认可与传播,幼儿园保教质量持续提升;教师队伍在扩充数量的同时专业水平日趋提高。但还存在着学前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发展不均衡、科学的教育理念落实不到位、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树立儿童意识,加快立法,明确政府责任,构建本土的学术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

  • 标签: 改革开放40年 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儿童本位 幼儿教师
  • 简介:制度变革在本质上是主体关系的解构与重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变革突出地表现在五方面:一是学位授予制度从单轨制变革为学术型与专业型双轨并行;二是招生录取制度从理论考试变革为推免、申请考核等多元化方式并存;三是学生资助制度从公费补偿变革为全面自费及多种形式奖助和激励相结合;四是就业保障制度从国家统包分配变革为双向自主选择与规划指导服务;五是培养管理制度从行政强势干预变革为基于学术自治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综合来看,这五方面制度变革都蕴藏着丰富历史事实与价值,体现出不同时期国家对多元化人才的动态需求。

  • 标签: 改革开放 研究生教育 制度变革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一骑红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大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奇迹,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与智慧。我国基础教育的高效公平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发展定位上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基础教育整体发展;在发展动力上以改革促发展,激发办学活力;在发展内涵上以全面发展方针为指南,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发展方式上从效率优先到效率与公平并重;在发展手段上以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为抓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发展路向上请进来走出去,不断走向世界中心。

  • 标签: 改革开放 基础教育 历史经验 教育发展
  • 简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由之前的“中央统一下拨”演变为“地方负责”。依据责任主体不同,我们将“地方负责制”划分为“以乡为主”“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嬗变呈现出明显的责任主体上移的规律,伴随着责任主体的上移,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指数有所提升。但由于保障机制重心依然偏低,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依旧严峻。鉴于农村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地区外溢性,考虑到我国的税收分配制度,参照其他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经验,我们应该继续上移经费保障的责任主体,实施“国家统筹、以省为主”的新机制。“以省为主”新机制的落实需要厘清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中的责任,健全相关的立法和监督工作,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等的长效联动增长制度。

  • 标签: 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 以县为主 以省为主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质量观因时演进,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育质量观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依次经历了'关注学业成绩的内适性质量观''关注社会人才的外适性质量观''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个适性质量观''关注教育服务的保障性质量观''关注全面质量的整体性质量观'五种质量观演变时期;基础教育质量观的演进主要表现在:质量内容上从仅关注教育结果逐渐到关注教育服务进而关注教育全过程,质量标准上从合规定性到合需要性再到合发展性,质量取向上由社会人才取向到关注个人取向,再到公民取向;基础教育的质量观应坚持结果质量与服务质量的辩证统一、底线标准与相对标准的辩证统一。

  • 标签: 基础教育 教育质量 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