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阴性颞叶癫痫(nonlesion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NL)患者的临床特征、记忆水平和影像学特点。方法纳入2012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44例单侧TLE-NL患者和53例同期就诊单侧颞叶癫痫伴海马硬化(temporal lobe epilepsy with hippocampal sclerosis,TLE-HS)患者,对TLE-NL和TLE-HS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同时纳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估患者和对照组记忆功能,并通过高分辨率MRI定量分析海马体积及形态,评估TLE-NL和TLE-HS患者记忆水平和海马体积的改变。结果TLE-NL患者比TLE-HS患者发病年龄更晚[(24.3±12.6)岁与(15.8±10.3)岁;t=3.684,P<0.01],癫痫病程更短[4.00(2.00,8.75)年与14.00(7.50,22.00)年;Z=-4.675,P<0.01],热性惊厥史比例[4.5%(2/44)与62.3%(33/53);χ2=32.270,P<0.01)和药物难治性比例更低[47.7%(21/44)与84.9%(45/53);χ2=15.282,P<0.01)。TLE-NL患者在性别比例、癫痫家族史、致痫灶侧别、先兆发生率、症状学类型及发作频率上与TLE-HS患者类似。TLE-NL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记忆损害(记忆商数:105.2±17.4与103.8±16.2;P=1.000),而TLE-H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记忆损害(记忆商数:84.5±20.3与103.8±16.2;P<0.01)。TLE-NL患者海马体积和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而TLE-HS患者存在明显致痫灶同侧海马萎缩[(2 953±481)mm3与(4 431±505)mm3;P<0.01),形态分析结果提示萎缩以海马头及海马体部明显。结论TLE-NL是一类有别于TLE-HS的颞叶癫痫综合征,具有发病年龄晚、病程短、热性惊厥史少、药物难治性癫痫发生率较低、无明显记忆损害及海马萎缩的临床特点。

  • 标签: 颞叶癫痫 磁共振成像 海马 记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孔雅晴 曲倩倩 明蕾 王哲 邓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放射科,济南 250014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71016,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放射科,济南 25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 APT)成像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成像在评估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EA)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9名病理证实EA的患者接受了盆腔磁共振检查(其中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9例),扫描序列包括APT、IVIM。测量并比较各级别之间APT值和IVIM各衍生参数值(f,D,D*)的差异,然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和DeLong检验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的鉴别效能。最后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APT值、IVIM各衍生参数值和组织学分级两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Ⅱ级和Ⅲ级EA的APT值(3.17%±0.43%、3.45%±0.42%)显著高于Ⅰ级EA的APT值(2.66%±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1),Ⅱ级和Ⅲ级EA的f值(0.170%±0.049%、0.150%±0.011%)显著低于Ⅰ级EA的f值(0.220%±0.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P=0.010)。APT值、f值以及二者联合诊断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E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8、0.70、0.83;0.86、0.81、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T值与EA组织学分级相关系数rs=0.578(95% CI:0.27,0.79;P<0.001),f值与EA组织学分级相关系数rs=-0.416(95% CI:-0.66,-0.11;P=0.008)。结论APT值和f值与EA组织学分级相关,APT值和f值对EA病理级别的鉴别效能无显著差异,APT成像和IVIM成像有助于术前预测EA组织学分级。

  • 标签: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子宫内膜腺癌 病理分级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压缩感知技术(CS)在踝关节三维快速自旋回波质子密度加权成像(3D TSE PDWI)和T2 mapping成像中的价值。纳入12名健康志愿者行踝关节3D TSE PDWI和T2 mapping序列扫描,同时对图像行主观评分和定量评估,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定量测量的一致性。3D TSE PDWI序列分为SENSE组及加速因子(AF)分别为5、7、9、11 的 CS 组,扫描时间分别为4 min 35 s、3 min 49 s、2 min 44 s、2 min 9 s、1 min 46 s。T2 mapping序列分SENSE组、CS4组和CS5组,扫描时间分别为5 min、3 min 44 s和3 min。结果提示图像评估一致性均良好(Kappa值>0.6,ICC>0.75)。3D TSE PDWI序列中,SENSE组和CS5、CS7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高于CS9和CS11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各组织组间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为7时,3D TSE PDWI扫描时间比SENSE组缩短了39.64%,但图像质量相当。T2 mapping序列不同分组间组织T2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F为5时扫描时间比SENSE组缩短了40.00%。本研究提示压缩感知技术可有效缩短踝关节3D TSE PDWI和T2 mapping序列成像时间,分别推荐AF 7和5为最佳加速因子。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技术 踝关节 加速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量成像联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颅脑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和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行颅脑CTA检查的76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数据重建生成的120 kVp混合迭代传统能量图(常规组)与50 keV光谱虚拟单能量图(试验组)进行图像质量的客观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内容包括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处的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脑实质的CT值和标准差。主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按照5分法完成,2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检验进行组间分析。结果试验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脑实质的CT值、SNR和CNR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名医师对试验组的主观评分均为5(5,5)分,对常规组的主观评分均为4(4,4)分,医师间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4和0.84。试验组主观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15,P<0.001)。结论在颅脑CTA检查中,使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量成像联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能够显著提高SNR和CNR,优化图像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脑动脉 单能量成像 对比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PTWI)鉴别诊断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价值及APT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7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26例乳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 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DWI、APTWI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从DWI和APTWI分别获得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偏移量为3.5 ppm的非对称性磁化传递率[MTRasym(3.5 ppm)]。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DWI和APTWI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WI、APTWI及两者联合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226例乳腺病变患者(226个病灶),恶性病变124个、良性病变102个。乳腺恶性病变患者的ADC值[1.03(0.93,1.13)×10-3 mm2/s]和MTRasym(3.5 ppm)[1.95%(1.10%,2.88%)]均低于乳腺良性病变[分别为1.38(1.11,1.55)×10-3 mm2/s、3.30%(2.20%,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8.19、-6.51,P<0.05)。DWI、APTWI及两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817、0.752、0.868。两者联合诊断的AUC高于DWI、APTWI诊断的AUC(Z分别为4.00、2.93,P<0.05),DWI与APTWI诊断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P>0.05)。以1.25×10-3 mm2/s为ADC值最佳临界值,DWI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4%(117/124)、62.7%(64/102)和80.1%(181/226);以2.70%为MTRasym(3.5 ppm)最佳临界值,APTWI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3.4%(91/124)、64.7%(66/102)、69.5%(157/226),DWI联合APTWI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3%(102/124)、79.4%(81/102)、81.0%(183/226)。结论APTWI能够用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且APTWI联合DWI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诊断。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及纹理分析对直肠癌BRAF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8例,女8例;年龄为(50±4)岁。36例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经基因检测后,将12例BRAF基因突变型(均为BRAF V600E突变)设为突变组,24例BRAF野生型设为未突变组。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采用Function Tool后处理软件分析得到IVIM相关后处理图。观察指标:(1)IVIM参数及纹理参数观察者一致性检验。(2)两组患者MRI检查IVIM参数比较。(3)两组患者MRI检查纹理参数比较。(4)IVIM参数与纹理参数的诊断效能。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参数观察者一致性(ICC>0.80为一致性良好),取ICC>0.80参数的平均值进一步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联合纹理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性能,并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结果(1)IVIM参数及纹理参数观察者一致性检验:两名观察者记录IVIM参数表观扩散系数、扩散相关系数、灌注相关扩散系数、灌注相关参数的ICC值分别为0.91、0.90、0.91、0.89。纹理参数中最小值、最大值、第10百分位数、第25百分位数的ICC值均<0.80,平均值、第50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能量值、熵值、偏度、峰度的ICC值均>0.80。(2)两组患者MRI检查IVIM参数比较:突变组患者MRI检查IVIM参数中扩散相关系数、灌注相关参数分别为(0.70±0.13)×10-3 mm2/s、0.39±0.30;未突变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79±0.12)×10-3 mm2/s、0.17±0.10;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2.46,P<0.05)。(3)两组患者MRI检查纹理参数比较:突变组患者扩散相关系数图纹理参数中平均值和能量值分别为0.54±0.23和0.00(0.00,0.01);未突变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77±0.34和0.01(0.00,0.01);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Z=-1.35,P<0.05)。(4)IVIM参数与纹理参数的诊断效能。ROC分析结果显示:MRI检查扩散相关系数、灌注相关参数、IVIM参数联合、扩散相关系数图平均值、扩散相关系数图能量值、纹理参数联合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5%可信区间(CI)为0.52~0.84]、0.76(95%CI为0.59~0.88)、0.79(95%CI为0.62~0.91)、0.71(95%CI为0.52~0.85)、0.79(95%CI为0.62~0.91)、0.84(95%CI为0.68~0.94),均小于IVIM参数联合纹理参数曲线下面积0.92(95%CI为0.79~0.99)。结论MRI检查IVIM参数和纹理参数分析可无创预测直肠癌BRAF基因突变状态,且将两者联合诊断的预测效能更优。

  • 标签: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纹理分析 BRA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以下简称B-flow)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引导大面积烧伤患者动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纳入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CDFI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和B-flow+CDFI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其年龄分别为19~60、18~58岁。根据病情进展,择机进行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过程中单纯CDFI组患者仅采用CDFI引导,B-flow+CDFI组患者联合应用B-flow和CDFI引导。以首次置管为基础,统计2组患者置管部位,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回针后复穿置管成功及置管失败的发生率,置管耗时,置管后3 d内创面脓毒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动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1)患者均经创面置管,2组患者置管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4,P>0.05)。(2)B-flow+CDFI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81.25%(26/32),明显高于单纯CDFI组的51.43%(18/35),χ2=6.594,P<0.05;置管失败率为3.12%(1/32),明显低于单纯CDFI组的20.00%(7/35),P<0.05;回针后复穿置管成功率与单纯CDFI组相近(χ2=1.029,P>0.05)。(3)B-flow+CDFI组患者置管耗时为(15.7±1.1)min,明显短于单纯CDFI组的(17.1±2.2)min(t=11.316,P<0.01)。(4)单纯CDFI组患者置管后3 d内创面脓毒症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6%(1/35)、0,与B-flow+CDFI组的0和3.12%(1/32)相近(P>0.05);B-flow+CDFI组患者置管后3 d内动脉血栓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单纯CDFI组的20.00%(7/35),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CDFI,B-flow联合CDFI可以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经创面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耗时,并可以有效降低置管后动脉血栓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烧伤 超声检查 二维灰阶血流成像 彩超多普勒超声 动脉穿刺置管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大鼠子宫移植模型和建立方法,为子宫移植研究的模型选择和构建提供参考。

  • 标签: 器官移植 子宫 动物模型 妊娠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实验研究是当下热门的医学课题。如何制备与选择合理的实验动物模型至关重要。啮齿类动物大鼠具有易于获得、环境适应性强、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易于护理等优点为制备脊髓损伤模型的首选。常见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有脊髓挫裂伤、脊髓压迫伤、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横断伤、脊髓组织缺损等。本综述针对上述的几种造模方式进行总结,对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与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脊髓损伤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选用实验用白猪1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然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建立左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对照组不行手术。实验组白猪在手术前及术后第30天行血管腔内超声(IVUS)检测左髂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左髂静脉内径,在术后第30天行髂静脉造影检查观察髂静脉通畅情况。在完成检查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取出右髂静脉近心端2.0 cm、左髂静脉起始端至下腔静脉下段"人"字型血管,观察静脉壁病理组织学改变;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实验组左髂静脉缩窄处、对照组相应处血管内膜厚度。实验组以左髂静脉直径狭窄率>30%作为模型制备成功的标准。观察并比较实验组手术前后左髂静脉内径的差异,以及两组动物左髂静脉内膜厚度的差异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动物手术前左髂静脉直径为7.28~8.04(7.53±0.28)mm,术后第30天为3.72~5.02(4.39±0.48)mm,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值为2.32~3.88(3.14±0.57)mm,左髂静脉狭窄率为31.6%~51.1%(41.57%±6.85%),均成功建立了髂静脉狭窄模型;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5,P<0.05)。术后第30天,实验组动物髂静脉造影显示右髂静脉均通畅,左髂静脉可见明显狭窄;静脉壁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未见异常,实验组血管内膜增生狭窄;实验组左髂静脉内膜厚度为(209.82±26.26)μm,大于对照组的(37.67±6.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9,P<0.05)。结论在实验白猪体内,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可成功建立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该方法具有简便、建模效果稳定的优点。

  • 标签: 髂静脉 左髂静脉狭窄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在多种癌症治疗取得突破的今天,胰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仍举步维艰,缺少能反映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和模拟其复杂微环境的模型是导致从基础到临床转化研发失败的重要原因。随着类器官、人源肿瘤异种移植和人源化小鼠等技术的出现,使个体化精准研究肿瘤异质性、高度模拟包含间质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肿瘤微环境成为可能。利用这些新技术开展胰腺癌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可以弥补既往研究手段的不足,有可能建立适用于胰腺癌研究的精准模型,推动胰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改善胰腺癌的疗效。

  • 标签: 胰腺癌 类器官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 人源化 模型
  • 简介:摘要状态检修是目前工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如何能够在设备还未出现故障之前对运行状态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设备的检修维护做出合理的计划安排。将会对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提高有很大的知道意义。本文将对状态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进行一个简要的描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病理学微血管侵犯(pMVI)的联合预测价值及其预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81例初诊HCC患者,评估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影像学特征和ADC值在不同pMVI组中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意义的参数对pMVI预测的价值。分析MRI预测的结果(mrMVI)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结果pMVI阳性组51例,pMVI阴性组130例。pMVI阳性组的ADC值为(1.10±0.17)×10-3 mm2/s,明显低于pMVI阴性组[(1.27±0.22)×10-3 mm2/s,P<0.001]。不完整的增强假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马赛克征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发生率在pMVI阳性组明显高于pMVI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与pMVI独立相关(均P<0.05)。ROC分析显示,联合上述参数预测pMVI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0、76.5%和81.5%。mrMVI阳性组患者的中位RFS为23.6个月,明显低于mrMVI阴性组(38.2个月,P=0.004)。结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是HCC发生pMVI的独立预测因素,且mrMVI与患者的RFS有关。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微血管侵犯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动乳腺容积成像(ABVS)联合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对优化乳腺肿块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东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检查的乳腺肿块病例200例,入院后均行传统二维超声检查与ABVS联合ARFI检查,以病理为金标准,分析ABVS联合ARFI检查优化乳腺肿块BI-RADS分类的价值。结果恶性肿块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分值及剪切波速度(SWV)均高于良性肿块(均P<0.05),VTI评分cut-off值>3.45分时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曲线下面积(AUC)为0.990,约登指数最大时(0.938)对应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5.42%、98.46%;SWV值cut-off值>3.78 cm/s时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AUC为0.990,约登指数最大时(0.875)对应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2.16%、95.38%;以病理为金标准,常规二维超声判断BI-RADS 4a分级以上肿块共154个,与病理相符120个,≤4a分级64个,与病理相符31个,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78.43%、47.69%、69.27%;AFRI判断BI-RADS 4a分级以上肿块共150个,与病理相符142个,≤4a分级68个,与病理相符57个,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81%、87.69%、91.28%;ABVS判断BI-RADS 4a分级以上肿块共153个,与病理相符146个,≤4a分级65个,与病理相符58个,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5.42%、89.23%、93.58%;AFRI+ABVS联合判断BI-RADS 4a分级以上肿块共155个,与病理相符149个,≤4a分级63个,与病理相符59个,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7.39%、90.77%、95.41%。各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88、13.983、10.987、8.921、12.435,均P<0.05)。结论ABVS联合AFRI可优化BI-RADS 4类乳腺肿块评级准确性,提高良恶性乳腺肿块鉴别准确率,可为早期检出乳腺癌提供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乳腺疾病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压缩感知心脏电影成像相较于常规心脏电影成像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评价中的优势和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使用中国联影uMR 780 3.0 T磁共振,扫描压缩感知心脏电影序列(以下简称uCS-Cine),与常规心脏电影序列(以下简称standard-Cine),扫描8层心脏短轴位电影(slice1-slice8)覆盖心尖至心底,其中uCS-Cine由一次屏气完成全心扫描,扫描参数:层厚8 mm,层间隔4 mm,TR 2.73 ms,TE 1.36 ms,TA=12.7 s,standard-Cine分8次屏气完成全心扫描,扫描参数:层厚8 mm,层间隔4 mm,TR 2.82 ms,TE 1.30 ms,TA=150 s。由2名影像科诊断医师就2种序列的各8层图像的心肌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进行测量并比较,并对解剖结构显示情况,伪影情况,以及能否满足诊断需要以5分制评分量表分别进行主观评分,应用uWS-780工作站对两序列进行心功能分析。所得结果由SPSS 21.0软件通过配对秩和检验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的心功能分析结果显示,uCS-Cine和standard-Cine序列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结果standard-Cine稍大于uCS-Cine,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图像质量客观评分方面,standard-Cine在slice1-slice8层面的心肌SNR均高于uCS-Cine,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方面,uCS-Cine序列相较于standard-Cine,在slice1-slice6层面,图像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lice7-slice8层面,传统standard-Cine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于uCS-Cine,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uCS-Cine相较于常规standard-Cine在心功能分析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可以极大的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电影成像 心功能分析 压缩感知 磁共振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病理学微血管侵犯(pMVI)的联合预测价值及其预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81例初诊HCC患者,评估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影像学特征和ADC值在不同pMVI组中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意义的参数对pMVI预测的价值。分析MRI预测的结果(mrMVI)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结果pMVI阳性组51例,pMVI阴性组130例。pMVI阳性组的ADC值为(1.10±0.17)×10-3 mm2/s,明显低于pMVI阴性组[(1.27±0.22)×10-3 mm2/s,P<0.001]。不完整的增强假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马赛克征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发生率在pMVI阳性组明显高于pMVI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与pMVI独立相关(均P<0.05)。ROC分析显示,联合上述参数预测pMVI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0、76.5%和81.5%。mrMVI阳性组患者的中位RFS为23.6个月,明显低于mrMVI阴性组(38.2个月,P=0.004)。结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是HCC发生pMVI的独立预测因素,且mrMVI与患者的RFS有关。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微血管侵犯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镜像模型和分割模型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2种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规划的46例髌骨骨折资料。男26例,女20例;年龄19~79岁,平均51.5岁。骨折均为AO分型C型。根据实体模型设计要求,将具备双侧下肢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镜像模型组(24例),仅有单侧下肢CT扫描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分割模型组(22例)。镜像模型组患者需行双侧膝关节及超过15 cm的胫骨近端CT扫描,分割模型组仅需要患侧膝关节CT扫描,分别提取原始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镜像模型组患者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方法进行对称性判断后,形成骨折原始模型和镜像模型并分别打印,术中参考镜像模型绘制的骨折线寻找形态一致骨折块,予以拼合与固定。分割模型组骨折块分割成独立实体,转化为STL文件后,分别打印,并将骨块按顺序拼合与固定。术后均摄X线片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模拟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1、6个月Böstma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对于呈粉碎性、存在压缩和嵌插的骨折患者,仅适宜采用镜像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对于无嵌插、无压缩、无粉碎性的骨折,两种模型都适宜;而存在双侧同部位骨折、小儿麻痹症、一侧肢体缺如的、曾有过陈旧性骨折的患者,适宜采用分割模型进行术前规划。镜像模型组患者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进行双侧对照,两侧的3个层面共6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割模型组和镜像模型组患者术前模拟手术时间分别平均为11.2、9.2 min,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3分;术后1、6个月Böstman评分均>20分。结论健侧髌骨镜像模型可以作为患侧的骨折复原模型进行使用,但严重退变者需预先验证对称性。3D打印镜像模型和分割模型均适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且具有互补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 标签: 髌骨 骨折固定术,内 成像 三维 3D打印 镜像模型 分割模型 术前规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豚鼠耳蜗结构在9.4 T MRI系统中的成像特点。方法2015年5—10月选用5只白化豚鼠在9.4 T MRI系统中进行内耳扫描,随后右侧颈内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3 ml/kg),分别于注射后10、30、60、90和120 min进行内耳扫描。使用Image J软件对耳蜗的底转、第二转、第三转和顶转四个部位的不同时间点的MRI图像灰度值进行提取,绘制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不同时间点耳蜗各部位MRI图像灰度变化曲线图,使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对结果行one-way ANOVA分析。结果注射造影剂前,MRI仅能显示豚鼠耳蜗及前庭轮廓,不能辨别内、外淋巴液。注射造影剂后10 min(底转灰度值8 203±819)耳蜗前庭在T1像上即有增强,注射后30 min(底转灰度值10 489±819)和60 min(底转灰度值13 965±591)后耳蜗各阶显像逐渐增强,注射后90 min(底转灰度值18 050±1 250)时耳蜗、前庭、半规管均充分显影,可以清晰分辨出内外淋巴液,注射后120 min(底转灰度值18 952±1 185)时图像显影较90 min时无明显增强。造影剂进入内耳各部位的速度和量不等,在一定时间内,内耳各部位的造影剂分布变化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过程;造影剂在内耳各个部位的分布不均匀,耳蜗底转造影剂量最多,蜗顶最少,存在浓度梯度。结论用钆喷酸葡胺增强的高分辨MRI系统可以清晰区分出豚鼠内外淋巴液,静脉注射钆造影剂后90 min为MRI内耳增强显影的最佳观察时间,使用钆造影剂的MRI成像为内淋巴积水的病理改变提供了影像学诊断依据。

  • 标签: 外淋巴 内淋巴 豚鼠 内耳
  • 简介:摘要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的延伸,该技术的主要优势是可以量化组织内水分子非高斯扩散的特性,对人体组织微观结构的复杂状态比其他技术更敏感,进而能够提供更多的结构变化信息并反映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利于在疾病早期进行定性诊断并尽早指导临床决策。目前,DKI技术在临床多种疾病和科研中都有较多的应用,作者对DKI在脑肿瘤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