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边疆"不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政治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文化、社会、象征的概念。边疆社会文化则是中国边疆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无论是美国边疆学派,还是早期中国边政学派,抑或是后来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关于边疆社会的研究,都表明边疆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民族、族群文化互相交往、渗透的关系。因此,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也存在着另一个重要的面向,即文化杂糅(culturalhybridity)。以往表现民族文化的民族影片更多地关注单一民族文化类型,强调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一面。本文以民族影片《游走的呗玛》为例,提出边疆社会文化的影像呈现和表述都不应忽视边疆社会文化类型的重要特征,即文化的复合性、杂糅性以及文化的链接(articulation)。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关系到在摄制边疆社会民族文化的民族影片过程中应该持有的文化立场和态度。

  • 标签: 文化杂糅 边疆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 民族志影片
  • 简介:一、毕节地区的彝文古籍及其整理翻译概述地处黔西北的毕节地区,因为历史上“千年土司”的水西和乌撒两个彝族地方政权的存在,彝文这种民族文字在历史上曾一度被普遍使用,彝文古籍文献的蕴藏量在全国来说都是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因文献语言的发育完善,文献门类的齐全等,在全国彝族分布区来说,也是少有的。毕节地区彝文古籍文献蕴藏量是最丰富的,在1966年以前,民间的收藏至少在5万册以上,但这些藏书的三分之二左右毁于1966年至1976年之间。

  • 标签: 《彝族源流》 彝文古籍 《西南彝志》 翻译 整理 毕节地区
  • 简介:一、净土宗教观的来源中国的大乘佛教来自印度和西域。较明确的净土信仰是大乘兴起以后的事。但印度佛教出现大乘思想在公元之初,不过净土思想的萌芽应该是更早就有了的。净土佛教的中心观念是企望与恋慕他方佛国,包含着对不清净的此土此世的批判。其实一切宗教当中都有不乐此世愿望超越现世的冲动与要求。企望和羡慕他方世界的念头,

  • 标签: 净土教 隋唐时期 中国 大乘佛教 论著 早期
  • 简介:《太平经》的民间道教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既是汉魏时期中下层老百姓美学意识与宗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又是中原古代文化中审美文化的宗教化和民众化。《抱朴子》既是学者型学术著作,又是神仙道教理论思想体系的集大成,体现了上层人士、上层知识分子的神仙道教理想及其美学思想,具有江南文化色彩。两相比较,《抱朴子》的神仙道教美学思想,既是古代道家美学理想的宗教化,又是古代神仙理想和魏晋美学理想的结合;同时,它既是早期道教包括《太平经》在内的美学思想的主流化发展和理论提升,又是早期道教美学意识、美学思想的分化。

  • 标签: 《太平经 《抱朴子》 道教 美学思想 中国 美学意识
  • 简介:佛教文物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巨赞法师一生对佛教教育、佛教学术研究、佛教改革及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倾注了毕生心血,同时也对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出了“以保文化而维圣教”的理念和呼吁,并撰文对佛教文物保护现状表达出较多的担忧,同时也有自己的保护研究理念。本文摘举《巨赞法师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二篇文稿事例,以解读巨赞法师对我国佛教文物的保护理念。

  • 标签: 佛教文物 法师 护理 解读 文化遗产 佛教文化交流
  • 简介:护士工作是平凡而又普通的,然而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静安区中心医院外科二病区护士长、上海怀恩堂信徒曹雯姊妹用自己的爱心和双手协助医生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

  • 标签: 基督徒 上海怀 静安区 中心医院 曹雯 护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