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配合心理护理的价值。方法:研究时段介于2020年3月-2022年5月,对我院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规范分组操作(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就两组不良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展开观察并对比。结果:(1)护理后两组不良情绪均有显著降低变化;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观察组不良情绪较轻(P<0.05)。(2)经对观察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结果展开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较高(P<0.05)。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配合心理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缓解其不良情绪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对于心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中截取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3月,利用随机、单盲法分为参照组(31例,常规治疗)和研究组(31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等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时,具备显著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功能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血清炎症因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高危因素,为制定合适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计划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乳腺癌患者1 43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导管使用信息,通过血管超声检查确认CRT的发生情况,分析CRT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 432例乳腺癌患者总置管天数达121 980 d,每例患者的平均置管天数为85.2 d。CRT发生率为6.8%(97/1 432),即0.79例/1 000置管日。815例CICC患者中,43例(5.3%)发生CRT,即0.70例/1 000置管日;617例PICC患者中,54例(8.8%)发生CRT,即0.90例/1 000置管日。CRT最常见于锁骨下静脉,占63.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中心静脉置管种类、导管尖端位置、二次调整导管位置、D-二聚体为CR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60岁(OR=1.712,95% CI为1.056~2.775)、采用PICC(OR=1.732,95% CI为1.130~2.656)、导管尖端位置不在下腔静脉(OR=10.420,95% CI为1.207~89.991)、二次调整导管位置(OR=3.985, 95% CI为1.510~10.521)和高D-二聚体(OR=1.129,95% CI为1.026~1.241)的患者发生CRT的风险较大。结论乳腺癌患者采取中心静脉置管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生CRT的问题不容忽视,选择年龄适宜的患者和中心静脉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准确,减少二次调整导管位置,及时监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CRT的防治。

  • 标签: 乳腺肿瘤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高危因素,为制定合适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计划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乳腺癌患者1 43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导管使用信息,通过血管超声检查确认CRT的发生情况,分析CRT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 432例乳腺癌患者总置管天数达121 980 d,每例患者的平均置管天数为85.2 d。CRT发生率为6.8%(97/1 432),即0.79例/1 000置管日。815例CICC患者中,43例(5.3%)发生CRT,即0.70例/1 000置管日;617例PICC患者中,54例(8.8%)发生CRT,即0.90例/1 000置管日。CRT最常见于锁骨下静脉,占63.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中心静脉置管种类、导管尖端位置、二次调整导管位置、D-二聚体为CR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60岁(OR=1.712,95% CI为1.056~2.775)、采用PICC(OR=1.732,95% CI为1.130~2.656)、导管尖端位置不在下腔静脉(OR=10.420,95% CI为1.207~89.991)、二次调整导管位置(OR=3.985, 95% CI为1.510~10.521)和高D-二聚体(OR=1.129,95% CI为1.026~1.241)的患者发生CRT的风险较大。结论乳腺癌患者采取中心静脉置管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生CRT的问题不容忽视,选择年龄适宜的患者和中心静脉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准确,减少二次调整导管位置,及时监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CRT的防治。

  • 标签: 乳腺肿瘤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渐进式聚焦访谈联合标准化造口护理流程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联合标准化造口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渐进式聚焦访谈联合标准化造口护理流程,干预周期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耻感水平、疾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影响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聚焦访谈联合标准化造口护理流程能够减轻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改善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造口术 标准化造口护理 渐进式聚焦访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以健康教育为理念的人文护理在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收治的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健康教育为理念的人文护理。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以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以健康教育为理念的人文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人文护理 高龄慢性支气管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缩减约束护理方案对改善患者的ICU气管插管患者心理状态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具体成效。方法: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选取ICU气管插管患者80例,借助计算机,随机抽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的干预方式为缩减约束护理方案,对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作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数值有所相差,统计学含义客观存在,P值小于0.05。结论:选择运用缩减约束护理方案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这种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缩减约束护理方案 ICU 气管插管 心理状态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支持护理宣教在降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接收的4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予以所有患者营养支持护理宣教,分析患者放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放疗期间,40例患者中共有4例(10.00%)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他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予以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营养支持护理宣教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可行推广。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宣教 头颈部肿瘤 放疗 不良反应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血常規红细胞参数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6月间收治的 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的缺铁性贫血患者 73例作为 A组,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地中海贫血患者 73例作为 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中红细胞宽度( RDW)、红细胞计数( RBC)、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血红蛋白( 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的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 RDW为( 19.1±1.4) %、 RBC为( 3.2±1.1) ×1012/L、 MCV为( 69.4±2.8) fl;而 B组患者的 RDW为( 16.3±1.5) %、 RBC为( 4.2±1.3) ×1012/L、 MCV为( 63.5±2.2) fl,由此可知 A组患者的数值显著高于 B组, A组患者的 Hb值为( 74.5±14.1) g/L和 MCHC为( 280.4±3.2) g/L;而 B组患者的 Hb值( 90.2±11.3) g/L和 MCHC值( 321.7±2.8) g/L,对比后 A组患者的数值均低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 MC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对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 血常规;红细胞参数;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托伐普坦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分成各有35例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接受托伐普坦片口服进行治疗,后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的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 托伐普坦 联合 射血分数下降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