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西藏昌都市五个饮水氟中毒病区县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所有的饮用水进行氟含量检测,随机抽取8-12岁儿童572名检查氟斑牙(用Dean氏法)患病情况。结果共检测水样120份,水氟含量范围在0.02~3.1mg/L。8-12岁人群中氟斑牙检出率在47.8%~81.9%之间;氟斑牙指数在0.65~1.34之间;氟斑牙检出率为68.7%,氟斑牙指数为1.08,属于中度流行。结论超过国家饮用水氟含量卫生标准的(1.0~1.2mg/L)的有芒康县曲孜卡乡、木许乡、如美镇。调查发现芒康县儿童氟斑牙指数相对较高,氟斑牙流行情况与生活饮用水浓度成正相关关系。除芒康县外各监测点饮用水水氟含量未超标,但儿童氟斑牙检出率较高。

  • 标签: 饮水型 氟中毒 监测 西藏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多方法 :现代化管理、有效管理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发展中最重要的方法。本文就都昌市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和应用进行探析。

  • 标签: 农业机械化 推广应用 农业发展 引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农业特色小镇的形态,表现为彰显特色的现代农业、融入文化元素、兼具旅游功能、基础设施完备、环境和谐宜居。建设路径应立足农业挖掘特色、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农业、叠加旅游功能。具体对策是突出市场主体运作、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人才支撑等。

  • 标签: 特色小镇 现代农业 小城镇
  • 简介:摘要特色农业是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创造宜居适宜产业环境,生产旅游副产品,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具有地方特色。随着城镇的普及和城镇旅游人数的增加,又促进了市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 标签: 农业 特色小镇 规划
  • 简介:大力发展龙农业郑晓春,刘伟明江西省上饶地区是个农业地区,从1993年以来,地委、行署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区农业资源丰富,传统优势产业产品多、规模小,还处于开发单一、加工落后这一现状,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前提,以“三高”农业为基础.以现有名特优...

  • 标签: 主导产业 特种水产 荷包红鲤 上饶地区 适度规模经营 优质稻
  • 简介: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生态危机也在不断加重。都市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多种经营为条件,集生产、服务、消费于一体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种功能并存的现代农业。在城市中大力推行都市农业可以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强化城市功能,有效化地解城市生态面临的危机。

  • 标签: 都市农业 城市生态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愈来愈严重,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显得比较重要。这就需要从适老居住的空间环境设计方面进行优化,从而能有助于老年人在优质的环境中生活。本文从理论层面就老年居住空间环境的现状以及结合都市农业景观的进行设计适老居住空间环境,希望能够为实际设计工作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都市农业景观 适老型空间环境 环境设计
  • 简介:现代农业园区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中出观的新事物,成都市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中已取得了初步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窗口作用,促使成都市农业再上新台阶,有必要对这些经验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对策.

  • 标签: 成都市 农业园区 农业企业 农民 农业现代化 规划设计
  • 简介:发展外向农业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l发展外向农业,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新世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2.发展外向农业,是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挑战、促进农业国际化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快发展外向农业,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才能为农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3.发展外向农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把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国内外大市场联接起来,把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流通联接起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4.发展外向农业,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得力措施。5.发展外向农业,是促进农业体制创新、实行农业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发展外向农业的意义

  • 标签: 农业意义 发展农业
  • 简介:农业灌溉水、化肥、农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大,以发展节地农业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及能量利用率以发展节肥农业技术

  • 标签: 农业思考 发展节约型 节约型农业
  • 简介:高投入高产出的近代集约农业生产方式,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由于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等,带来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日本农业以大多为分散的小农户为特征,在成本上难以对抗大规模生产的进口农产品,此外病虫害易发的湿润气候条件,劳动力的不足和高龄化等都意味着日本农业更难摆脱对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更难摆脱传统集约生产方式的弊端。因此,与欧盟相比日本的环境保全农业起步晚、发展慢。但是随着农产品供给不足状况的改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日本的环境保全农业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 标签: 农业生产方式 环境安全 日本 农业生产效率 化学农药 化学肥料
  • 简介:近年来,潍坊市奎文区立足区位特点,围绕近郊农业如何开拓城市市场,为城市服务,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效果。一、吃透区情,把发展思路定位在近郊特色上。奎文区是潍坊市的中心区,面积78平方公里。就农业而言,有五个特点:一是地处近郊;二是人均耕地...

  • 标签: 城市农业 近郊型 农业发展 植物园 旅游观光农业 城市现代化
  • 简介:发展外向农业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l发展外向农业,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新世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2.发展外向农业,是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挑战、促进农业国际化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快发展外向农业,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才能为农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3.发展外向农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把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国内外大市场联接起来,把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流通联接起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4.发展外向农业,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得力措施。5.发展外向农业,是促进农业体制创新、实行农业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发展外向农业的意义

  • 标签: 农业意义 发展农业
  • 简介:发展外向农业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l发展外向农业,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新世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2.发展外向农业,是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挑战、促进农业国际化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快发展外向农业,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才能为农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3.发展外向农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把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国内外大市场联接起来,把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流通联接起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4.发展外向农业,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得力措施。5.发展外向农业,是促进农业体制创新、实行农业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发展外向农业的意义

  • 标签: 农业意义 发展农业
  • 简介:摘 要 节水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分析了我国节水农业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加强节水农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出发,为构建和发展节水农业提供可行之策。   关键词 节水农业 ; 建设思路 ; 发展    1 节水农业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 2 100 m? ,仅有世界人均水平的 25% 。此外,我国径流量仅占世界径流量的 7% ,耕地所拥有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75%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形结构特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分布特征也与耕地、人口、产业、资源等的分布极不协调,具体见表 1 。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河流径流量在全国径流量总量中占比超 80% ,但耕地面积却仅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40% ,西北内陆地区及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量的 45% ,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12% 。水资源在时空方面分配不均匀主要由于我国降水季节性分配不均、北方存在区域性旱涝现象。当前,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我国水资源匮乏程度不断加剧。   此外,受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我国水文情势也不断改变,降水区域性差异特征更加明显,季节性分配差异逐渐拉大,大雨暴雨频繁出现,对地下水补给和水资源蓄积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人们对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缺水程度更加严峻,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显 [1]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水资源是重要的投入性资源,在需水总量中,农业需水量占比在 70% 以上,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局势对农业生产的打击非常致命,为此,建立节水农业迫在眉睫。    2 节水农业建设思路    2.1 加强管理机构建设   我国节水农业的建设涉及部门较多,如农业部、水利部、各流域管理局、国土资源部等,由于历史原因,上述管理部门之间事权交叉、条块分割,导致具体管理问题难以展开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监管效率低下。为保证节水农业统一建设与统筹规划,必须尽快建立专门的节水农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时取消上述涉及部门现有的管理职责权限,确保理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节水农业行政管理体制,从而有效解决各部门事权交叉、职责权限模糊的问题。    2.2 加强节水农业发展规划的制定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灌溉农业等的发展也参差不齐,节水农业的建设属于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必须加强总体规划才能确保节水农业建设成功实施。节水农业建设的实施涉及全国各大灌区,规模宏大,其建立必须充分考虑各地复杂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地域条件及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因此,应充分组织农业专家对不同灌区进行深入调研,加强节水农业实施区划,制定出系统、科学的节水农业发展战略规划,保证节水农业建设有步骤、有规划地顺利推进,避免重复投入和低水平建设。    2.3 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节水农业的建设发展必须以投资为基础,而且其投资规模远远大于传统的灌溉农业,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节水农业,所需的前期投入较多,筹建成本较高。但是当前,就节水农业的构建,国家尚未出台有关的投融资指导政策,而地方政府和农户可提供的资金数额相当有限,加大了节水农业建设的资金缺口,农户负担加重,虽然一些灌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已经建成了一批“小农水”设施,但缺乏后续运行资金的支持,导致节水农业的建设无法有效实施。因此,应充分发挥国家投资具有的导向功能,努力构建以国家投资为导向,以信贷资金为主体,以合作经济为主要形式,以农户家庭经营为细胞,以民间资金和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融资格局 [2] ,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农户等主体在节水农业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3.1 通过宏观约束规范政府投入行为   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各级财政对节水农业的投资比例,并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及地方税务机关在建立专项节水基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农业信贷功能,确保政府资金投资渠道顺畅。此外,还应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节水农业发展方面的事权支出范围,严格按照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和受益范围的层次性,对于跨流域、大型主干节水工程项目,应以中央财政投资为主,地方财政投资为辅,加强统筹规划、统一领导、集中建设。    2.3.2 激励和引导农户投入   地方政府可通过实行区域性水价政策助推节水农业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短缺的西部地区,可同时实行配额制和阶梯水价。此外,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的初期,应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并组织相关专家为农户提供无偿技术指导,以引导和鼓励农户进行节水农业建设。    2.4 加强国际合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节水农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在节水灌溉技术、工程材料、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十分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节水灌溉专业人才缺乏,节水农业发展的经验严重不足。为此,除加强农业生产部门、科技研发部门等的通力合作,选派农业科技人员及农业专家到发达国家考察、学习、研修、培训外,还应积极聘请国外农业专家到我国进行技术指导,建立节水农业研发机构和示范区,加强合作研究,推进我国节水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屈彩玲,陈少林,井增华 . 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 6 ): 129.    [2] 籍欢欢,雷波,杜丽娟,等 . 節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J]. 中国农业信息, 2018 , 30 ( 6 ): 18-24.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