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超声影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急腹症患者,均于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针对所有患者开展超声检查,并就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异位妊娠临床诊断符合率97.4%,卵巢囊肿合并感染、急性盆腔炎、黄体破裂、输卵管炎输卵管囊肿等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结论:将超声影像技术应用于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为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需结合患者的病理学特征。

  • 标签: 超声影像学 妇产科 急腹症
  • 简介:摘要:乳腺炎可发生在女性的各个生理时期,包括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两种类型。其中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尚未明确,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程长,易复发。因此,研究超声影像检查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超声影像学 非哺乳期 乳腺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人模特教学法在超声影像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级的超声影像学学生,采取真人模特教学法教学,作为实验组。选择我院2019级的超声影像学学生,采取常规法教学,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教学方式评价、超声影像临床实习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超声影像临床实习技能的考核评分。结果:实验组教学方式评价高于对照组,超声影像临床实习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超声影像临床实习技能的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影像学学生实施真人模特教学法带教效果确切,可提高超声影像学学生的实习成绩和满意度。

  • 标签: 真人模特教学法 超声影像学教学 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将超声影像技术应用其中,探讨其检查妇产科急腹症的效果。方法:从2020.09至2021.09之间,对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中筛查出来120例。结果:既要对比检查结果,也要对比病理症状结果。其中,除了异位妊娠疾病之外,又或者是子宫穿孔疾病,两种疾病的诊断结果均为100%;除了卵巢囊肿蒂扭转疾病之外,又或者是急性盆腔炎疾病,前者的诊断结果为80%,后者的诊断结果为90%,P>0.05。结论:为了确保诊断结果更具准确性,在检查时,应将妇产科急腹症的病理学特征考虑其中,进而提升整体的疗效。  关键词:超声影像;检查技术;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应用关于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表现,既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不乏异位妊娠,还出现急性盆腔炎,并且包含黄体破裂等。目前,因为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各种诊断技术也在更新换代,超声影像技术也在持续强化,被广泛使用于各种疾病诊断中,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尤其是将其使用在妇产科急腹症方面,对其诊断具有显著效果。可见,关于妇产科急腹症,将超声影像技术应用其中,一方面快速诊断,另一方面促成疗效,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超声影像特点与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将2022年全年覆盖范围内前往院内行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患者纳入受试者范围,依据患者胆囊炎类型令其落入对照组(因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就医,n=40)与研究组(因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就医,n=40),令入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诊断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舒适,于术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超声诊断特点表现为胆汁透声、胆囊体积、胆囊壁厚度异常与墨菲氏征阳性,各征象的构成比与对照组患者相较组间具备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超声征象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眼底影像诊断技术以光和影作为基础,在眼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多模影像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按照工作特征和原理的不同,眼底影像诊断技术可大致分为解剖性影像和功能性影像2个部分,此外,随着光和影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眼科影像技术将逐渐朝着广域化、精细化、多模化、定量化和智能化的目标发展。因此,我们深知眼底的光和影远非仅如我们目前所见,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仍待探索。新兴影像技术的临床化和产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眼科的应用亦存在潜在的挑战。多模影像技术有助于眼科疾病的精准诊断和动态监测,为眼科疾病治疗的选择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然而,面对诸多检查手段,眼科医生如何选择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检查方法,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成为眼科医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眼底 多模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超声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0例ICH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接受颅脑超声检查,统计颅脑超声对颅内出血的检出率,比较不同类别患儿脑出血情况,分析脑出血的影像特点。结果180例新生儿ICH中,临床确诊为脑室周围-脑内出血119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硬膜下出血19例,脑实质出血11例;颅脑超声对新生儿ICH的检出率为90.56%(163/180)。早产儿与足月儿脑室周围-脑内出血严重程度、出血部位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意义(P均>0.05)。颅脑超声对不同体质量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Z=8.15,P=0.017)。颅脑超声影像特点:脑室周围-脑内出血表现为脑室内不同程度增宽、脉络丛明显增宽、回声增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完整、与脉络丛分界明显,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脑沟回增粗、回声增强、中脑裂隙,硬膜下出血表现为脑组织与颅骨间回声增强、半球裂隙,脑实质出血表现为边界清晰、局灶性强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结论在新生儿ICH的诊断中,颅脑超声能准确反映ICH部位及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颅内出血 新生儿 颅脑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盲性小眼球的超声影像表现及其眼轴长度与眼球内组织结构紊乱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先天性盲性小眼球的162例(162只眼)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根据患眼球内组织结构紊乱程度分为球内结构基本正常、可见球内基本结构但合并组织结构异常改变、球内结构分辨不清3个组。比较患眼与对侧眼及患眼不同结构紊乱程度分组间的眼轴长度,分析眼轴长度与年龄的相关性并总结患眼超声影像表现。统计方法主要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62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年龄1个月至58岁,12岁以下139例(85.80%);男性90例,女性72例;患眼的眼轴长度为(13.17±3.77)mm,对侧眼的眼轴长度为(21.85±2.01)mm,二者差异有统计意义(t=-27.369;P<0.01)。患眼的眼轴长度与年龄无相关性(r=0.027;P>0.05),对侧眼的眼轴长度与年龄有相关性(r=0.590;P<0.01)。球内结构基本正常组14只眼、可见球内基本结构但合并组织结构异常改变组91只眼、球内结构分辨不清组57只眼,3个组的眼轴长度分别为(17.80±2.19)、(14.81±2.92)、(10.05±2.46)mm,三者间差异有统计意义(F=72.800,P<0.01),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意义(均P<0.01)。162只眼的超声影像可见眼球基本结构105只眼(64.81%),其中视网膜脱离83只眼(51.23%),球壁骨化15只眼(9.26%),视盘异常10只眼(6.17%)。结论先天性盲性小眼球的超声影像多可见基本眼球结构,最常合并视网膜脱离;患眼眼轴长度与眼内结构紊乱程度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25-829)

  • 标签: 小眼 眼畸形 轴长度,眼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与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超声影像特征及不同病理级别pNET超声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7例病理确诊为pNET患者(pNET组)和同期82例病理确诊为pDAC患者(pDAC组)的超声影像资料,比较两组常规超声特征及超声造影表现的差异。对50例有明确病理分级(G1、G2、G3)的pNET病灶,比较不同病理级别pNET间超声影像特征的差异。结果①pNET组与pDAC组超声影像特征比较:两组在病灶分布、病灶大小、回声、边界、血流信号、钙化以及合并主胰管扩张、肝转移、血管受累、三期增强水平及坏死无增强区方面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将上述超声特征经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构建的包括病灶血流信号、合并主胰管扩张、肝转移及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水平等参数的回归模型,其诊断pNET的敏感性为0.988,特异性为0.791,ROC曲线下面积为0.951,95%CI为0.920~0.983。②不同病理级别pNET超声影像特征比较:G1、G2、G3三组在合并肝转移及静脉期增强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G1pNET仅10.5%(2/19)存在肝转移,而47.8%(11/23)G2 pNET及62.5%(5/8)G3 pNET存在肝转移;静脉期78.9%(15/19)G1病灶呈高或等增强,而100%(8/8)G3病灶消退为低增强。结论联合多项超声影像特征有助于鉴别pNET与pDAC,且不同病理级别pNET在超声影像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导管腺癌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0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资料,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进行评估分类。超声表现为片状低回声114例、结构扭曲33例、导管扩张32例、微钙化21例。病理为导管原位癌108例、浸润性导管癌58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26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超声误诊39例,超声提示为乳腺囊肿4例,导管扩张8例,乳腺增生性病变1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乳腺炎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3例。我们认为片状低回声是非肿块型乳腺癌主要的超声表现,导管原位癌是其主要的病理学类型。导管型乳腺腺体、病灶内部乏血流及大部分为导管原位癌是导致非肿块型乳腺癌超声误诊的客观因素。对于超声表现为片状低回声病变,超声医师应提高警惕,结合CT、MRI等影像检查,以提高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腹腔镜超声影像方法在肾脏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块患者11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腔镜超声检查。根据病理将纳入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84例)和验证组(35例)。采用pyradiomics包提取良性组和恶性组病灶的107个影像特征。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Lasso回归分析对训练组中的特征进行筛选和建模,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并通过验证组数据验证模型的稳定性。结果119例患者的119个病灶纳入研究(良性54个,恶性65个),最终筛选出5个差异有统计意义的影像特征建模,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模型预测肾脏肿块病理良性和恶性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92、0.96、0.79、0.88和0.91、0.89、0.88、0.89。结论基于腹腔镜超声影像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对肾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为经皮超声诊断探索了新途径,奠定了应用基础。

  • 标签: 腹腔镜超声检查 影像组学 肾细胞癌 肾脏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影像特点分析。方法:本研究根据我院收治且经血管造影证实为下肢深层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共85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确诊为疾病,全部患者另外经彩色超声确诊为疾病,在常规超声诊断的前提下,将有关诊断结果纳入彩超组,并对超声及彩超的影像特征进行归纳。结果:彩超组的临床诊断例数,单次血栓检出率,双侧血栓检出率,急性血栓检出率和慢性血栓检出率各资料与造影组资料相比,组间资料相差较小(P>0.05);本研究在对全部患者进行彩色超声检查的同时也进行常规的超声诊断,并通过对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特征,彩超诊断图像特征等进行整理,研究发现,彩超影像特征对血流信号及成像影响更大。结论:临床上诊断下肢深层静脉血栓形成时,血管造影诊断被认为检出率最高,但根据病人的身体因素而定、家庭因素和经济因素,无法大面积推广运用。而且以常规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主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血管造影相比在经济上耗费更大,但从检出率上看又与血管造影具有较高一致性,故在临床干预中基于患者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影像诊断措施。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4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取40例非痛风性其他关节炎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其影像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经高频超声诊断显示,两组具体受累关节个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骨侵蚀等检查率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中“双轨”征、痛风石、点状强回声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可为临床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痛风性关节炎 高频超声 影像学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4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取40例非痛风性其他关节炎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高频超声诊断,分析其影像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经高频超声诊断显示,两组具体受累关节个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骨侵蚀等检查率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中“双轨”征、痛风石、点状强回声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可为临床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痛风性关节炎 高频超声 影像学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