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侵袭真菌感染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血液科治疗的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侵袭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种类、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获得真菌74株,主要为念珠菌属56株(75.68%),两种真菌感染14例(18.92%),伴有细菌感染51例(68.92%);所有患者均根据药敏试验进行抗真菌治疗;治愈32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侵袭真菌感染主要以念珠菌感染为主,经临床治疗后效果显著。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血浆置换治疗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2013年间确诊为TTP的10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每日1次,用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每次2000~3000ml,治疗2~5次,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检验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2例死亡,8例存活。存活患者在经过3~5次血浆置换后,血小板、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尿素氮、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逐渐降低,治疗前后血液检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置换是TTP的首选疗法,对TTP患者尽早的进行血浆置换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浆置换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措施、安全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血浆置换治疗的1例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以探讨其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血浆置换治疗及相应护理,1例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因颅内出血死亡。结论科学、合理、细致的护理措施配合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预后康复。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获得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TP)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以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5例aTTP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纳入5例aTTP患儿,占同期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5/11,其中男2例、女3例,发病年龄8.9(0.8~14.5)岁。5例患儿均存在血小板减少和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仅1例存在经典五联征,3例患儿伴神经系统症状,3例有发热,而肾功能损伤相对少见(1例)。5例患儿均存在重度血小板减低[7(4~14)×109/L]及血红蛋白下降[70(58~100)g/L];血生化检查示3例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5例乳酸脱氢酶水平均升高,1例尿素氮升高。骨髓穿刺提示巨核细胞数目不低。ADAMTS13活性检查均为0,4例ADAMTS13抑制物阳性,1例为阴性。5例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且在疾病早期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3例患儿接受血浆置换。5例患儿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为开始治疗后的19(9~29)d。1例患儿在治疗9个月后出现复发,再次予糖皮质激素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病情稳定,随访3年以上确诊为系统红斑狼疮。截至2020年12月1日,随访24(16~57)个月,5例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未次随访血小板计数为159(125~269)×109/L。结论儿童aTTP患者较为少见,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临床表现以血小板减少及微血管病溶血为主,血浆ADAMTS13活性及抑制物检测有助于aTTP的诊断。血浆置换及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该病需长期随诊监测。

  • 标签: 儿童 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124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PDW、MPV、P-LCR、Plt等血小板参数分析。结果对照组的PDW、MPV、P-LCR、Plt等血小板参数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显示,治疗后血小板参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可以有效进行病情鉴别,判断其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小板平均体积 大血小板比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ITP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比值。结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能较好地反映ITP的发病机制,对提高ITP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相关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结果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均数经统计学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地榆升白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显著疗效。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地榆升白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36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紫癜患者,同时选择36例正常妊娠的孕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两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在进行生产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分娩的时间,保证母婴顺利度过围生期。

  • 标签: 妊娠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60-01
  • 简介: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异质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品质方面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虽然临床上对患者实施相应治疗后,预后的情况恢复良好,但是也存在部分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的现象,进而发展为难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时患者的病情会反复发作,并且使家庭的负担加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身体机能造成严重的影响。经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感染因素以及免疫因素等均是可能造成疾病发展的原因,而在临床上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46例首次发病的急性ITP患儿,其中男17例,女29例,发病年龄2月~13岁,将46例患儿分成两组,治疗组有人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联合人用丙种球蛋白后的治疗效果比单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高;结论丙种球蛋白的加入缩短了血小板的恢复时间,大大提高了ITP的治愈率,降低了ITP急性期出血的危险,丙种球蛋白是治疗急性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较好药物。

  • 标签: 儿童 紫癜 IVIG IT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疗效。方法:将确诊的 2019年 3月 -2020年 1月 8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恢复正常以及紫癜消失时间、严重出血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恢复血小板计数,改善症状和减少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属参与护理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12月未实施家属参与护理的55例ITP患儿作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实施家属参与护理的63例ITP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住院时间、血小板计数(PLT)恢复时间、依从(情绪控制、饮食、服药)及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近期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PLT计数(30~50)×109/L、(51~100)×109/L恢复时间(1.97 ± 0.56)、(3.41 ± 0.45) d,短于对照组的(2.79 ± 0.59)、(4.02 ± 1.2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739、3.693,P<0.05);出院日,观察组患儿情绪控制、饮食依从、服药依从及依从总分分别为(7.25 ± 1.17)、(8.18 ± 1.19)、(7.47 ± 1.35)、(21.26 ± 4.92)分,皆较对照组的(5.11 ± 1.34)、(5.79 ± 1.25)、(4.86 ± 1.75)、(15.76 ± 4.34)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630~-6.397,均P<0.05);出院日,观察组患儿家属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为-7.705~5.949,均P<0.05)。结论家属参与护理可提高家属对ITP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升患儿依从,有利于促进ITP患儿PLT计数恢复,可能存在改善近期预后的作用。

  • 标签: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家属参与护理 住院时间 依从性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自2000年至今介入治疗ITP37例,采用PSE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数量。结果PSE后3d、7d、14d,Plt和WBC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PSE治疗慢性IT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和以往传统治疗比较具有见效快、经济实惠、创伤小、副作用少等优点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ITP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88例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效果;自发性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紫癜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儿IGA、IGG水平;家长满意度。结果综合护理组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组自发性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紫癜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IGA、IGG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综合护理组IGA、IGG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综合护理可有效加速症状消失,改善病情,提高免疫功能和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方式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对照组患儿不采取任何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满意度为92.0%,对照组患儿为68.0%,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使患儿的痛苦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措施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