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康注射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肾康注射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治疗,总疗程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Cr、BUN、UAER、β2-MG、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UAER、β2-MG、IL-6、TNF-α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8+較治疗前升高(P<0.05),CD3+、CD4+、CD4+/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CD4+/CD8+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肾康注射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控制尿蛋白。

  • 标签: 肾康注射液 前列地尔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胺碘酮注射与0.9%氯化钠、5%葡萄糖及10%果糖注射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盐酸胺碘酮注射按照常规剂量加入0.9%氯化钠、5%葡萄糖及10%果糖注射中,室温下避光或不避光放置24h,配伍后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溶液中药物含量,并观察配伍后溶液外观性状,测定溶液pH值。结果盐酸胺碘酮注射与0.9%氯化钠、5%葡萄糖及10%果糖注射的配伍后,室温24h内,无论避光还是不避光,均含量稳定,且外观性状及pH值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胺碘酮注射与0.9%氯化钠、5%葡萄糖及10%果糖注射的配伍稳定性较好。

  • 标签: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0.9%氯化钠 5%葡萄糖 10%果糖 配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用血栓通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血栓通注射治疗,分析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状况。结果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患者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与治疗前相比明显较低,患者治疗后红细胞变形能力与治疗前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用血栓通注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冠心病 血栓通注射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的方法,探究组给予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冠心宁注射、参麦注射等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对比,对于治疗有效率,探究组96.4%明显高于对照组85.7%;对于不良反应率,对照组7.1%低于探究组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进行治疗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更加安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活血化瘀 中药注射液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的临床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应用丹参注射进行治疗的患者病历356份,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48(13.48%)例患者采用丹参注射进行治疗1~33d后出现不良反应,平均治疗时间为(9.1±1.4)d。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时间段为丹参注射应用4~8d时,共22例,所占比例为45.83%。本组患者中,41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丹参注射静脉滴注后30min,所占比例为85.42%;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r=0.243,P>0.05);丹参注射不良反应的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为全身性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丹参注射的应用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了有效降低丹参注射所引发的不良反应,需对丹参注射的生产工艺和流产进行严格控制,并对用药指征进行有效掌握,杜绝配伍禁忌的出现。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配伍禁忌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蔗糖铁致静脉炎的原因,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对40例肾性贫血病人静脉应用蔗糖铁引起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给予护理干预后,均在5d~7d痊愈,静脉炎症状消失。结论对肾性贫血病人静脉应用蔗糖铁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治静脉炎。

  • 标签: 蔗糖铁 静脉炎 护理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克林霉素注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不良反应监测中发现的8例克林霉素注射所致不良反应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分析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损害器官或系统及预后。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反应,主要是皮疹及皮肤瘙痒,受损系统以皮肤和附件为主。5例为轻度不良反应,2例中度不良反应,1例重度不良反应。经分析,7例患者在用克林霉素30min内出现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35min。所有患者经停药或相应处理,均治愈出院。结论克林霉素应用中有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临床医师及药师应对克林霉素的适应症严加掌握,防止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在用药期间应为患者加强临床监护,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克林霉素 注射液 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4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产妇在产妇分娩后立即宫壁注射益母草注射,观察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对照组产妇在胎儿产出后仅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观察产妇出血情况。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出血量以及HCT情况的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子宫收缩明显,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剖宫产手术后的HCT平均值均降低,但是实验组产妇的HCT平均值的差值大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抑制情况较好,能有效的减少产妇剖宫产后的出血量,因此在实际的临床中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益母草注射液 缩宫素 产后出血 H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在脑出血(ICH)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作用。方法将86例接受康复治疗的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组)及观察组(综合康复组)各43例,对照组作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每天1次静脉滴注,2周一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比较(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参麦注射对ICH康复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精神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康复 参麦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丹红注对射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就医的9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6例,对其采用常规治疗,即借助抗生素对抗感染、保持气道顺畅等;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添了在30ml丹红注射注入5%葡萄糖注射250ml中缓慢静滴(其中,5%葡萄糖注射也可换成0.9%的生理盐水)。结果分别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彩超射血分数(EP)呈改善状态,有治疗组的彩超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丹红注射用于慢性肺心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使其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明显上升,且心脏彩超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丹红注射液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银杏叶注射治疗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肺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计算机分组软件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入银杏叶注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9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4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无效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心病患者采用银杏叶注射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各项指标功能,临床上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银杏叶注射液 肺心病 常规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在2011年6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31例)和B组(29例),A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77%,B组是82.76%,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相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常规治疗,加用依达拉奉注射,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在临床中大力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注射液 急性脑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鱼腥草注射静脉给药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7月通过鱼腥草注射静脉给药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数据显示,患者在注射鱼腥草注射24h后最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其皮肤损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17%、23.91%、20.65%。结论临床在鱼腥草注射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段要加强监测,并及时观察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药并实施针对性的处理,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鱼腥草注射液 静脉给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刺五加注射用于脑梗塞临床治疗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给予治疗,研究组则运用刺五加注射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风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发现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与丹参注射比较,刺五加注射用于脑梗塞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刺五加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脑梗塞
  • 简介:目的比较利福平注射与利福平胶囊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肺结核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2组均给予盐酸乙胺丁醇片、异烟肼片、吡嗪酰胺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利福平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利福平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皮肤过敏、胃肠道反应、肝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8.9%、15.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平注射治疗肺结核疗效高于利福平胶囊,两种药物的安全性相似。

  • 标签: 肺结核 利福平注射液 利福平胶囊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梗死疾病采取依达拉奉注射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资料。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全部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及川芎嗪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之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治疗疗程为14天,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疾病采取依达拉奉注射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应该在临床中给予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注射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7例,借助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死患 醒脑静注射液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舒血宁注射与步长脑心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90 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 治疗;观察 组给予舒血宁注射与步长脑心通治疗,其余基本治疗同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 组显效率 71.1 %,对照组显效率 26.67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结论:脑梗塞急性期应用舒血宁注射与步长脑心通治疗效果肯定,基层实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癫痫 偏头痛 临床特点 诊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选择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9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日1次、立普妥20mg日1次口服,及桂哌齐特静脉滴注,1次/日;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100ml,静脉滴注,2次/日,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10天分别进行NIHSS评分。运用SPSS15.10统计软件,结果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判定各变量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均衡性分析结果表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并发症和初始状态NIHSS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有效。

  • 标签: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进展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