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汉源县晒经乡有着几千年丝绸之路的轨迹,具有悠久的历史.该乡地处中高山地区,海拔700~2000米之间,年平均温度19℃左右,无霜期320天,农民收入低,经济条件差,是一个典型的较偏远的农业乡,种粮喂猪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形式.农民要致富,靠什么来致富?乡党委政府几经考察、调研,结论是:只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的二元结构的粮猪模式,让农民家家有项目,户户有收入,这样千家万户农民才能真正致富.

  • 标签: 晒经乡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发展 蚕桑生产
  • 简介:蚕桑生产的调查与思考何心福,周歧春,郑祖文笔者于1993年9月20日~10月5日通过对广安县蚕桑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机构及主产乡村农户的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分析提出一些对策。一、令人忧虑的蚕桑生产现状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标签: 蚕桑生产 蚕茧收购 乡村农户 广安县 发种量 养蚕户
  • 简介:自2000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以桑枝生产香菇为重点的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形成8个生产基地。栽培的模式有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两种模式,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采用集中生产菌袋、合理利用茧站房屋及茧棚统一养菌、利用农户养蚕大棚分散出菇、再统一收购的生产经营方式。

  • 标签: 蚕桑资源 综合利用工作 生产经营方式 反季节栽培 开发 效益
  • 简介:丰都县虎威区蚕桑生产发展采取“规模与科技齐驱”的办法,坚持走高效快速之路,迅速扭转了过去蚕桑发展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从1990年规模育苗,当年大面积见成效后,群众科学养蚕的热情高涨。几年来,每年以50—80%的速度增长,今年产茧量可达1.36万担。

  • 标签: 蚕桑 高速发展 途径
  • 简介:蚕桑和茶叶曾是我县两大支柱产业蚕桑的生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九十年代“蚕茧大战”之后,蚕茧价值持续低迷。随着二、三产业的兴起,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中以妇女儿童老人居多,养蚕的可比价值下降,大多对栽桑养蚕兴趣降低,对桑园和养蚕进行粗放管理。近两年蚕茧价值回升,应以此为契机,振兴我县的蚕桑业。

  • 标签: 蚕桑生产 潜力 山区 挖掘 农村经济 栽桑养蚕
  • 简介:偶读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并序》,说日本“正朔本乎夏时,衣裳同乎汉制”,联想起王维送别元二出使西域的《渭城曲》,其中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堪称干古绝唱。

  • 标签: “丝绸之路” 蚕桑 《渭城曲》 日本国 王维 阳关
  • 简介:众所周知,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丝绸大国,丝绸是我国的瑰宝,它在出口创汇、传承文明及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往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如今我们仍沿着先人开拓的丝绸之路继续传播着古已有之、今时更浓的丝绸文化.

  • 标签: 蚕桑产业 丝绸之路 出口创汇 丝绸文化
  • 简介: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再次唤醒全世界人民对丝绸这一承载文明与公平贸易的标志性产品的记忆。作为我国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丝绸产业,服务国家战略,传播蚕桑丝绸文化,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心相通",进而推动国内蚕桑丝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我们的共同使命。

  • 标签: 蚕桑丝绸 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产业 国家战略 茧丝绸 中国丝绸
  • 简介:摘要:对我镇近几年蚕桑产业发展情况统计分析及存在困难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勐统镇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完善、市场波动、产业争劳力、争地块、品种资源短缺、产业效益有待于提高、病害防治等诸多挑战。因此,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研究蚕桑可持续发展及存在困难问题,促进勐统镇蚕桑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勐统镇蚕桑产业 可持续发展 存在困难问题 未来发展展望
  • 简介: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包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五千年来,蚕桑丝织技艺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生产技艺 中国历史 丝织 蚕桑 名片 中华民族
  • 简介:经受几年市场风雨,1997年茧丝绸行情趋于好转,今年将继续回升.大竹县妈妈乡党委、政府一班人高瞻远瞩,抓住机遇,把蚕桑生产作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好门路,积极发动群众,念好蚕桑生产这部“经”.

  • 标签: 蚕桑生产 农民增收 大竹县 嫁接技术 茧丝绸 抓住机遇
  • 简介:蚕桑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产业。生产中必须要有优良的桑、蚕品种作为保障,再加上标准化生产方法,才能发挥蚕桑生产效益。我县一直重视加强优质蚕桑品种的引种试验推广,为蚕农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在桑品种上,从20世纪60至80年代中期,引进良种20多个,其中主栽品种有湖桑、充桑、黑油桑、云桑1号、云桑2号、成都1号、752、荷叶白、小冠桑、桐乡青、新一之濑、多扶油桑、转阁楼、6031等。

  • 标签: 蚕桑业 生产效益 优良品种 生产方法 试验推广 企业增效
  • 简介:一、宿豫县蚕桑生产现状我县有蚕桑生产的乡、镇、场计24个,现有桑园面积5273.6公顷(1998年6月26日丁咀会议上统计),1998年全县发放5批蚕种计192430张.年发种量超万张的乡镇有8个,桑园面积达到20公顷以上的重点村有126个.高产典型很多,如丁咀乡继先村楼东组,大兴镇卢集村二组,蚕种场蚕桑村六组,桑园面积均在10公顷以上,公顷产茧达到2250公斤以上,每公顷收入超3万元.蚕茧质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1998年秋蚕,由于气候条件好,饲养技术到位,加之宣传和实施仪评定价,蚕茧质量有很大提高,平均上车茧率在80%以上,50克干

  • 标签: 蚕桑生产 宿豫县 主要措施 蚕茧质量 桑园面积 茧丝绸
  • 简介:1993年我省春蚕生产期,由于气象条件好,无低温寒潮影响,各地区蚕业部门紧密与当地气象台(站)配合,很好地掌握了气象变化情况,做到了适期发种,春蚕在良好的气温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蚕茧产量和品质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和提高;夏蚕因遭遇夏伏连旱或因盛夏冷寒,蚕儿生长不良,蚕病发生,影响了蚕茧收成。

  • 标签: 气象条件 蚕茧产量 蚕病 夏蚕 蚕儿 蚕桑生产
  • 简介:突出蚕桑生产 发展规模经侪向腾杰苍溪县江南镇地处嘉陵江畔,与县城隔江相望,全镇21村,24079人,耕地18763亩。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统一认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组织和发展生产)力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发展蚕桑,经济作物总面积达到8600亩(不含非...

  • 标签: 蚕桑生产 发展规模 农业结构调整 庭院经济 非耕地 生态效益
  • 简介:本文简单介绍了越南各地开发利用蚕桑资源的概况,综述了越南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越南 蚕桑 资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