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CLL)累及皮肤,与麻风(leprocy)均可引起以皮肤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变。现报道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与麻风同时发生在皮肤的罕见病例,旨在提示组织活检的必要性,以及精准诊断需要紧密结合临床和病理形态学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对于少见疾病的误诊和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相关性急性巨核细胞白血(t-AMKL)的实验室诊断特点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医院2014年9月收治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患儿资料,其在诱导缓解43个月余后确诊为t-AMKL。结果该患儿在确诊ALL后接受规范儿童ALL方案化疗,43个月后经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综合诊断为t-AMKL。骨髓形态可见原始细胞比例为0.44;流式细胞术分析表型为异常髓系原始细胞;病理检查示异常细胞弱表达CD42b、CD61;电子显微镜观察示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阳性、髓过氧化物酶(MPO)阴性;骨髓免疫组织化学示CD41阳性率34%;染色体为复杂核型。结合病史,诊断为t-AMKL。结论t-AMKL较少见,完善相关检查以早期确诊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白血病,淋巴样 儿童 白血病,原始巨核细胞,急性 肿瘤,继发原发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患者3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患者29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85.29%。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发生在白血的任何时期,鞘内注射化疗是预防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患者34例进行研究总结。结果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患者29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85.29%。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发生在白血的任何时期,鞘内注射化疗是预防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临床研究
  • 作者: 向双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29-01对于我们来说,白血病是比较常见的,并且对这种疾病并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白血病的人却又非常的少。化疗是白血病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对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人们对白血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要想保证白血病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就要进行有效的护理。那么,白血病该如何护理呢?1白血病前兆有哪些呢?(1)发热是急性白血病最先出现的症状,患者体温在37.5至40℃,体温还可能更高,有时患者存在冷感,但是没有寒战。(2)患上白血病早期,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以上都是贫血症状,因此,贫血也是一个前兆。(3)患上白血病后,患者会出现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等部位出血,并且内脏、颅内等部位也存在出血情况,因此,出血也是一个前兆。(4)大部分白血病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因此,肝脾肿大也是一个前兆。(5)白血病患者会出现皮肤损害及黏膜损伤,前者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后者主要为鼻黏膜、口腔黏膜等地方出现肿胀、溃疡等。(6)白血病患者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通常表面光滑,不存在压迫痛,并且没有粘连,有浅表淋巴结与深部淋巴结,前者主要分布于颈、颌下、腋下等处,后者主要分布于纵隔及内脏附近。(7)白血病患者会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主要原因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侵入细胞,与此同时,患者还会出现蛋白尿、血尿、月经量过多等情况。2白血病的病因是什么?(1)RNA病毒所造成的白血病大多为T细胞型,并且该病毒在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得到了认证,因此,RNA病毒是白血病出现的一个原因。(2)各种电离辐射也是导致白血病的主要原因,小剂量辐射能不能引发白血病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如果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就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经常接触放射线物质或大剂量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就会加大白血病发病率。(3)相比于正常人,存在染色体畸变的人发病率更高。(4)部分化学物质也会导致白血病的发生。相比于一般人,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更容易得白血病。氮芥、环磷酰胺等抗肿瘤细胞毒药物也有致白血病作用。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血是造血系统的难治性恶性疾病之,其特点为体内有大量的白血细胞,广泛而无控制的增生,出现于骨髓和其他器官和组织内,并进入外周血液中。这种细胞大多是未成熟和形态异常的白细胞,部分患者也有幼稚和形态异常的红细胞或巨核细胞的异常增生。本确诊后,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治疗费用昂贵,为此,笔者兹报道1例白血诊治体会,仅供参考。

  • 标签: 白血病 诊治 八珍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肥大细胞白血(MCL)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79岁男性,以全身水肿起,伴血象三系减少,经骨髓细胞学检查、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骨髓活组织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最终确诊为非白血性MCL。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建议达沙替尼治疗,但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MCL临床罕见,诊断主要依靠骨髓活组织检查、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及分子生物学检查。MCL预后差,及时正确的诊断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 标签: 白血病,肥大细胞 骨髓检查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高白细胞白血患者行以白细胞单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高白细胞白血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接受白细胞单采术治疗,对比分析术前与术后所选患者外周血计数变化,并探究其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相比于治疗前,术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所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相对轻微,且经对应治疗后得到缓解。结论对高白细胞白血患者行以白细胞单采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以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白细胞单采术 高白细胞白血病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的护理。方法:将我院 80例血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不良情绪出现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血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 标签: 血细胞单采术 高白细胞白血病 护理
  • 简介:摘要博纳吐单抗作为靶向CD19和CD3的新型双特异性抗体,可诱导T淋巴细胞精准靶向CD19阳性B淋巴细胞使其凋亡,是目前国内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双特异性抗体,对初诊断、复发/难治性、微小残留阳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B-ALL)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生存期,且耐受性良好。对其深入研究可为博纳吐单抗用于B-ALL患者的诱导治疗、挽救治疗和序贯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 标签: 博纳吐单抗 双特异性抗体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是以B细胞或T细胞增殖为主的恶性肿瘤,其中80%为B细胞恶性增殖,儿童较为多见。ALL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分子生物学表型的异常,对ALL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对ALL进行精确诊断、预后分析以及对其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并可寻找ALL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文章对近年来发现的成年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B-ALL)的分子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肿瘤标记,生物学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对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例应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ALL-B)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均获得血液学缓解,输注过程中观察到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无严重不良反应。例1缓解后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为无病存活状态。例2后续巩固化疗中,目前为无病存活状态。贝林妥欧单抗作为新型双特异性抗体,对难治/复发ALL-B展现出较高的缓解率和更少的不良事件,可作为高肿瘤负荷患者免疫治疗的候选。

  • 标签: 贝林妥欧单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难治/复发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Bcell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B-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的应用。方法:应用CD45/SSC设门的四色流式细胞术对329例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进行免疫分型。结果:在所有被检测的病例中,表达率最高的淋系抗原为CD19、HLA-DR、CyCD79a和cTdT,其次为CD10、CD22、CD34、CD38、CD20和CyIg;髓系抗原CD13和CD33常伴随表达,CD11b、CD15、CD117与T系抗原CD4、CD7和CD56很少表达。CD10阴性早B-前体-ALL(Pro-BALL)在婴儿中发病率高,达60%;伴有CD117高表达的发病率达40%。Pro-B-ALL在其他儿童及青少年中较少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又增加,青年和中老年发病率分别为22.7%和14.8%,明显高于儿童组(4.4%)。成人B-ALL免疫表型特点受年龄的影响较小,不同年龄段成人B-ALL的抗原表达异质性较小。成人BALL与儿童B-CLL相比,其CD10和CD38表达下降,CD34、CD13和CD33表达上升,存在多种具有不良预后意义的抗原异常表达。前B-ALL(Pre-B-ALL)在各年龄组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且CD20表达相对于早B-前体-ALL与普通-B-ALL明显上升。结论: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存在有特征性免疫表型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 标签: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分型 四色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低危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B-AL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博仁医院的34例复发低危B-ALL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127~339种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4例复发低危B-ALL患儿从诊断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871 d(87~1 446 d)。早期复发26例(76%),晚期复发8例(24%)。维持治疗前复发3例(9%),维持治疗期复发12例(35%),停药后复发19例(56%)(停药后1年内复发13例,停药后1~2年间复发6例,无停药2年后复发者)。单纯骨髓复发26例(76%),髓内并髓外复发6例(18%),单纯髓外复发2例(6%)。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MRD)转阳9例(转阳1次6例,转阳2次2例,转阳3次1例),MRD水平为0.02%~3.82%,其中早期复发8例,晚期复发1例。6例最初发病时为正常核型或超二倍体核型的患儿复发时染色体出现复杂核型。28例行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显示每例患儿至少发生1种基因突变,25例(89%)检测出≥2种基因突变,出现频率较高的突变基因依次为CREBBP(7例,25%)、NRAS(7例,25%)、KRAS(7例,25%)、TP53(4例,14%)、NT5C2(4例,14%)。结论低危B-ALL患儿复发多发生在维持治疗期间或停药后2年内;完全缓解后出现MRD阳性多有早期复发风险。肿瘤细胞发生预后不良的基因突变可能与低危B-ALL患儿复发相关,最常见突变基因为CREBBP、RAS信号通路基因及TP53、NT5C2。

  • 标签: 白血病,B细胞 儿童 复发 肿瘤,残余 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