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情况及其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病例伤口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或骨髓炎等并发症,无异物排斥反应。结论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骨 平台骨折 植骨 内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舟骨骨折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腕骨骨折,占腕骨骨折的60%~70%,不愈合率高,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容易造成舟月关节不稳定,进而导致头状进行性塌陷,综合表现为桡骨茎突、桡舟关节、头月关节和全腕关节退行性关节病,最终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对于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骨科医生的关注。在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和实用,近年也陆续有新式诞生,本文主要对各类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的研究进展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 标签: 舟骨 骨折,不愈合 骨移植 带血管蒂骨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案例均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治疗的患者,总人数80人。本研究按照数表分析法将80名样本数据,平均分配成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40人。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护理总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性,总有效率较高的一组为研究组,P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植骨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有效的护理配合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2020年1月-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部患者均具备手术指征且自愿接受前路治疗。电脑将患者编码后随机1:1分为参考组和护理组,每组均为40例患者。结合两组住院时间指标分析护理效果,统计并发症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参考组对比,护理组在住院时间方面具备优势,即住院时间更短(P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护理效果 前路植骨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进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临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22年8月-2023年8月,选取我院接收的进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30)进行常规护理,优质组(n=30)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根据护理疗效和满意度情况对比。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后合计有效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积极应用在进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护理实践中,增强护理效果,促进恢复,提升满意度,可以借鉴。

  • 标签: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 护理
  • 简介: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5月-2022年9月58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患者,根据手术先后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中采用一般手术护理,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以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评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腰椎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通过快速康复护理后焦虑量表、疼痛评分、创伤应激量表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在临床中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有利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患者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并,一期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影像学确诊为椎体结核,所有病灶均累及2个以上椎体,术前经4周以上正规抗结核治疗,手术采用一期前路经胸膜外或腹膜外入路显露病变椎体,彻底清除病灶后取自体髂骨行椎间,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VAS评分较术前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8,P<0.05);术后7d不同部位的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一定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2,7.354,7.145,P<0.05)。结论经一期清除结核病灶并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脊柱 椎弓根内固定 病灶清除
  • 简介: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9年7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39例,其中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治疗的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共13例(男9例,女4例)。术前平均后凸角21.5;°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2例。入院后经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后手术。记录术前、术后血沉、后凸角、神经功能评估和融合情况。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3个月,全部患者术后后凸角、神经功能改善,血沉正常。术后6~12个月均获得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对于胸腰椎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内固定器 清创术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作用效果。方法:本次以随机盲选方式将我院起始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接纳的77例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的患者区分为两组,试验组与参照组分别纳入39例和38例,对参照组患者进行我院手术室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比参照组更高,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于参照组明显更低,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模式 颈椎前路 减压植骨融合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MEP消失与危险预警,并且经MRI检查,突出的椎间盘和椎管内赘均清除;同时,手术前后的脊髓面积、前后径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椎前路手术 显微镜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前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前、术后行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46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CT证实融合良好、全部为性愈合,块无移位和吸收,愈合时间3个月~6个月(平均为3.5个月)。Frankel分级2例B级患者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肯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胸腰椎 结核 植骨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前路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对4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经严格术前准备后行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治疗并随访,观察其术前术后以及后期康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出现,术前2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所有病例X线片显示术后半年均获得融合。整个随访未发现有内植物的并发症。结论经前路颈2/3间盘切除融合钢板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可行,较之后路手术有其优越性。

  • 标签: Hangman&rsquo s骨折 前入路 间盘切除 固定 融合
  • 简介:本文通过对27例ACDF患者共40个节段采用了同种异体融合,术后采用CT矢状位三维重建评估块吸收的中央部分和块与椎体桥结部分的小梁形成,过伸过屈位X线片评估融合情况。结果发现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范围为12~26个月),

  • 标签: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 同种异体 植骨块 密度增高 吸收率 骨块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骨折术后不连患者应用捆柴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股骨骨折术后不连的40例患者,基于随机抽样的分组原则,将各2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加压或填充,研究组采取捆柴式。对比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痂生长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的骨折愈合率比对照组高,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痂生长程度比对照组长,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为股骨骨折术后不连患者应用捆柴式可以促进其痂生长,使其骨折愈合得更快更好,同时不必担心并发症问题。

  • 标签: 捆柴式植骨术 股骨骨折 骨不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融合治疗Ⅳ型跟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共收治跟Ⅳ型骨折25例,其中严重骨折(切开复位无法修复距下关节面)13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及跟钢板内固定关节融合取髂骨(46%)治疗。手术入路选用外侧入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68个月,平均26个月,优良率达82.4%。结论跟Ⅳ型骨折常合并有严重粉碎骨折和跟后关节面或距后关节面的软骨损伤,很难自行愈合。即便愈合后易可能早期形成性关节炎,因此应早期行关节融合且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 关节融合 治疗结果
  • 简介:背景:使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联合自体植入治疗缺损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而椎间中rhBMP-2使用量与临床效果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评价rhBMP-2联合自体椎间打压在腰椎融合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因腰腿痛接受腰椎融合的60例≤65岁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自体组、rhBMP-2(1mg/椎间)联合自体组、rhBMP-2(2mg/椎间)联合自体组;常规行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自体颗粒打压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节段为1~2个椎间隙;其中单纯自体组共26个椎间隙;rhBMP-2(1mg/椎间)联合自体组共27个椎间隙;rhBMP-2(2mg/椎间)联合自体组共26个椎间隙.临床疗效评价包含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评价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CT矢状位重建,观察上下终板间连续性小梁,横断面观察有无椎管游离粒、异位骨化.术后随访2年.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3组疾病组成、融合节段、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深部感染;2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单纯自体组和2mgrhBMP-2联合自体组各1例).无内固定失败.未见椎管内游离粒脱出及异位骨化.术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末次随访融合率比较,仅2mgrhBMP-2组与单纯自体组及1mgrhBMP-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椎间融合使用自体联合2mgrhBMP-2,可获得良好的融合效果,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一2 腰椎融合术 椎弓根钉内固定